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
Sophisticated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required to create a tasteful, high-quality and valuable jade carving artwork.
一、創(chuàng)作《靜宜》的緣由
我喜愛荷花、敬仰荷花并時常思考著玉石雕刻創(chuàng)作的事,以荷花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是我玉石雕刻作品中的特色之一。眾所周知,荷花在我國民間有廣泛的基礎,自古以來流傳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譽:其寓義和象征性是潔白、吉祥、富貴和友誼;其延伸意義是堅貞不渝和懷念等等。
我從小跟隨父親在滁州的一家玉石雕刻廠玩耍,耳聞目染玉石雕刻從業(yè)者的樂趣和艱辛。受其影響,我愛上了玉雕這一行,一干就是10多年。我小時候經常玩玉石材料,由于看到的多了、聽到的更多,久而久之,我對玉石原材料有了感覺。我這件曾經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yè)協(xié)會"天功獎”的《靜宜》荷花小臺屏,選用的是和田青玉,之所以選擇和田青玉是與其顏色和特性有關。
二、和田青玉材料顏色和特性
青玉是和田玉四大類別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侖山脈,是和田玉中數(shù)量比較多的。和田青玉品種多、硬度高,從青白、青、直到深墨綠色,顏色跨度又可細分為青白玉、青玉,青綠顏色的亦稱青碧玉等。和田青玉是軟玉中硬度最高的,也有稱它為"鋼玉",其物理構成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與白玉一樣。和田青玉的質地比較細致,油潤性好,手感溫和、光澤柔和,韌性好的青玉經得起琢磨,這是我選擇和田青玉創(chuàng)作《靜宜》的原因之一。
三、《靜宜》創(chuàng)作的準備工作及過程
1. 荷花畫稿、荷花照片等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荷花是人們比較熟悉的花卉。我為了創(chuàng)作《靜宜》荷花小臺屏,先要去了解荷花、熟悉荷花、認識荷花,尤其是要找到創(chuàng)作感覺、產生創(chuàng)作的沖動。為此,我先到公園的池塘拍照、觀察荷花,研究荷花。我大量閱讀、收集與荷花有關的文稿、畫作等等;荷花的美是獨特的,我國南北朝就有“……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張大千先生擅長畫花卉,荷花排在第一,張大千曾說道:“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有人曾想問其原因。但是,沒有答案。我想張大千先生應該是崇尚清秀、高潔,不為世俗困擾的心態(tài)吧,也許是個人愛好,畫多了,探索一種表達的形式。我花了時間,大量地閱讀、分析荷花的文稿等等資料,是為了聚焦創(chuàng)作思路和作品的定位。
2. 選擇荷花圖案、角度,設計小臺屏底座造型和功能
在大量吸收各種荷花資料的基礎上,消化、選擇是一件比較痛苦的工作。我為了創(chuàng)作《靜宜》荷花小臺屏,別無選擇,只能在一大堆畫稿資料中,選擇適合玉石材料的圖案再創(chuàng)作。我首先在紙上設計、構圖,畫出效果圖,胸有成竹了,再用毛筆蘸上墨汁,在玉石上畫荷花,一邊勾線,一邊想象雕刻出來的荷花效果,經過反復琢磨和修正,才能定稿。與此同時,設計《靜宜》荷花小臺屏的底座(包括考慮選用硬木材料的效果),讓《靜宜》作品的整體效果,在畫稿上顯示出來(正反面比較),當我有感覺了,就動手做泥塑,看看泥塑出來的荷花效果,為雕刻玉石做好準備工作。
3. 泥塑、思考研究《靜宜》小臺屏
為了創(chuàng)作和田青玉以荷花為題材的《靜宜》小臺屏作品,我先制作了一件泥塑荷花,經過反復修改、修正和調整直至達到有感覺的藝術效果,加上作品模擬的底座,進行整體比較、琢磨作品的立體效果,再聽取工藝美術行業(yè)前輩、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在師傅們的指點下定稿,為出坯作準備。
4. 出坯、依照和田青玉材料的變化作部分調整
經過多次對《靜宜》的論證,反復修改定稿后出坯;因為已經有了畫稿、有了荷花泥塑和底座等的體驗,我出坯時心里就有譜了;隨著荷花雛形的顯現(xiàn),和田青玉內的黑色小點也暴露出來了,此時,依據(jù)和田青玉材料的變化和走勢,對畫稿作局部的調整和修改,以便反映和田青玉的質感,凸顯作品豐富的內涵。
5. 凸出《靜宜》小臺屏作品主題、雕琢荷花
創(chuàng)作、制作的過程是不斷思考的過程,重點是凸顯《靜宜》荷花小臺屏的主題。小臺屏以荷花為主,荷花的生動靈氣是十分重要的,我要通過荷花花蕊、花瓣和花枝之間的關系,通過雕琢,使之協(xié)調,附合荷花的天性,又高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荷花。我雕琢的荷花也是心目中的佛教七寶之一,佛在心中:創(chuàng)作時心靜即靈,雕琢的荷花自然就靈動了。
6. 雕琢過程中的比較并依照和田青玉材料的變化而修正
我用新的工具出坯,在雕琢過程中,經常與泥塑荷花作比較,研究玉雕荷花小臺屏,如何既有玉的渾厚,又有荷花特有的感覺,依據(jù)雕琢過程中材料的變化及時作局部調整和修正;用老紅木制作小臺屏底座,使底座達到與《靜宜》小臺屏作品協(xié)調,不僅是圖案上的和諧,而且在高度選擇上必須恰當;包裝盒,首先要保證玉石雕刻作品的安全,有利于提升作品的品質和品位。具體來說,包裝盒的顏色、面料、內襯和搭扣等等都要精致。
四、創(chuàng)作玉石雕刻作品的幾點感悟
1. 題材
創(chuàng)作玉石雕刻作品的題材,也就是作品的主題,是作者綜合素質尤其是審美能力的反映。首先是題材,作者選擇恰當,就具有受歡迎的可能性。
題材內容豐富,與作者的定位緊密相聯(lián),如定位是玉石雕刻藝術品、收藏品、與把玩或使用的產品等等,因其定位不一,題材是不同的。這里的關鍵是作者選擇和定奪,其背后是作者人生道路長期積累的結果,亦是作者價值觀、藝術追求的濃縮體現(xiàn):通過作品,表現(xiàn)意境,是作者美學素質的綜合反應。
2. 材料
材質和色澤問題是玉石原材料的最重要的特性,由于玉料產地的不同,其材料特性是迥異的,是作者創(chuàng)作定位的重要依據(jù)之一。不同產地、不同質地的玉石原材料,是創(chuàng)作的天然資源,作者只有順應自然、崇尚天人合一;作品題材是作者天賦與積累的展現(xiàn),是由各種因素促成的。
五、結論
綜上所述,創(chuàng)作玉石雕刻的工藝美術作品,從理性上歸納:首先,要通過學習、培訓和師傅傳授的途徑,具備工藝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創(chuàng)作玉石雕刻作品,要具備比較高的造型能力和表達手段,如雕塑能力等等;其次,構思創(chuàng)作工藝美術作品,要把作品的主題放在重要的位置來研究,主題突出且健康,符合人性、講究理性、創(chuàng)造感性的作品才能令人感動;一般來說,工藝美術作品的主題來源于生活,作者通過取舍和提煉,表達時又要高于生活;第三,創(chuàng)作工藝美術作品,功在平時,作者的底蘊,需要時間的積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件玉石雕刻作品,從某種程度說是創(chuàng)作者美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反映。以上是我創(chuàng)作和田青玉雕刻作品《靜宜》的感悟,《靜宜》這件以荷花為題材的小臺屏是我重視創(chuàng)作理性思考的案例之一。總之,創(chuàng)作要具備相當水平的綜合能力,才能創(chuàng)作出一件有品位、有品質、有價值的玉石雕刻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