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探索
基于組分檢測與相態(tài)模擬的烴類流體液相賦存深度下限預測方法及應用 于京都等1-035
康滇古陸西側志留系龍馬溪組紅—黑轉換特征——以寧蒗大槽子剖面為例 王正和等2-097
川西南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斑馬構造白云巖形成機理——以寶興五龍剖面為例 趙金等3-223
東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區(qū)有機質(zhì)熱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章超等4-376
西西伯利亞大型裂谷盆地侏羅系—白堊系成藏組合與有利勘探領域 賀正軍等1-070
準噶爾盆地北部石炭系富火山物質(zhì)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 曲彥勝2-141
陸相頁巖氣形成條件及勘探開發(fā)潛力——以川東涪陵北地區(qū)侏羅系東岳廟段為例 劉皓天等2-148
塔中Ⅰ號氣田塔中83井區(qū)環(huán)狀斷溶體儲層發(fā)育特征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 韓杰等3-234
頂?shù)装宸忾]性對四川盆地及周緣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氣差異富集的影響 崔哲等3-243
勘探·評價
涪陵頁巖氣田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氣保存條件評價 弓義等3-253
鄂爾多斯盆地南緣下寒武統(tǒng)高豐度烴源巖發(fā)育特征與油氣勘探方向 黃軍平等4-319
塔河—順北地區(qū)走滑斷裂帶的通源性及其與油氣富集的關系 馬慶佑等4-327
渝東南地區(qū)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巖石相及與頁巖氣富集關系 吳聿元等4-335
湖北省來鳳—咸豐區(qū)塊五峰組—龍馬溪組頁巖氣地質(zhì)特征與資源潛力 劉小龍等4-344
海相碳酸鹽巖儲層實驗分析技術進展及應用 胡安平等1-001
碳酸鹽巖溶蝕模擬實驗技術進展及應用 佘敏等1-012
海相碳酸鹽巖儲層地震預測技術進展及應用實效 常少英等1-022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組巖相古地理及儲層特征 谷明峰等2-162
四川盆地寒武系龍王廟組巖相古地理特征及儲層成因與分布 陳婭娜等2-171
川西中泥盆統(tǒng)觀霧山組沉積演化及其對儲層發(fā)育的控制作用 熊紹云等2-181
成果專欄
四川盆地二疊系棲霞組沉積特征及儲層分布規(guī)律 郝毅等3-193
四川盆地二疊系茅口組沉積特征及儲層主控因素 郝毅等3-202
四川盆地中三疊統(tǒng)雷口坡組沉積儲層研究進展 王鑫等3-210
塔里木盆地輪南地區(qū)深層寒武系臺緣帶新認識及鹽下勘探區(qū)帶——基于巖石學、同位素對比及地震相的新證據(jù) 倪新鋒等4-289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區(qū)奧陶系碳酸鹽巖成儲與油氣成藏 曹彥清等4-303
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奧陶系白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 吳興寧等4-312
塔里木盆地西北緣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組微生物白云巖發(fā)育特征及儲集意義 楊翰軒等1-044
四川盆地東部中二疊統(tǒng)茅口組眼球狀石灰?guī)r儲層特征及成因 蘇成鵬等1-055
復雜構造區(qū)頁巖氣儲層特征及含氣性控制因素——以湖北來鳳—咸豐區(qū)塊來地1井龍馬溪組為例 鄭宇龍等2-108
沉積·儲層
珠江口盆地珠江組強制海退砂體與巖性油氣藏——以惠州凹陷南部為例 昌建波2-121
伊拉克A油田Khasib組碳酸鹽巖微相及儲層特征 王歡等4-351
瓊東南盆地南部深水區(qū)中新統(tǒng)水道沉積特征及演化 李麗等4-363
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成因初探 袁曉宇等1-063
盆地·構造
瓊東南盆地長昌凹陷中部伸展-走滑復合斷裂帶及其油氣勘探意義 李飛躍等3-263
瓊東南盆地新生代伸展過程及其區(qū)域性差異定量研究 張焱等4-369
油氣藏
鶯歌海盆地東方13氣田氣水分布模式 于俊峰等2-132
機理·模式
砂體構型成因模式及其對物性的控制作用——以蘇里格氣田西區(qū)二疊系盒8段為例 陳宇航等3-278
利用鋁釩含量識別碎屑巖有利儲層的新技術及其應用——以鶯瓊盆地DX、BX區(qū)為例 呂俏鳳等1-079
渤海灣盆地歧口凹陷南部沙河街組濁積扇儲層綜合預測 譚建財?shù)?-089
技術·應用
四川盆地九龍山地區(qū)三疊系飛仙關組薄層鮞粒灘儲層定量描述及預測 裴森奇等2-155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區(qū)珠江組沉積前古地貌及其對沉積體系的控制 戴宗等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