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諍
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只有蕓知道》,一個徹徹底底的愛情故事。隋東風對亡妻的無盡思念,讓人想到《瓶中信》里的凱文·科斯特納。黃軒乘桴浮于海上的凝望,穿越了時空蒙塵的小軒窗,是天人交感的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極具中國男人千百年來悼亡妻的風儀。而一面咬住盛放骨灰壇的絨套,一面撒盡骨灰的特寫,則讓人看得心堵如噎,把抓柔腸。
情之一字,熏神染骨;死之為大,諱莫如深??神T小剛就敢這么拍,我們就能在影院里那么地感動。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小剛導演的賀歲片從一開始就不避諱死亡,而是將死亡、瀕臨死亡、臨終關(guān)懷投射于劇情:處女作《永失我愛》就不說了,《甲方乙方》里的騰房慰藉,《不見不散》里的飛行遇險,《沒完沒了》里的姐弟情深,《大腕》本身就是在說葬禮……更不消說《非誠勿擾》里的空姐投海,生辦追悼了。所以說馮老師是個極具死亡意識的導演或不為過。圣人日,未知生,焉知死。倒是橫掃了世間的怪力亂神,但面對那望不到底的深潭,黃泉路上,一個人怎么走?特別的,半路被拋下未亡人,陽間的獨木橋又該怎么過?不夸張地說,馮小剛導演又給我們上了一堂死亡教育課。
從《北京人在紐約》開始,小剛導演就在塑造一個個漂泊海外的中國小人物,確切地講是北京人:《不見不散》里,葛大爺教美國警察漢語“趴下!”;《非誠勿擾》,鄔桑開著車唱著《知床旅情》,就流下淚來。如今,拿著長笛的文青隋東風,倒是和當年拎著大提琴落地美利堅的王起明身份相仿,一樣要撈世界,卻全然沒有事業(yè)心,all in在一份純?nèi)幌嗥醯膼矍椤?/p>
仔細想想,馮氏電影中這些漂泊海外的小人物,沒有八十年代國門初開時,剛走出去那批國人的怯生生與和過往教育遺得的警惕與迷茫;也沒有現(xiàn)而今三代四代們的招搖過市,飛揚跋扈——他們都是平民百姓,面對異國他鄉(xiāng)新生活,總是欣欣然充滿期待。相交鄰人,則體現(xiàn)出北京人的活絡與熱情,甚至能反客為主打成一片。過小日子的人生哲學,或是導演本人的投射與向往吧。
《只有蕓知道》是一部非常不像馮小剛賀歲電影的、卻在賀歲檔出現(xiàn)的馮氏影片。和過往所有馮氏電影一樣,回家才是游子的歸宿。此愿“失之東隅”,馮小剛反求諸己,在銀幕上抒寫下這段“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愛情故事,則既是他的,也是你我觀眾的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