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少菲
元代江西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的成熟,改變了傳統(tǒng)宋瓷含蓄內斂的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大氣豪邁的氣概和藝術原創(chuàng)精神,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
梅瓶也稱“經瓶”,最早出現于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明代以前并無梅瓶稱謂,清代的《飲流齋說瓷》中說道:“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日梅瓶?!?/p>
武漢博物館藏元青花“四愛圖”梅瓶,高37.6厘米、口徑6.2厘米、底徑13厘米,器體較厚重,通體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內無釉,小口圓唇,短頸豐肩,圈足平底。梅瓶通體繪青花紋飾,以帶狀卷草紋和錦帶紋相間,自上而下分為三組:肩部繪鳳穿纏枝牡丹紋,腹部主體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分別繪有中國古代四位高士閑情逸致、恬靜自然的場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即“周敦頤愛蓮”,北宋哲學家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陶淵明愛菊”,東晉詩人陶潛“愛閑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隱逸田園,賦詩躬耕聊以為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喜菊之清雅飄逸,華茂多姿;“王羲之愛蘭”,東晉書圣王羲之愛蘭葉之清翠欲滴、素靜整潔、疏密相宜、流暢飄逸,將其美融入書法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妍麗含蓄,道媚健秀的新書風,所書《蘭亭序》光耀千古;“林和靖愛梅鶴”,北宋詩人林逋,世稱“和靖先生”,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一生不仕不娶,以梅鶴為伴,人稱“梅妻鶴子”。
元 青花“四愛圖”梅瓶 武漢博物館藏
四幅人物典故,飽蘊著濃郁而典雅的人文底蘊,將其描繪在梅瓶之上,既表達了古代文人對清廉、高潔精神的追求,也表達了藝術創(chuàng)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腹下部繪一圈寬仰覆蓮紋,蓮瓣中飾垂葉狀祥云紋。整件器物造型秀美,紋飾層次分明、繁而不亂,“四愛圖”畫面情景交融、線條流暢、色澤濃艷,可謂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元代青花瓷造型極具特色,從制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大型器,但也不乏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胎體輕薄的精細之作。在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產品是對外輸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大多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求。如大罐、大瓶、大盤等大型飲食器皿是為了適應一些民族席地而坐、一起吃飯的習慣而特別生產的。而小罐、小瓶、小壺等小型器皿則多銷往東南亞,根據考古資料可知,許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當年為滿足東南亞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銷商品。除了外銷,為了適應元代社會生活習俗,還生產了中小型瓶、爐、筆山、高足碗等,這件梅瓶可用于盛裝酒水液體,當屬此類。
元代疆域廣大,東西文化交流暢通,青花瓷胎、釉皆美,青花色料多為進口的鈷土礦,含錳量低、含鐵量高,故呈色顯得濃艷靛藍。元青花畫工也格外細膩,優(yōu)雅精致之處,與我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裝飾題材可謂精彩紛呈,花卉、走獸、戲劇故事、人物等皆躍然瓷上,清新悅目,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了高峰,確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武漢博物館藏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局部
其中,人物故事圖案是元青花裝飾中最為后人稱道的裝飾題材,與其他動植物紋樣相比,繪有人物故事圖案的元青花器物雖然較為少見,但幾乎件件可稱得上是稀世珍品。從已知資料來看,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圖案主要見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蒙恬將軍”“文姬歸漢”“周亞夫細柳營”“昭君出塞”“尉遲恭救主”“四愛圖”等。
這些圖案的故事內容多取材于民間喜聞樂見的著名歷史人物故事,顯然它與宋元時期話本小說的流行及元代戲劇的發(fā)達有著密切聯(lián)系,反映了文學藝術對元代陶瓷裝飾工藝的深刻影響。
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數量可謂屈指可數,目前全球僅400多件,國內考古發(fā)現和博物館收藏僅100多件。元青花瓷裝飾圖案多以植物花卉為主,反映人物圖案的器物則存世不多,其中繪有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的更是鳳毛麟角。
武漢博物館這件集精美的“四愛圖”人物形象于梅瓶一身的珍寶出現就顯得格為罕見,為進一步了解元代青花瓷制造工藝,及人物圖案紋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展現了我國青花工藝在元代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2005年7月,在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名為“鬼谷子下山”的中國元青花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幣2.3億元的天價,至今還讓業(yè)內津津樂道。近年來,只要有元青花在拍賣場出現,必定都會引起人們高度關注。這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1987年10月由武漢市文物商店收購于民間藏家(武漢市文物商店后并入武漢博物館,更名為武漢市文物交流中心)。1987年《長江日報》“長江上下”欄目首次對這件“梅瓶”進行了報道,1992年《人民日報》海外版又陸續(xù)刊載了關于“梅瓶”的消息,“梅瓶”先后得到國家文物鑒定專家耿寶昌先生、張浦生先生的肯定與贊譽,逐漸為文博界、收藏界所關注,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定為國寶級文物,并收錄入《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湖北省博物館藏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同紋飾主題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出土于2006年鐘祥市郢靖王墓。細鑒賞,兩件梅瓶人物應不屬同一畫工所繪,元明以來瓷器圖案往往有本所依,多出自刊刻的畫本或插圖之類,也有出自傳統(tǒng)戲劇故事鈔本插圖,因此圖案往往有很大相似性,但具體又因工匠、時代的變化在一些細節(jié)處理上又有些許差異。如“王羲之愛蘭”紋飾,省博梅瓶中王羲之袒胸露肚,武博梅瓶圖中王羲之則衣著儒雅,頗有文人風度。釉色上,省博的梅瓶發(fā)色蘭帶灰,武博梅瓶則發(fā)色蘭艷,青翠艷麗,觀感性強烈。兩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同城齊聚,成為江城武漢一江兩岸兩座國家一級博物館中的館藏瑰寶,不僅可以說是佳話,更可稱之為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