焦 健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廣西 桂林 541001)
稼軒為詞,兼有豪放之氣,婉約之風(fēng)。同時代的詩論家劉克莊認(rèn)為辛詞“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軒集序》)。清初詞人鄒祗謨亦贊辛棄疾道:“稼軒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中調(diào)、短令亦間作嫵媚語。觀其得意處,真有壓倒古人之意?!保ā哆h(yuǎn)志齋詞衷》)辛棄疾的詞作于豪邁中見精致,于秾纖處見曠達(dá),這與他善用各種寫作技巧不無關(guān)系。
岳珂在《桯史·稼軒論詞》中評辛棄疾作詞“用事多”,這確是公論。但與蘇軾等其他詞家相比,他在具體的用典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東坡用典多為正用,而稼軒卻善于反用典故。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他反用張翰典故:“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表示自己不愿忘懷家國大事,“休說”二字傲視古今,見其襟懷;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他反用廉頗典故:“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以古之名將自比,“憑誰問”三字睥睨宵小之輩,頗具雄肆之風(fēng);在《摸魚兒》中,他又反用陳皇后典故,寫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落寞之情:“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依靠上句的鋪墊,“脈脈此情誰訴”更添無奈之意,更助悲涼之情。
除反用典故,辛棄疾還善于以各種形式借用、化用典故。如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作者巧妙地借用了曹操“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的語典,改為“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詞人在“曹劉”已被雙立為“天下英雄”的語典上借力,引入孫權(quán)與二人成為“敵手”,這樣就將曹劉二公的英勇、睿智轉(zhuǎn)移到對孫權(quán)的襯托上,使觀者于短短九個字中就能夠強(qiáng)烈感受到孫權(quán)的豪杰之氣。另如“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暗用屈原《招魂》典故,表現(xiàn)了詞人屢遭排斥,頻繁調(diào)任,無法施展抱負(fù)的愁悶。又如“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fā)”這句詞(《賀新郎·賦琵琶》)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的語典,抒發(fā)作者同白氏一樣的“遷謫意”。
可見,辛棄疾用典不是“時時掉書袋”(劉克莊《跋劉叔安感秋八詞》),而是依據(jù)需要對典故進(jìn)行選取,并在此基礎(chǔ)上對其略加“改造”,以委婉曲折的方式恰當(dāng)?shù)乇磉_(dá)自己的思想感情。正可謂“用事不為事所使”(張炎《詞源》),清代詩人趙翼在《甌北詩話》曾說“借彼之意,寫我之情,自然倍覺深厚”。稼軒之詞不失為此語寫照。
宋詞大家大多長于寫景,但方法各有不同。歐陽修是善于鋪墊的,如《采桑子》,從“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寫到“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以游冶之盛反襯出人去之靜;柳永是善于鋪陳的,如《望海潮》,從“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城市寫到“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的人物,兩相映照,更見風(fēng)情。
而辛棄疾的詞作卻更擅長以樸實的場景含蓄表現(xiàn)出豐富的內(nèi)蘊(yùn),試看《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詞人在前兩句的景物白描后接入“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一句,“吳音”兩字不光為作品加入聲音,且為下句鋪墊——“媚好吳音”者究竟為誰?居然是一對“白發(fā)翁媼”在互相應(yīng)答。這是作者有意造成的婉曲,“如幽匪藏”(《二十四詩品》)之筆使整闋詞頓時鮮活溫馨起來。下片中處處白描卻處處留白,“大兒鋤豆溪東”使人想象到溪水輕響,遍地豆莢之景,“中兒正織雞籠”使人想象到滿院雞鴨漫步之狀,第三句中“小兒無賴”“臥剝蓮蓬”的形象是自由閑適生活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因此“最喜”兩字也間接表現(xiàn)了作者對閑散生活的滿足。
不難看出,辛棄疾在選擇意象時,更善于在意象中留出讀者的想象空間,利用讀者的感受婉曲地表達(dá)出更全面的情景和更深刻的感情。他在《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中寫道:“西風(fēng)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僅四句就勾勒出一個生動的生活小品,“偷”“驚”“閑”這些帶有感情色彩的狀語給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生動活潑的行狀表現(xiàn)出作者輕松閑逸的心境。又如他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敝浴懊┑辍笔恰芭f時”,那是作者以前來過;之所以說“忽見”,是因為時間長遠(yuǎn),記憶已模糊,這兩句詞,雖只寫一橋一店,卻含蓄道出了作者經(jīng)歷的滄桑和久別重逢的驚喜。另如“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鷓鴣天》)“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鷓鴣天·戲題村舍》)等句皆以一個情景片段入詞,以達(dá)到含蓄蘊(yùn)藉、語淺意深的效果。
當(dāng)然,作為婉約正宗的柳永和李清照等詞家,在寫景時當(dāng)然也會注意“委婉”和“留白”,但從以上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辛棄疾寫景時題材更為廣泛,因此也能調(diào)動人們更多的審美心理。這其中有“紅巾翠袖, 揾英雄淚”(《摸魚兒》)的風(fēng)月之情,也有“龍蛇影外,風(fēng)雨聲中”(《沁園春》)的雄風(fēng)雅量,又不乏“溪上青青草”(《清平樂·村居》)的閑散自適。正是因為世間萬象皆可入稼軒之詞,其詞境自然更為開闊。
清代沈三白在《浮生六記》中說到建造園林之法時強(qiáng)調(diào):“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逼鋵嵲娫~之道也在于此。辛棄疾的詞在意象的選取上正可謂“或藏或露,或淺或深”,這也使其“詞境”更為高妙。
如在《阮郎歸》中,作者從“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的實景寫到“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的往事,再轉(zhuǎn)到“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的感慨,從實入虛再由虛入實,一進(jìn)一出,帶出了深切的滄桑感。又如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作者從“醉里挑燈看劍”的現(xiàn)實寫起,轉(zhuǎn)入“夢回吹角連營”的虛境,再到夢醒時的“可憐白發(fā)生”,真可謂“馮唐易老”,令天下人不禁同為之一哭。在《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中也是如此,作者由“破紙窗間自語”的現(xiàn)實轉(zhuǎn)入到“平生塞北江南”的往事,再轉(zhuǎn)出到“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作者雖不說江山破碎,但讀者更能感到其中“無語凝噎”的悲愴之情。特別是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作者將江山之“實”與歷史之“虛”相結(jié)合,通過追懷往事,抒發(fā)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和表現(xiàn)昂揚(yáng)的戰(zhàn)斗精神。
當(dāng)然,“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并非稼軒所獨創(chuàng),在前人之作中多有善用此法者,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夜泊牛渚懷古》,杜甫的《月夜》《登樓》,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等皆是其中佳作??梢哉f,沒有任何一個詩詞大家能繞開這種寫作技巧。而辛棄疾則很好地繼承了前人的經(jīng)驗并將之運(yùn)用自如。
總而言之,稼軒之詞影響深廣,不僅因為其人“才情富艷,思力果銳”(周濟(jì)《介存齋論詞雜著》),更在于他善于運(yùn)用各種寫作技巧,故周濟(jì)又在《宋四家詞選序論》中對其作品評道:“有轍可循,南宋諸公,無不傳其衣缽?!贝苏Z十分恰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