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娜
(甘肅省涇川縣畜牧獸醫(yī)中心城關工作站,744300)
牛的前胃包括瘤胃、網(wǎng)胃和瓣胃。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前胃疾病有瘤胃弛緩、瘤胃臌氣、瘤胃積食和瓣胃阻塞,也是牛消化器官疾病中最多見的,尤以耕牛最為多見。因此,積極防治牛的前胃疾病,對畜牧業(yè)健康生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
牛前胃疾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和使役不當而引起。
1.1 飼養(yǎng)管理不當 吃了大量容易臌脹的飼料或不容易消化的飼料,如豌豆、玉米、大麥、大豆或其他谷類作物,粗飼料突然更換為精飼料,并且多量飼喂;由放牧忽然轉(zhuǎn)變?yōu)樯犸暎⒔o予多量良好的草料。
1.2 使役不當 勞役過度,特別是食前食后重劇的勞役?;蛏犸暸_\動不足,飲水不足。
1.3 其它原因 飼喂發(fā)霉腐敗的飼草,品質(zhì)不良的青貯料;長期飼喂柔軟的飼料,粗飼草供給不足,不能對瘤胃粘膜感受器給以足夠的刺激;機體整個機能減退,致使前胃功能減弱;繼發(fā)其他疾病,如胃腸炎、腹膜炎、食管阻塞等。
上述各前胃疾病,在臨床上都有些共同的表現(xiàn)。
飲食減少,疾病嚴重時食欲消失,但尚能飲水,或飲欲、食欲都消失;反芻緩慢而次數(shù)減少,重癥者反芻停止;鼻鏡干燥,水珠減少,嚴重者無水珠,鼻鏡發(fā)生干裂;口腔溫度增高,津液粘膩,口色發(fā)紅帶青,舌尖黃燥。
以上是前胃疾病時所表現(xiàn)出的共同癥狀,也是發(fā)現(xiàn)前胃疾病的線索。但要進一步區(qū)別各前胃疾病,還必須注意其特點。
2.1 前胃弛緩 除食欲及反芻機能降低外,聽診瘤胃蠕動力量微弱,次數(shù)減少,蠕動持續(xù)的時間縮短。觸診左肷窩,瘤胃柔軟,有時有間隙性的輕度臌氣。病初糞便干而色黑,內(nèi)有不消化的飼料,以后則腹瀉,終于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體溫脈搏均無改變。病久者,無精神、瘦弱、被毛粗亂,眼球下陷,不易站立而喜臥。
2.2 瘤胃臌氣 急性瘤胃臌氣,往往于采食易于發(fā)酵的飼料之后很快發(fā)生,發(fā)展也很快。發(fā)病后最具有特征的病狀是腹部(特別是左腹部)急劇顯著的膨脹,最嚴重的可高過脊背。叩診緊張而呈鼓音。按壓胃壁緊張,不留壓痕。聽診瘤胃音微弱,或偶而有輕微的蠕動音和金屬音。
食欲、反芻很快完全停止。病畜表現(xiàn)不安,腹痛,發(fā)生吭聲。呼吸困難,眼結(jié)膜發(fā)紺,心動亢進,脈搏快弱,靜脈怒張。有時可因窒息或心麻痹而死亡。
2.3 瘤胃積食 病初食欲反芻減少,呻吟,不時作排糞排尿姿勢,排糞困難,糞便干而少,常成球形,有時排稀軟黑色而惡臭的糞便。腹部往往脹大,尤以左腹為顯,外部觸診,感到瘤胃充滿、堅硬。聽診瘤胃蠕動次數(shù)減少,力量減弱,甚至消失。有時因內(nèi)容物不太堅硬而瘤胃內(nèi)稍有氣體積聚,此時瘤胃呈面團狀,按壓后留壓痕,這種壓跡恢復比較緩慢。
重劇的病例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病畜有腹痛癥狀,不斷搖尾,回首顧腹或起臥,精神萎靡,呼吸困難,結(jié)膜發(fā)紺,心動亢進,脈搏增數(shù),但體溫常正常。
2.4 瓣胃阻塞 精神沉郁,食欲減損,反芻完全停止。瘤胃常有積食、臌氣和弛緩的癥狀,有時外部觸診感到瘤胃空虛。瓣胃的蠕動首先減弱而后完全消失。在右側(cè)7-9肋間隙肩胛關節(jié)水平線上觸診與叩診時病畜有痛苦。排糞在病的初期少而干,以后完全不排糞。休溫、呼吸、脈搏在病初都沒有什么大的變化,至病的后期,如果發(fā)生重瓣胃小葉壞死和敗血癥時,體溫升高,呼吸脈搏增數(shù),并排稀而臭的糞,有時可帶有血液,并常臥地不起,全身癥狀惡化,甚至死亡。
牛各前胃發(fā)生疾病,往往是互相影響,互有牽連的,所以在治療某一前胃疾病時,不是只用單一方法,而要多種方法配合應用,效果才較滿意。
3.1 前胃弛緩 藥物治療的目的,是加強瘤胃的運動功能,制止異常發(fā)酵和腐敗過程,并促進消化。為此可內(nèi)服人工鹽25-50g,稀鹽酸10-15ml或其他健胃劑等,以增進食欲。為了制止異常發(fā)酵,可內(nèi)服福爾馬林、魚石。如有便秘,可給少量的硫酸鈉、硫酸鎂、人工鹽(100-150g)。我們在臨床中曾用紅糖250g、酵母100g、酒精 100ml加水適量,一次灌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病初,體壯糞干者,可試用加味承氣湯。
方劑:大黃 50g、厚樸 50g、枳實 55g、芒硝200g、陳皮 50g、木香 15g、焦三仙(山楂、麥芽、神曲)各 50g、玉片 25g、車前子 40g、萊菔子 100g,共末,兌水灌服。
病期長,休弱,糞軟稀者,可用加味平胃散。
方劑:蒼術(shù) 50g、陳皮 40g、厚樸 15g、桑皮30g、枳殼 35g、滑石 25g、二丑 25g、神曲 50g、麻仁200g、玉片 15g、甘草 15g、生姜 25g,共末,灌服。
3.2 瘤胃臌氣 治療以消脹和制止瘤胃內(nèi)容物的發(fā)酵為主。
急性臌氣的發(fā)生、發(fā)展較快,當嚴重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時,應采取急救措施,送入胃管排出氣體,或于左腹協(xié)部中央臌脹最明顯處,用套管針穿刺放氣,穿刺之后抽去針蕊,氣體則自套管中外逸,放氣后為了不使內(nèi)容物再度發(fā)酵,可經(jīng)套管針注入止酵藥物。
內(nèi)服的藥物主要為止酵劑。配合應用下瀉劑和健胃劑。
氧化鎂60-100g加水灌服;食醋1~2kg,植物油 0.5~1kg灌服。 清油(或石蠟油)500ml;松節(jié)油20-40ml;樟腦醑20-40ml混合加水,一次灌服。
灌藥后用一木棒或粗柳條,涂松餾油后。橫置于病畜口中,以繩固定于耳根部,然后在左腹壁上下按摩,可促使氣體排出。
慢性瘤胃臌氣,用急性臌氣的藥方治療,如效果不佳,應查明原因,治療原發(fā)病。
3.3 瘤胃積食和瓣胃阻塞 主要為排除內(nèi)容物,兼用止酵劑和健胃劑。
硫酸鎂(硫酸鈉)300-500g、龍膽酊 20-50ml、木鱉酊10-15ml混合加水后,一次灌服。
用上方后如一次達不到目的,于第二日后可重復應用一次,但劑量可適當減少,或?qū)Ⅺ}類瀉劑改為油類瀉劑 (清油500ml或石蠟油1000-1500ml)。在服用瀉藥后如結(jié)合按摩效果更佳。
在瓣胃阻塞時,瓣胃注射硫酸鈉溶液,有較好的療效。其法用25-30%硫酸鈉(硫酸鎂)溶液300-500ml,一次直接注射于瓣胃內(nèi)。注射部位為右側(cè)肩關節(jié)線與第8-10肋間隙之間,但以第九肋間最好。用12cm長的針頭,垂直刺入三分之二,接注射器后將硫酸鈉溶液注入。
中藥可選用下列方劑,黃芪散適用于體弱的原發(fā)性積食。
方劑:黃芪 50g、黃芩 25g、大黃 200g、芒硝300g、厚樸 50g、枳實 50g、玉片 25g、二丑 25g、滑石 50g、麻仁 50g、甘草 15g、千金子 100g共為細末,加清油 500g、蜜 200g,灌服。
消食散適用于不太嚴重的積食。
方劑:焦三仙各 50g、枳殼 50g、陳皮 40g、玉片 25g、菖蒲 40g、滑石 45g、木通 40g、甘草 15g、車前子40g共為細末,灌服。
上述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shù)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