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欣雨
【中圖分類號】R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41-01
阿司匹林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藥物,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血栓的形成,經過相關跟蹤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血栓患者來講,長期采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因此它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但是根據(jù)每個個體的不同,關于治療過程中阿司匹林的用藥量還有待確定,需要進一步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但值得確定的是合理的阿司匹林用藥量對血栓具有有效的臨床效果,同時能夠減少其他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具體內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研究中所選實驗對象均為我院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一共有120例,將其平均分成兩組,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每組都是6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經過相關檢查后確診為冠心病,診斷標準符合WHO制定的關于冠心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同時,研究對象中不包含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患有惡性腫瘤并出血患者以及實驗前兩周內使用過相關抗凝藥物的患者,還有對阿司匹林過敏者。經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性別、年齡等各種一般資料的對比分析之后,得出沒有很大差異,此次實驗具有可行性。
2 國外研究依據(jù)
通過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時對于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來說,能夠有效緩解由于冠脈缺血而引起的胸痛等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做血管內修復術或者是支架植入術的心臟病患者在術中和術后的出血風險。之前國外有一些醫(yī)學專家曾經做過關于不同劑量阿司匹林的比較性研究,在研究中通過使用低于100mg的小劑量和使用101-199mg的中劑量,以及使用大于200mg的大劑量,分為三組通過試驗比較分析了各種劑量阿司匹林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急性冠心病患者,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均進行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整個治療還包括了球囊擴張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通過分析比較具有顯著的研究價值。通過術后的跟蹤觀察發(fā)現(xiàn),術后1個月-8個月時,所有分組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幾乎相等,而關于術后出血狀況均出現(xiàn)在術后1個月以后。但是,通過給予患者服用不同劑量的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后發(fā)現(xiàn),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組出血量和出血概率均小于中劑量和高劑量組,具有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因此該研究具有非常有用的價值。但是,在歐洲臨床上通常采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然而在美國就會常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通過試驗得來的初步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出,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但是結果并非是精確的,未來還需要學者專家們進行更為深刻的研究。
3 治療比較
3.1 治療方法
實驗中所用的阿司匹林均有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兩組按照各自劑量給藥,對于高劑量組患者每天給予阿司匹林150mg,對于低劑量組患者每天給予阿司匹林75mg,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的方式服用。
3.2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在服藥前后進行對凝血功能的測定,并進行比較。主要的指標主要包括: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血小板數(shù)目、紅細胞、血漿凝血酶原時間、血漿凝血酶時間的測定。
3.3 治療結果
阿司匹林對預防和治療血栓的形成具有顯著的作用,血栓的形成主要是血小板凝集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血小板通過粘貼、聚集以及釋放來參與血栓的形成過程,在人體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中,血小板通常是以靜息狀態(tài)存在的,但是當血管壁受到損害時,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就會遭到嚴重的破壞,進而使得內膜下的膠原組織被破壞,血小板就會被激活,同時它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通過相互粘貼急劇成為團狀,并且釋放內物質,就會導致血栓的形成。在血管的損傷部位會讓血小板發(fā)生聚集,從而形成血栓團塊,堵塞血液流動,嚴重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進一步導致血管內局部組織因缺血而發(fā)生壞死。通過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趨勢,那人體內若出現(xiàn)血栓,這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發(fā)作的致命因素。在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下,血液中會有血栓素與前列腺素兩組特殊物質,正常情況下兩者會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它的正常維持對血液循環(huán)具有重要的調解作用,因此它的存在使得血小板不會聚集,但是如果其平衡被破壞會引起血小板功能的改變,促進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藥物,最開始主要用作解熱鎮(zhèn)痛的藥物,以及發(fā)揮消除炎癥以及抗風濕,后來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它有較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后來,就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患者等血栓的形成具有顯著的預防作用,根據(jù)臨床經驗的統(tǒng)計,如果對心血管高?;颊唛L期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進而能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當前,阿司匹林作為抑制血小板凝集的首選藥物,使用阿司匹林相比其他的藥物具有更為優(yōu)勢,但是要使用合適的劑量。正常情況下,服用一次劑量的阿司匹林之后的效果作用可以持續(xù)24-48h?,F(xiàn)今,臨床上對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推薦使用量為75-150mg,但也有研究表明,長期服用超過162mg的阿司匹林的高?;颊吲c服用小劑量的患者相比,能夠大大降低死亡率,但是也不能完全確定服用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就比小劑量的更有治療價值,同時還有學者研究表明,大劑量的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胃腸道出血的發(fā)生率,同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對其具有依賴性,隨著劑量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時對劑量的選擇要尤為注意。尤其是對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自身身體技能具有其特殊性,對藥物的耐受能力也會比較差,因此,在治療時最關鍵的是達到最佳療效的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有時還會出現(xiàn)阿司匹林抵抗,主要是指給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還是會發(fā)生血栓性血管事件,進而加大藥物劑量,但是沒有效果甚至會出現(xiàn)更嚴重的不良反應等情況,臨床上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作阿司匹林抵抗。通過對其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出,阿司匹林對治療和預防血栓的形成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同時能夠有效患者患者的臨床癥狀,起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通過不同劑量的比較得出,每日服用150mg效果是最為顯著的,因此,臨床上使用阿司匹林時要更具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的選擇用藥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