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 陳琰
“紅軍戰(zhàn)士從老百姓手中接過一個個自家拆除的門板甚至是壽材板,軍民同心夜渡于都河的場景震撼人心!”……近日,在江西理工大學“VR+紅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一場“說走就走”的紅色文化之旅吸引師生火熱打卡。
借著VR技術(shù),通過實景建模逼真還原場景,“革命勝利果實來之不易”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師生們在“身臨其境”中學習蘇區(qū)歷史,感悟蘇區(qū)精神。
江西理工大學地處紅色資源豐富的原中央蘇區(qū)中心城市贛州市,積極利用贛南紅色文化資源優(yōu)勢,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jié)合、灌輸性和自主性相結(jié)合、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相結(jié)合的工作原則,切實推進紅色文化育人,讓紅色文化成為校園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紅色課堂滋潤心田 ? ]
學校堅持把紅色文化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革命精神融入課堂,開設了《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紅色文化十講》等課程,切實把紅色歷史轉(zhuǎn)化為生動教材。探索微教學,與超星合作開發(fā)專題化問題式紅色文化微課精品視頻,錄制《蘇區(qū)精神與革命初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專題》精品課程,鼓勵學生在線自主學習,師生線下開展課堂互動研討、理論講授,提高課堂質(zhì)量。推進文化微黨課,校院兩級黨政領導擔任100多個班級的“班級導師”,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上好文化微黨課,實現(xiàn)紅色文化教育全覆蓋、多層次、分眾化、有實效。
在用好思政課堂主陣地之外,江西理工大學還不斷強化課程思政建設,鼓勵一線教師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在知識傳授中強化價值引領,引導青年學生傳承革命精神。率先在全省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改革試點工作,組織遴選233門課程試點,入選2門升級“課程思政”項目,并探索編寫“課程思政”的系列教學資料。
如何將紅色文化全方位納入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中,是該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教師張紅的教學探索。通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實地調(diào)研、設計實踐等教學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在紅色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yǎng)分,并要求學生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結(jié)合時代特征對紅色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煉和運用。學生黃星翰曾先后四次前往瑞金紅色文化基地調(diào)研取材,他以瑞金“紅井”故事為原型,以“吃水不忘挖井人,飲水思源”為設計理念,運用視覺設計手法繪制出包括“紅井”“旱龍”“沙洲壩遺址”等具有特殊含義元素的漫畫作品“瑞京”,并將單個元素設計成造型各異的工藝品,多次受邀參展。
[?紅色體驗生動有趣 ? ]
“原來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仿佛真的回到了那個年代,和戰(zhàn)友們在百姓的幫助下一起搭浮橋,走上長征路?!痹诮骼砉ご髮W“VR+紅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學生們身著紅軍服,戴上VR眼鏡,置身蘇區(qū)歷史上的經(jīng)典實景,重溫了各項重大戰(zhàn)役與重要會議。
“VR+紅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選取了蘇區(qū)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素材和事件,如大柏地伏擊戰(zhàn)、第三次反“圍剿”、長征第一渡、一蘇大、二蘇大等事件,運用VR、AR、MR等技術(shù)逼真還原場景,對蘇區(qū)歷史中的紅色政權(quán)、紅色道路、紅色理論、紅色精神進行了可視化、形象化、生動化的展現(xiàn),使參觀者在實際體驗中加深了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校長溫和瑞表示:“相比傳統(tǒng)的紅色教學,VR使紅色教育手段更豐富、更科學。它帶來的不僅是身臨其境的體驗,更是意猶未盡的感慨與思考,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感悟愛國主義的主題內(nèi)容,引導同學既懷愛國之情,又樹報國之志?!蹦壳?,基地已承接多所中小學及單位的主題黨日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我們光講稿就修改了十多次,在協(xié)助老師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系統(tǒng)地了解了這些紅色歷史。從討論修改解說詞到不斷練習,再到正式解說,這一系列工作的參與都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斷思考,如何把紅色文化講好、闡釋好,用紅色精神去感染鼓舞更多人。”基地講解員、大三學生龔釗賢表示。
[?紅色實踐遍地開花 ? ]
近日,團中央對2020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表彰,江西理工大學以“贛南紅色故事采集”為主題的“志遠·篤實”暑期實踐調(diào)研團隊獲評“全國優(yōu)秀團隊”。為充分挖掘贛南紅色文化資源,為紅色文化“三進”提供更多鮮活的本土素材,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組建了調(diào)研團隊,前往贛州市寧都縣小布鎮(zhèn)、黃陂鎮(zhèn)、東山壩鎮(zhèn)、賴村鎮(zhèn)和梅江鎮(zhèn)的近20個村開展調(diào)研活動。
“有幸采訪到了紅軍后代,聽他們熱情地述說著他們父輩、祖輩的紅色故事。我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chuàng)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qū)精神。”隊員陶芷婷說道。在村干部和村民的熱心幫助下,調(diào)研小組頂烈日、迎酷暑走訪革命烈士后代、參觀革命舊址及收集紅色宣傳標語,一個個紅色故事漸漸連貫起來……形成了超過60萬字的訪談筆記,撰寫匯集成18萬余字的《學黨史 頌黨恩 跟黨走——發(fā)生在寧都紅土地上的革命故事》的專著。學校暑期還組織學生參加全省高校“紅色走讀”競賽活動,常態(tài)化組織學生到井岡山、瑞金等地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切實把紅色精神轉(zhuǎn)化為生動實踐。
紅色實踐不僅是行走的思政課,更是紅色基因的傳承棒,讓師生在尋根紅色記憶中觸摸歷史,在感悟歷史中汲取力量,將一幕幕震撼的瞬間、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用“有血有肉”的鮮活語言、藝術(shù)表演進行記錄、演繹、傳播。學校在井岡山、瑞金、尋烏、興國、于都等地建立了紅色育人實踐基地,每年組織師生開展紅色培訓、紅色實踐,廣泛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推動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入腦入心。培養(yǎng)了一支紅色文化學生宣講團,引導學生從紅色文化的學習者變?yōu)閭鞒姓?,深入學校、社區(qū)、鄉(xiāng)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探索出一條“以講促學、反哺社會”的特色教學之路。
“用歌聲唱響時代主旋律,年年紅歌傳達拳拳之心赤子之情?!苯骼砉ご髮W連續(xù)四十余年舉辦“一二·九”大合唱,年年唱、班班唱、人人唱。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積極開展紅色傳唱,在央視舞臺唱響紅歌、舉辦紅色文化系列講壇、常態(tài)化開展“紅色故事會”“誦讀紅色家書”,激勵師生以紅色基因立心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