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p>
2020年4月的一天,我早上上班,走進辦公室,桌上赫然放了一本《江西教育》(2020年第4期),我突然有種親切感,仿佛是老友造訪。翻開一看,我的一篇拙作《轉(zhuǎn)變育人方式的思考、探索和實踐》錄用其中。
創(chuàng)刊于1950年的《江西教育》,是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工作指導刊物,刊物覆蓋全省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是全省教育系統(tǒng)最具影響的刊物之一。
我與《江西教育》結(jié)緣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可以說是因為我的學生。1983年我參加工作,在萬年中學任教,方新田是我校的學生,盡管我沒有教過他,但他們在高三緊張的復習階段,還堅持辦了一份文學刊物,當時學校也有不同的聲音。我一直支持他們,他也總是很客氣地叫我老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來我們成了同事,并且同在一個語文教研組。他不時會寫點散文、隨筆之類,在各大刊物發(fā)表;他也有對教學教研的一些探討思考,在《江西教育》上發(fā)表,引起了時任《江西教育》主編的注意。后來他直接去了《江西教育》工作。
一個普通老師能直接調(diào)入省教育廳工作,這讓我非常佩服刊社負責人的膽識魄力,我對《江西教育》也就格外關(guān)注了起來。從那以后,《江西教育》就成了我不可或缺的朋友,每期必看,反復琢磨??锛扔懈叽笊系睦碚?,也有接地氣的實踐;既有政策解讀的前沿引領(lǐng),也有課例的分析;既有管理工作者的謀劃,也有一線班主任老師的思考。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江西教育》辦刊雖歲月悠久,但改革不停步,覆蓋面越來越廣,既有面向廣大教育行政干部以及學校管理人員、德育工作者的上旬刊,聚焦教育改革熱點,關(guān)注教育發(fā)展走向;也有面向各學科教師和教研員的中旬刊,聚焦課程改革,服務課堂教學;還有面向各級各類學校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下旬刊,聚焦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展示優(yōu)秀教研成果。欄目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專題策劃、苦味茶、特別報道、點擊一線、心香一瓣、管理方略、育人藝術(shù)等應有盡有。我對《江西教育》肅然起敬,也從一個純粹的閱讀者,到后來發(fā)表多篇文章成為《江西教育》的作者,從一線老師、班主任,到后來擔任學校管理工作者,與《江西教育》一路同行。
大概在1999年,我參加過一次《江西教育》的作者會,這讓我對《江西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2013年12月18日,我在于都參加《江西教育》組織的“高中多校化辦學”校長論壇,做了專題發(fā)言,對此2014年《江西教育》1-2期合刊做了專門的報道。非常榮幸的是我在2010年《江西教育》第4期作為封面人物被介紹。很感謝《江西教育》一直以來對我的啟發(fā)與厚愛。作為它的忠實粉絲,作為一個學校管理工作者,我也陸續(xù)寫了一些文章在《江西教育》上發(fā)表。比如,2010年在《江西教育》第5期發(fā)表《以課改助推文化名校建設》,2013年在《江西教育》7-8期合刊發(fā)表《正能量背景下的教育思考》。
今天,看著手中的《江西教育》,它于我來說亦師亦友。看著它,我會想起我的學生,是他讓我結(jié)緣《江西教育》;看著它,我會想起自己這么多年來對教育的執(zhí)著虔誠,是它讓我撒下一顆等待花開的種子,可能彼時不能頓悟,但在此時突然頓悟,結(jié)出碩果,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全新境界。
正值《江西教育》創(chuàng)刊70周年之際,謹以以上文字表達我對《江西教育》的感激與祝賀?。ㄗ髡呦到魇→椞兑恢行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