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斯琪 王彬 祝雨田 李海松
腰膝酸軟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癥狀,表現(xiàn)為腰部和膝部的酸軟無力。腰膝酸軟這一癥狀單獨出現(xiàn)較少,往往同時伴有倦怠乏力、腰痛發(fā)涼、四肢無力,頭暈目眩、視物昏花、喜靜懶動等癥狀,勞累加重、活動后減輕。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腰膝酸軟責之于腎虛,腎陽不足證或腎陰虧虛證或腎氣不足或腎精虧損證的,其臨床表現(xiàn)均有腰膝酸軟這一癥狀。而男科臨床上發(fā)現(xiàn),腰膝酸軟的患者并非皆“腎虛”,屬“肝郁”者居多。
臨床上男科患者無論是性功能障礙、男性不育、前列腺炎或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大多主訴或刻下癥均有“腰膝酸軟、倦怠乏力”的癥狀。
諸多文獻報道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以及男性不育癥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明顯[1-4]。一項單中心大樣本調(diào)查研究顯示,1489例男科患者中,57%患者診斷為抑郁,42%患者診斷為焦慮;遲發(fā)性性腺功能減退癥、勃起功能障礙和慢性前列腺炎三種疾病診斷抑郁、焦慮的比例最高[5]。一項有關(guān)焦慮、抑郁與男科疾病關(guān)系的回顧性研究顯示在男科常見疾病中,有關(guān)情緒因素的各種評分調(diào)查表如癥狀自評量表(SCL-90)等顯示,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特別是陽痿、早泄以及男性不育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明顯,并且和病程及嚴重程度成正相關(guān),而經(jīng)過心理輔助治療和干預后,這些疾病的癥狀改善明顯[6]。臨床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反復就診,常常暫時治愈又很快再次發(fā)生;性功能障礙患者性交失敗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且難以啟齒,隱忍于內(nèi),或經(jīng)多方治療仍然無效,郁結(jié)愈深,而夫妻關(guān)系不和諧、自卑感、缺乏性知識、精神創(chuàng)傷以及壓力應激等不同程度的心理性因素又進一步加重了病情;男性不育癥患者往往對婚后生活不滿意,尤其是在女方排卵期必須全力配合,身心俱疲,性欲下降,經(jīng)常波動的精液檢查結(jié)果也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采用輔助生殖技術(shù),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平添許多焦慮和緊張。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競爭的激烈化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中青年男性面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焦慮、抑郁越來越普遍,診病時通過與患者的交談應敏感地捕捉到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以下表現(xiàn)可以初步判斷有抑郁焦慮傾向:患者往往喜靜懶動,缺乏自信,情緒消沉或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對日?;顒訂适d趣,喪失愉快感,整日憂心忡忡,全身上下都感覺到不適。繼而通過抑郁篩查量表(PHQ-9)和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AD-7)或者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根據(jù)評分判斷患者是否為抑郁焦慮狀態(tài)。
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患者就診時主訴腰膝酸軟,詳詢病史再結(jié)合舌象、脈象,多不歸因于“腎虛”,而屬于“肝郁”,情志因素導致的腰膝酸軟越來越突出,并且發(fā)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
臨床上“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與“肝郁”引起的腰膝酸軟有諸多的區(qū)別,以下幾點可供鑒別:前者年齡偏大,老年或中老年,多在50歲以上,后者50歲以前的中青年居多,多見于工作、生活壓力大者;前者除腰膝酸軟外伴有其他虛弱癥狀,如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健忘、大便溏薄等,后者伴有肝郁的癥狀,如煩躁易怒、情緒低落、做事提不起興趣、睡眠不佳、脘脅脹痛、喜嘆息、腸鳴氣短等;前者的腰膝酸軟休息后癥狀緩解,而后者休息后感覺更加酸軟;前者偏陽虛者多見,后者偏陰虛者多見。
男科“肝郁”患者年齡多小于50歲,除“腰膝酸軟”癥狀外無其他腎虛的表現(xiàn),用PHQ-9和GAD-7或SDS和SAS量表自評后,往往提示抑郁焦慮狀態(tài)。PHQ-9和GAD-7中“感覺疲憊或沒有活力”和“變得容易煩惱或急躁”是肝郁最普遍的表現(xiàn)。
“郁”的概念較“瘀”更為廣泛?!兜は姆ā费浴坝粽?,結(jié)聚而不得發(fā)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7]。六郁分別指:氣郁、血郁、痰郁、火郁、濕郁和食郁,其中血郁相當于“瘀”,由此可見“瘀”包括在“郁”中。費伯雄在《醫(yī)方考》中說:“凡郁病必先氣病,氣得流通,郁于何有?”《成方便讀》卷二所說:“治郁者必先理氣,以氣行則郁行,氣阻則郁結(jié)耳?!睔庥魹榱糁?,今日所言之“郁”多指氣郁。
氣郁可引起血瘀、脾虛、陰虛等兼夾證。肝氣郁結(jié)可導致血行障礙,血運不暢,血液瘀滯停積,即形成“血瘀”。肝對各臟腑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肝郁氣滯不僅直接影響肝的功能導致血瘀的產(chǎn)生,而且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使血液在全身臟腑的運行失常產(chǎn)生血瘀。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對脾胃土有制約、調(diào)節(jié)作用,胃受納水谷,下降于腸,脾運化水谷精微,上輸于肺,受肝的疏泄作用調(diào)節(jié)。肝氣郁結(jié),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升降失常,橫逆犯脾,脾胃運化受阻,就會導致脾虛癥狀。肝木失于涵養(yǎng),致肝血不足,津血同源,血虛則津虧而燥,肝氣郁滯,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更加重了陰液虧損。或肝郁日久,則化熱化火,氣滯氣郁化火傷陰傷血,導致肝陰虛耗。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抑郁焦慮狀態(tài)屬于情志疾病,可歸屬“郁病”范疇。情志因素引起的“郁”,進一步發(fā)展為憂郁傷肝,或思慮傷脾,或津血虧虛。男科患者總是處于抑郁、焦慮、悲觀、自卑、緊張的狀態(tài),因肝主司精神情志活動的調(diào)節(jié),情志刺激最易傷肝。肝主疏泄,主機體氣機升降,具有調(diào)暢情志、調(diào)和氣血的作用;肝之調(diào)節(jié)情志功能出現(xiàn)障礙時,肝失疏泄,升降失常,氣機不暢,血脈不利,從而形成氣滯血瘀,導致肝氣郁結(jié)?!夺t(yī)碥》中提到“郁則不舒,則皆肝木之病矣”。肝為剛臟,五行歸木,喜條達,惡抑郁?!端貑枴づe痛論篇》言:“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憂則氣聚?!薄锻鯄粲⑨t(yī)案》中述:“肝主一身之氣,七情之病必由肝起?!盵8]因此抑郁焦慮以情志失調(diào)、肝氣郁滯為病因病機,血瘀為主要病理基礎(chǔ)。
從病機角度分析,肝郁可以導致腰膝酸軟:肝失疏泄引起氣機逆亂,氣為血之帥,氣滯則血瘀,氣血運行不暢,阻礙陽氣和陰液在體內(nèi)的運轉(zhuǎn)布散,不能溫煦和滋養(yǎng)腰膝,日久腰膝失養(yǎng)而出現(xiàn)酸軟。且肝可助脾胃運化,《臨證指南醫(yī)案》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滯以行”,若肝疏泄失職,則脾失運化,水谷精微不能濡養(yǎng)筋骨,則出現(xiàn)腰膝酸軟、周身無力等。
情緒異常(抑郁太息、悶悶不樂、憂郁、思慮過度)和肝經(jīng)循行部位出現(xiàn)的軀體癥狀(胸脅、乳房、少腹脹痛等)是肝郁的典型表現(xiàn)[9]。情志變化過激,超出了肝的調(diào)節(jié)限度,機體內(nèi)在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會造成一系列全身反應疾病。除了腰膝酸軟以外,還有一些癥狀也是肝郁的表現(xiàn),如體能下降、食欲下降、咽喉部有異物感、噯氣惡心、胃痛、腹脹、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頭暈、頭脹痛、頭發(fā)麻、手顫動、手麻、乏力等[10]。
蔣國卿等[11]認為,焦慮抑郁狀態(tài)中醫(yī)稱為“郁證”“癔病”等,多由于情志因素而致臟腑病變,怒傷肝、思傷脾,因此臨床上可出現(xiàn)情志病變和非常復雜的軀體癥狀,例如腰膝酸軟、疲乏無力、急躁易怒、食欲不振、心慌胸悶、失眠等。趙建明等[12]研究結(jié)果顯示慢性疲勞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疲勞、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精神萎靡、心悸氣短、腹脹納差、手足不溫、肌肉關(guān)節(jié)痛等一系列癥狀,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存在著明顯的焦慮及抑郁狀態(tài),并認為心理障礙可能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發(fā)生的原因之一。李院魏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腰膝酸軟組的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患者,描述其臨床表現(xiàn)時,不能只提及肝腎不足的癥狀,而不提瘀血、氣滯表現(xiàn),在治療時不能只注重滋補肝腎,必須抓住“虛邪瘀”基本病機。張?zhí)┛礫14]認為郁證為病,纏綿難愈,陰陽氣血紊亂,發(fā)展為虛損之證,如腰膝酸軟、遺精、陽痿。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疾病的病因也出現(xiàn)了改變,中醫(yī)學教材和傳統(tǒng)的中醫(yī)認識均未提到“郁”致腰膝酸軟,導致現(xiàn)代醫(yī)家臨床思維局限,見腰膝酸軟往往想到補腎。若醫(yī)者未重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都以補腎為治療原則,則療效甚微,因為此“腰膝酸軟”非因“腎虛”,而責之于“肝郁”。診斷明確后采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往往收到良好的療效[15-19]。
“郁”致腰膝酸軟的治療,應當運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四物湯等疏肝解郁、理氣活血之劑,常用方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炒蒺藜、川牛膝、青皮、水蛭、蜈蚣、炒土鱉蟲、茯苓、貫葉金絲桃、炒白術(shù)、郁金、香附、牡丹皮、石菖蒲、遠志、木香、枳殼、丹參、雞血藤、生麥芽、甘草。其中貫葉金絲桃具有疏肝解郁、清熱利濕的功效,常用于肝氣郁結(jié),情志不暢,心胸郁悶等,其金絲桃素、黃酮類化合物被認為是主要的抗抑郁成分[20]。
再根據(jù)患者其他臨床表現(xiàn)加減方藥,若伴有血瘀,再配用丹參、紅花、土鱉蟲、三七粉、山楂、川芎等活血化瘀力強的藥物;若伴有脾腎兩虛,則加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淫羊藿、合歡皮、砂仁、炒雞內(nèi)金等;若伴有陰陽兩虛,則增加滋陰補陽藥物,如生黃芪、煅龍骨、煅牡蠣、合歡皮、太子參、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菟絲子、枸杞、山茱萸、鹿角膠、紫河車、首烏藤、百合、酸棗仁等。
男科患者從“郁”論治腰膝酸軟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療效,從另一個方面也證實了男科患者“郁”致腰膝酸軟的普遍性。肝的疏泄功能恢復正常,全身氣機條達舒暢,通而不滯,散而不郁,陽氣和陰液得以運轉(zhuǎn)布散,氣血調(diào)和,溫煦和滋養(yǎng)腰膝,腰膝得養(yǎng)而酸軟消失。
患者,男,29歲,初診2018年10月11日。主訴勃起硬度下降1月。近一個月勃起功能較差,甚則難以勃起,晨勃消失,伴陰囊脹痛,小腹不適,乏力,納眠差,多夢易醒,二便調(diào)。平時工作繁忙,壓力較大,已婚未育。舌淡紅苔白,脈弦。查PHQ-9:20分;GAD-7:19分;性激素檢查結(jié)果示睪酮:2.9 ng/L。西醫(yī)診斷:慢性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礙,抑郁焦慮狀態(tài)。中醫(yī)診斷:精濁,陽痿,郁病(肝郁氣滯證)。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處方:丹參20 g、王不留行20 g、川楝子10 g、青皮10 g、赤芍30 g、白芍30 g、生甘草10 g、制乳香10 g、制沒藥10 g、延胡索15 g、柴胡10 g、生黃芪20 g、益母草30 g、茯苓30 g、小茴香10 g、木香10 g、鹽橘核20 g、巴戟天15 g、制遠志15 g,14劑,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2018年10月25日二診:勃起功能改善,晨勃已出現(xiàn),陰囊小腹部疼痛減輕,仍多夢易醒,納差,舌淡紅,苔黃,脈弦。查PHQ-9:12分;GAD-7:12分;前方加石菖蒲10 g、知母10 g、百合30 g、砂仁10 g、麩炒枳殼15 g,14劑,水煎服。
2018年11月8日三診:自訴勃起功能可,時有陰囊不適,舌淡紅,苔白,脈弦。處方:丹參20 g、炒王不留行子20 g、炒川楝子10 g、醋青皮10 g、赤芍30 g、白芍30 g、生甘草10 g、制乳香10 g、制沒藥10 g、醋延胡索15 g、北柴胡10 g、生黃芪20 g、益母草30 g、茯苓15 g、小茴香10 g、川芎10 g、巴戟天15 g、燙水蛭10 g、鹽橘核20 g、升麻6 g、百合10 g、松花粉3 g,14劑,水煎服。后電話隨診,療效滿意。
按 患者勃起功能較差,平時工作壓力又大,處于抑郁焦慮狀態(tài),故以疏肝理氣法為基礎(chǔ)處方;又因患者有脹痛癥狀,結(jié)合舌脈,辨證為血瘀之候。多夢易醒為心血虧虛之候;納差乏力為氣虛之候;陽痿為多種病機相互作用而致,故同時從疏肝理氣、活血補血、補氣利水、散結(jié)、壯陽、安神定志多個方面組方。二診時仍納眠差,乃濕熱擾神所致,加用菖蒲、百合解郁安神,知母、砂仁清熱化濕;三診時已僅有輕微癥狀存在,守原方稍作加減,祛除病根、固本以防遷延再發(fā)。
綜上所述,腰膝酸軟可能是由于肝疏泄失司,氣滯血瘀,氣機升降失常,陽氣和陰液運轉(zhuǎn)布散障礙,不能溫煦和滋養(yǎng)腰膝造成的。受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識的影響,見腰膝酸軟多想到“腎虛”,但補腎法治療男科患者療效甚微。男科患者多見抑郁焦慮狀態(tài),屬中醫(yī)“郁病”。中醫(yī)理論可以說明“郁”致腰膝酸軟的病因病機,且用疏肝解郁法治療男科患者的腰膝酸軟療效滿意。因此臨床上不要一見到腰膝酸軟就用補腎法,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寧心安神的方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腰膝酸軟并非皆“虛”,而應考慮“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