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艷平
真題呈現
筆記,指聽課、聽報告、讀書時所做的記錄。有摘抄、批注、寫提要、寫心得、做思維導圖等方式。
寫作提示:①圍繞“筆記”這一話題,選擇一個任務。②明確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依據文本類型,可借助“參考角度”欄進行構思,也可另選角度。③“任務一”也可以選擇文學創(chuàng)作。
寫作要求:①自擬題目;②符合文體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佳作一
英語筆記本
◎章家瑋
淡綠色的封皮,“英語本”三字之下,是“有志者事竟成”的英文諺語——這,就是我的英語筆記本。
翻過封面與扉頁,我當初的“真跡”突兀地展現了出來:單調的黑色字,歪歪扭扭的一筆一畫。隨即,我想起了初中第一節(jié)英語課——
那節(jié)課上,老師叮囑我們要記筆記,我卻自作聰明地想:筆記無須那么認真,腦子里記記就行了。于是,之后的課堂,我邊聽老師講課,邊放任筆在紙上“興風作浪”,飛快記錄下老師反復強調的詞,時不時用紅筆散漫一畫,就當是記重點。
我繼續(xù)翻閱筆記。塵封已久的羞愧與后悔蜂擁而出,將我擁到了另一節(jié)讓我難以忘懷的課上——
老師將優(yōu)秀筆記置于視頻展臺:一條條線輕盈地托起工整井然的字母,或黑,或紅,極為賞心悅目;在這些筆記下方,是一個個流暢的“2A+”——這是筆記所能拿到的最高等級。而我的筆記只打了一個“A”。
“這么優(yōu)秀的筆記,是別班的。而我們班呢?連成績最好的同學都沒有認真記筆記,那我們班還有希望嗎?”老師特意將“最好”提高音量。話音未落,我就感受到無數道目光向我投來,或批評,或嘲笑,或難以置信。我想辯解,但又說不出話,因為我的咽喉被來自內心的不甘與羞愧噎住了,講不出一個字。
從那以后,我明白了,課堂筆記,值得每一個學生認真對待。
苦悶與愧怍使我回到現在。我深吸一口氣,繼續(xù)往后翻,欣喜地看到,我的筆記開始變了:一筆一畫不再浮躁,字母井然有序,曲線優(yōu)美;黑色的主色調中,搭配了許多紅色,或是標示重點,或是凸顯難度;在那筆記的空隙處,有個令我驚喜的評級:“2A+”。
望著這個“2A+”,我閉上眼,仿佛看見老師將我的筆記展示給同學們看,耳畔仿佛傳來老師親切的表揚與激勵……隨后,我合上這本見證了我成長的筆記。
這本英語筆記是我成長的財富。它教會我,怎樣重視課堂,怎樣尊重老師,怎樣對待知識。
(浙江永康外國語學校805班)
點評
這篇作文緊扣題目,立足“任務一”的目的與要求選材,切入點小,內容具體而細膩。圍繞做筆記的經歷,先抑后揚,寫出了“我”對于筆記的認識變化,將成長融入,對比鮮明,不失為一篇情理兼?zhèn)涞募炎鳌?/p>
寫作指導
這道作文題緊扣學生生活,接地氣,不虛無,命題設置指向性明確。在具體的任務驅動情境下,既有寫作對象的清晰性,又有寫作選擇的靈活性;既有寫作目的的歸整性,又有文本類型的同向性;既有參考角度的指導性,又有自主思考的開放性。
圍繞“筆記”這個話題,命題者將寫作任務分為三個層面,每個層面的寫作對象、寫作目的、文本類型、參考角度迥異,這樣細致溫馨的寫作提示容易讓考生做到胸中有丘壑。
任務一的寫作分享對象為“班級同學”,可以寫“我”做筆記的經歷和感悟,用筆記、讀筆記的發(fā)現等。針對此任務驅動,可以將任務細化,具體到某一學科的筆記,選材確定后,要代入作者,將“我”做筆記的心路歷程以及心態(tài)變化呈現出來,寫出過程感與波折感。若能將二者巧妙融合,將客觀之物與主觀之思結合起來,作文就基本做到了選材明晰,方向篤定。若要提升立意,可以再深入挖掘,將讀筆記的發(fā)現與生活之思、生命之思結合起來。
任務二的寫作對象為“不愿做筆記的某同學”,文本類型屬于勸告說服的書信體。既然是勸告,那么要寫出做筆記的重要性,讓該同學明確做筆記對學習的重要性。還要啟發(fā)他進行自我思考,并做出改變。寫作指向和目的明確以后,要用書信的形式進行寫作,設置特定情境,雙方代入,有理有據。
任務三的寫作對象為“剛進入初中的弟弟”,目的是模擬情境,給弟弟提供做筆記和用筆記的方法。唯一的高要求是,考生要以說明文的形式予以呈現。
以上三個任務驅動點,各有側重,各有千秋,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優(yōu)勢,選擇相應文體進行寫作。
佳作二
一封寫給李華的信
◎呂佳琪
李華同學:
你好!
今天我想就筆記的事情和你聊聊。上課時你的筆記常常偷工減料,不是少了這個重點,就是少了那個難點,總是讓老師對你紅臉。下課你也時常向我抱怨:“反正我從來不看,為什么要記得那么認真?我知道了就好了。”作為你的組長,我真是感到萬分憂心。
我相信你是一個相當自信的人。你或許認為大腦最可靠,無須翻筆記,可事實確實如此嗎?
不知你是否聽說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你記憶的東西最后將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五,更別說上課只聽了一遍的內容。雖然大腦是一個無限大的U盤,但其清理功能同樣強大。而筆記則是一個非常大的內存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憶會被清除,但筆記不會。
或許,這依舊不能說服你,你依然堅信你的大腦足夠強大,但你是否能保證你的大腦絕對不會“離家出走”呢?
有研究表明,一個成熟的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二十分鐘左右。而一節(jié)課如此漫長,你活潑的大腦隨時都會任性地跳出去玩耍一圈,如此,再強大的大腦“罷了工”,還能留下完整的記憶嗎?而記筆記就是抓回你的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上課時,老師講課是較快的,如洪水般向你涌來。我們如不能迅速接收并篩選過濾,知識就會像垃圾一樣堆在角落,很快就會被大腦“掃地出門”。記筆記就不同了,它是一個慢動作,在記錄時我們會默讀,會反芻。同時,記筆記還是一個知識再梳理的過程,你的大腦會自覺地將污水過濾,提煉重要信息,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
當然,筆記并不只局限于課堂,在許多地方也大有用處。
讀書時,我會想起朱光潛曾經說過:“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甭眯袝r,我會想起沈從文的《湘行散記》,我也會用筆記下各地的風土人情……
如此來看,記筆記真的無意義嗎?答案自是不言而喻?;仡^看看你的筆記,字里行間藏著你學識的增長,記筆記也是一條修煉人生的必經之路。
最后,希望你能領會筆記的魅力,并付諸行動。
你的組長:張琪
2020年7月10日
(浙江永康外國語學校804班)
點評
這封書信緊緊圍繞“任務二”展開寫作,以勸告建議的形式將主客雙方代入,情境感強,少了純粹議論說教的意味。語言表達上不失幽默風趣,既寫出做筆記的重要性,又能讓對方較為愉快地接受。整篇作文梯度感強,有一定的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