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作者自畫
姓徐名斌,熱愛文學(xué)、書法、閱讀,鐘愛深度思考。
常記下一些日常心得和生活所感,也擠出時間在自己熱愛的文學(xué)路上耕耘?!熬又坏缢保c文學(xué)邂逅、與靈魂對話,我便是這樣淡然自若著。文學(xué)啟迪我思考,讓我清醒著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生活中,我則開朗又熱情。學(xué)習(xí)之余,常和朋友一起打籃球、彈吉他、談心事。
追求自由呼吸的生活氛圍,選擇忙碌充實的生活節(jié)奏,世間一切美好都值得我去認(rèn)真擁抱。
一
你能想象,詭變的風(fēng)如何擬仿美的規(guī)律蝕刻出萬千巖石?你肯相信,迷離的冷雨是云翳惹上的情種,幾紀(jì)風(fēng)月衷訴情怨?那死去多少年的梅雨,在年年循蹈著以精魂化成的淚雨祭祀一方。只有洞庭的梅雨不同。
洞庭的梅雨是傳誦情詩的。
身至洞庭湖澤,我能聞到梅雨多情的味道,觸碰輕敲東南海濱纖手的脂膚,嘗到雨的呼喚、雨的緘默。這是她難得的藕斷絲連。
她是游行的吟者,是踽踽獨行的路人,是滿腹牢騷的婦女。她把怨與愛潺潺地默讀給被封鎖的云,她苦吟到大地不寒而栗。
就這么吟著!可會是細(xì)水長流般幾個月乃至半年,又可會是隔三岔五一半個月——她似乎有脾氣的呀!然而她年年至、年年訴說,從不缺席。如此規(guī)律,與民生祭祀相仿——她似乎又是沒有脾氣的。
為什么似傀儡又似騎士般常守這洞庭,訴說著無人感、無人解的詩語?
洞庭梅雨,讓人捉摸不透。有如梵·高的星夜,有如“蒙娜麗莎的微笑”。散落紛紛的霧靄,更是為她輕罩了一層白玉面紗,看不清她在微笑還是紅了眼。
然而時節(jié)既至,她多情蒞臨的時日里,我有機(jī)會在洞庭拜嘗她的淚,我才終于讀懂她的訴說,讀懂她的詩語。
二
上旬,大腦終于可以休整了。
慵懶著開始計劃一些活動。原本打算去登山,然而一連幾日漫天的陰沉不見晴,軟塌的綿雨著實有些黏得人心慌。有人提議去洞庭一帶游水釣魚,引來一陣附和。我們匆匆備足了釣具魚餌,跟著朋友的父親驅(qū)車便來到洞庭支流的河道。不過我又不喜好釣魚,倒是寧愿去賞景,大伙正在興頭上沒有跟我的,寧肯悶悶坐著打磨時間。
于是,一個人打著傘在不寬的小道上行走,朝著我不知道的遠(yuǎn)方。
走幾里了居然看不見我想象中的那種湖光山色,人由掃興開始煩心,覺得雨怕是加重了沖撞。傘柄吱嘎作響,沒有多少雨潤入我的皮膚,而我的臉卻似冒珠蒸騰,我的眼開始模糊而澀痛,我的耳里轟隆隆響。
“洞庭御境,是不愿我這個外人打擾?”
開始升起來白霧了。我發(fā)現(xiàn)這一片天空似有若無的云,竟如此潔凈,卻依舊沾雨欲滴。那幾頁云,像伊甸園的毒蛇般誘惑我的腦,我忘了到底要去哪兒,只是隨著本能向更清朗處前進(jìn)。
我冒失地侵?jǐn)_了百年的霧境,層層的不可知的茫然是攝人魂魄的,前進(jìn)的路讓人恍然間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在上坡。
沒有走出白霧,卻遇見一個亭子。
“那么也只能等出太陽了?!?/p>
三
我被白墻籠罩,與雨一起。
人一直在焦頭爛額地尋路,卻沒有發(fā)現(xiàn)背已濕透、雨在低吟。
坐在亭中歇息,目光所及,只有赤柱與瓷霧,恍若仙境。
輕輕拾起長眠在木椅上的支離破碎的斷枯樹片,伸手去接下一些雨滴,她們很輕很滑,她們噫呢啊喏念起梵語,她們用“綢帶”責(zé)杖萬物,丹柱清響、白石踏印、松古避枝,那些痛和舒暢便如此顯現(xiàn)。
再拜山水,我立起望見穹廬曠空。云川聚盡,墨污欲滴。從鳳旋的中心倒翻出一壺臟水,似要刺破宣紙的輕紗兜。淚若狂雨,白龍吐息化作利刀猛地襲來,磨金有礪、挫骨鏗鏗,如琵琶四弦裂帛、銀瓶乍破。
我仿佛有些站不穩(wěn)。
然而如此驚奇——風(fēng)一揮過境、霎時間止,默然幾秒后,白雨傾盆銀蛇舞,倒在地谷上怒放乖張,淘涌萬物。
死一般壓抑的墨渾,如泄閘洪水般釋放,轟擊一方山水林客的每一個毛孔。但是風(fēng)也因此強(qiáng)勁而生,霧也因此散遠(yuǎn)幾分。
我看到長眠于谷的湖了,珀藍(lán)至臻。驚奇這藍(lán)綠之匯——魚蝦蟹鱔,該有多少年幸福!
湖只有淺數(shù)半里,但看見這極簡約的點染畫,卻梗塞于喉,說不出贊美的話,心境怎么也裝不下這份清淡。
湖那邊綴有白頂紅瓦屋,我突然很遺憾,這里本不應(yīng)被打擾的,應(yīng)是“獨釣寒江雪”的,然而入侵的不止我一個。想想這份博大的美卻又被其他同行瓜分,我更遺憾了。
如何的地方、如何的置身才遇一次撼人心魄的美?我在水墨畫中被隱去棱角,這份靜謐的美倒在告誡我不要打擾酣眠。我拼命遏制自己想在此地灑脫的貪念,開始神游,開始超然。嚴(yán)肅來說,我不得沾染這畫作。我得死拽住思想野馬的韁繩,我的靈魂是白蓮上的黑蟲。我就如此成了畫中一幡。
就這樣縮于一亭,心懷畏懼卻又向往恩澤。如朝圣者,搖曳般若的經(jīng)筒、磕長頭于山路,渴望接受圣潔的洗禮,卻又擔(dān)憂平生的罪過惹怒了仙子。
然而做與不做,都是令人慚愧的。如千年的國畫被點上污漬,遺憾又無奈。洞庭的梅雨如此無情,撕開了我的皮囊,猝不及防地讓我冷眼檢視自己的靈魂,我感激地接受了。
過往常常被自己困擾,卻從未有過一次機(jī)會正視自己的人生。一些戾氣和陋習(xí),本就應(yīng)該被抹殺,卻沒有沖得像這樣干凈,被梅雨輕柔地刷凈。
汲飲這份甘泉,又不觸痛洞庭的梅雨還有她的愛人。我安心接受了梅雨的饋贈。
于世無愧,己之愧亦無。
我便不再有如此遺憾了。
四
養(yǎng)育家鄉(xiāng)人的雨永遠(yuǎn)不辜負(fù)游子、詩人、野農(nóng)的渴望。
遠(yuǎn)走的孩子,聞到洞庭梅雨,不由得落淚。詩人游俠,看見洞庭的容顏,賦下“白銀盤里一青螺”。野農(nóng)愁著莊稼,看到漫空的炎熱絕不像看見幾縷洞庭的波紋那樣愉悅,胡子拉碴的臉可以擠出更多的皺紋。
我細(xì)細(xì)一想,便生回味無盡的感動。
洞庭的湖呵,心臟挾著楚南大地,把輸血的脈扎結(jié)于這一方貧瘠之地,才把石頭刻為瑰寶,把苦難編織成奇觀。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件又一件的事,一個又一個的碑,都是洞庭驕傲的子女。那些俯身掬飲的人們,也可在舌尖解味那份溫?zé)岷恰?/p>
我靜靜凝望著她,多少絕美玉石沉淀此疆即成她的膚脂。那不歇息的歌聲、話聲、嘡聲、嘆聲,是隔絕千年的回音,把一份不可磨滅的精金,碎粉遍撒,無休止地警醒、忠告世人。
我悄然憶起屈原氏,軀殞汨羅,精魂亦眠于湖心。他是這兩千年的洞庭使者,或者說,洞庭是他的母親,他又回到懷抱,卻依舊磨不去、舍不得那份熱與苦。
洞庭之聲,總是如此的憤慨。不公的世道給蒼生烙下最深的痛苦。
不過,愿君且睜眼看看當(dāng)世之光景吧!
當(dāng)世之景,僅可親自凝望。霧氣蒙蒙的外衣,可微掩這尚未沾染過多俗塵的仙境,但庭外之景,亦是寬慰,亦是光華。饋給南蠻楚地清泉和米棉的洞庭,與銘于忠信無畏之柱的志士者,諒鄙客擾亂酣眠,只為洞庭哺育的故鄉(xiāng)正名,正名洞庭的孩子!
霎時的偉大仿佛撕裂了我的思考。我憑借自己淺薄之學(xué)猜測梅雨的心:云不愿散去,因為這里有值得守護(hù)的;雨常來祭祀,因為這里有值得膜拜的。存在了幾千年的湖澤和英魂,已然是我的家鄉(xiāng)湖南的名片。家鄉(xiāng)自然與人文造化的奇峰皆源于此、匯聚于此。看遍山河,還是洞庭的美如此富有家鄉(xiāng)味。味在山水,味在嘶吼。因為味,云如何不駐足守望,雨如何不常成淚眼!
我無法言過多,哲者、智者、國者、穆者,純凈的奉獻(xiàn)之禮不能染于愚鈍之息。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被這不起眼的、最常見的事物,那蘊含的哲理與教誨深深震撼了。
我望見亭柱,忽生一聯(lián):
虔飲生身水,默拜洞庭亭。
洞庭的梅雨是這樣吟唱情詩的。鎖喉禁錮四百紀(jì),罹難刻下紅烙印。時雨濟(jì)濟(jì),停云靄靄。對隔榮枯幾載,不倦盤桓低語。情之趨向,問道何者,洞庭梅雨,心守難離。
天人合一,亦成洞庭湖鏡。觀鏡鑒吾身,旦又曉禪道,終識故鄉(xiāng)。
……
我終于從迷眠中清醒,濃烈的太陽味鉆入我的神經(jīng)。早已經(jīng)是天晴霧散。
我記不起何日何時到過那界霧境,甚至不記得哪座山、哪畔湖有過一個亭子?;貋砹?,我淋雨受潮昏沉了幾天,等痊愈了,看著窗外,心情比任何一次郊游都舒暢。
朋友問我去哪兒了,我說不清楚,大概是個湖吧,后來也從未再回想清楚。
我只愿堅信,亭子與霧的有無,只是洞庭的梅雨愿挽留住難有的聽客罷了。
她的故事與情話如何妖艷,說給文人騷客、說給樵夫行者,還是向天向月?沒人知曉。
她的哀怨與血淚,穿腸鉤肚。她無常地訴說,無常地期待。幾百年、幾千年,如此吟誦,熟背的詞,期待對的云解讀。或終是沒有,那便終守下去。
洞庭的梅雨與云霧是動人的,洞庭的梅雨與云霧是模糊的。
微卷的發(fā),羞籠秀巧的耳,不讓俗客輕敲心門。
但是,洞庭,請你聽我微聲呼喚。
飽納韻味的皮卷,輕易不得翻閱,多少亙古的話,刻著,我真的、真的……
洞庭,請你聽我低吟呼喚。
……
時雨眷戀停云,而相守難離。且看萬水泛舟,千鳥嘶空,霧凇沆碭,青城顯熠。耀燭立宣中景畫,倚柱憑欄緩數(shù)峰。洗目而止,濯心勿華,虔誠而默。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fēng)。
——后記
(指導(dǎo)老師:何文魁)
創(chuàng)作思路:
執(zhí)筆著成此文,應(yīng)是一次對自我心境的洗滌和對洞庭的懷戀。
早幾年到過洞庭湖岸,在那陰濕的?雨中迷糊記下了她的面容?;剡^來這幾年倒沒有對她心生情愫。然而成長中的浮躁和煩惱攪得生活有些許不順,進(jìn)而憶起童年往事,就想起了洞庭。對洞庭的感覺,卻像洞庭的霧般縹緲難定,讓人難言。
偶然默讀?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一文,竟發(fā)覺如此似同我對洞庭的情感,靈感就此迸發(fā)。以那濕熱的往日始,到濕熱的今朝結(jié),都是一個“有常而無?!必炞⒃谖睦?。
老師點評
絕美的洞庭景色,豐厚的文化底蘊,哲理的人生啟示,濃厚的家鄉(xiāng)風(fēng)味,使文章洋溢濃濃韻味。作者以自己一人獨自賞洞庭一景、品洞庭梅雨的經(jīng)歷作為主線展開。把洞庭梅雨里的人生禪道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語言優(yōu)美,辭藻精練而華美,又不失家鄉(xiāng)特色。那份凸顯的家鄉(xiāng)之情懷亦像洞庭梅雨一般久久不散,回味有甘。
“洞庭梅雨”里的九個場景:
淋雨:梅雨時節(jié),默受雨之澤饋。
行路:道中雨蒙人傘立,尋路去是何處晴。
坐亭:雨中坐亭,納于白霧圍墻。
聽雨:靜默等雨張言,如輕誦梵經(jīng)?。
見云:墨如欲刺,沉云下垂。
看雨:千絲滔野,雨在漫空自舞?。
見湖:青藍(lán)成盒,裝一池幽夢。
憶事:祭奠屈子,見禪理明德。
讀書談:
愚以為讀書當(dāng)是讀書中之人生,應(yīng)是思考著閱讀。
對于一本書,無論是文科理科?、閑文名著,還是科普拓展,都應(yīng)該帶著自我啟發(fā)性和批判性思考。一本好書,需要個人有選擇有目的地揀出瓊漿玉液,而又因此基礎(chǔ)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髓。
一股腦地胡吃海塞,不僅耗時耗力效率低,還會導(dǎo)致“營養(yǎng)不良”?,動搖自我獨立思維構(gòu)系的根基。
思考讀書,無非思考做事、思考做人。少去道聽途說、聽風(fēng)是雨,多留“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的處變不驚。讀佳句而贊默,讀人生而自省。素養(yǎng)與情懷,如此修成。
學(xué)無涯,功利者?把書讀死,而自得者把書讀活。人生所接受的道理無潰竭坍塌之態(tài),卻有阻塞困頓之境。而唯有用心思考,才可柳暗花明,見禪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