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雨君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畜牧獸醫(yī)中心,744600)
仔豬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哺乳仔豬以下痢、排出白色或灰白色帶腥臭味糊狀稀糞為特征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是哺乳仔豬主要傳染病之一,輕者生長緩慢、重者嚴重脫水死亡。
仔豬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導致胃腸炎而下痢,該病原菌分布極廣,在健康豬的腸道中通常不呈現(xiàn)致病作用,但在飼養(yǎng)管理失宜、圈舍衛(wèi)生條件差、陰冷潮濕、氣候驟變、母乳過濃或奶質差、消化不良等情況下,哺乳仔豬抵抗力降低后時常整窩發(fā)生。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一般以嚴冬、早春及炎熱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主要以10~20 日齡仔豬發(fā)病最多,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多能自愈,但影響生長發(fā)育。 帶菌母豬和病豬為本病的傳染源,經糞便排菌,污染環(huán)境,經消化道感染。
本病的特征癥狀是糞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黃綠色的糊狀下痢,有特異腥臭味,有時夾有氣泡。 尾、后肢和肛門上沾有糞便,隨著病程發(fā)展病豬體溫升高,消瘦,拱背,行動緩慢,皮毛粗亂,發(fā)育遲緩,嚴重者糞便失禁、脫水,最后衰竭而死。
仔豬白痢的治療原則是抑菌、收斂及促進消化,治療方法很多,都有一定的療效,我們常用的方法是:恩諾沙星2.0ml 肌肉注射,每日2 次,連用1~2 天;硫酸慶大霉素8 萬IU、維生素B12ml混合后一次肌肉或后海穴注射,每日2 次,連用2~3 天。
中藥治療以清熱解毒、健脾消食、利水止瀉為治則,方用“母仔康”(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30g,母豬一次喂服。 或用“三黃湯”:黃柏 20g、黃連 10g、黃芩 20g、訶子 20g、金銀花 20g、烏梅20g、草寇 20g、澤瀉 15g、茯苓 15g、山楂 10g、神曲10g、甘草10g,上藥加水適量煎好拌入飼料中給母豬自服,每日 1 劑,每劑 2 煎,一般 2~3 劑即可。 給母豬服藥,藥液通過乳汁傳遞,對病仔豬起治療作用。
對病仔豬可用白龍散:白頭翁7g、龍膽草4g、黃連1g,共為末,和米湯喂服,每天1 次,連續(xù)2~3天可愈。
2018 年 10 月 6 日,莊浪縣水洛鎮(zhèn)新王村的一家養(yǎng)殖戶18 日齡小豬發(fā)病,仔豬不食,體溫升高,被毛粗亂,拉灰白色糞便。 初步診斷為仔豬白痢,由于仔豬癥狀較嚴重,故選用中西合并治療法,采用母仔康(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等)30g,母豬一次喂服;恩諾沙星2.0ml 肌肉注射,每日2次,用藥1 天后,仔豬癥狀明顯好轉,3 天后痊愈。
本病應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盡量避免仔豬嚴重脫水和酸中毒,縮短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提高治愈率。 同窩仔豬雖外表健康,也應和病豬同樣進行治療,預防發(fā)生白痢。
母仔同治是一種治療仔豬白痢的較理想方法。 通過母體給藥后,一方面抑制母體內病原性大腸桿菌,調理乳汁,遏制乳源感染大腸桿菌。 另一方面藥物的有效成分進入乳汁,仔豬食入,達到乳汁給藥的目的。 仔豬給藥主要針對食欲不振、嚴重脫水者,彌補因食欲減退、食乳減少而致的母乳給藥的藥量不足,及時而有效地抑制病原性大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