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微妮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孩子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教育決定一個民族的發(fā)展,知識帶動社會的發(fā)展。從基礎(chǔ)學起,從孩子抓起,讓我們的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一種責任,意識到學習是人一生中最需要做好的事。
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身的。但吃苦是學習的底色,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當初那個努力學習的自己。要讓我們的孩子意識到如果想得到某樣東西,就必須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并堅持不懈的努力,這樣一來,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努力了,奮斗了,才有可能得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費力獲得的。讓我們的孩子不要去懶惰,讓孩子意識到讀書時偷過的懶,歲月會讓你加倍償還。同時,讀書時付出的努力,歲月也不會容易忘卻。
不用功讀書,連選擇的權(quán)利都沒有。著名的作家、思想家龍應(yīng)臺曾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他用誠懇地語言向我們道出學習的真諦,并在字里行間向孩子傳遞著如果不努力讀書,我們連選擇的余地都沒有。孩子是對世界比較懵懂的群體,我們要讓孩子看見眾生百態(tài),問問孩子未來想成為哪類人、想過哪種生活,有什么樣的人生,這樣孩子才會有所想法,產(chǎn)生內(nèi)驅(qū)力,才會主動意識的去學習,去為自己的選擇做出努力,讓孩子從主觀上對學習的態(tài)度有著求知的欲望。有人認為作為孩子不懂這些深層的道理,那我們的想法是片面的,我們孩子的認知能力早已遠遠超越我們想象,他們是這個信息時代的孩子,與網(wǎng)絡(luò)一樣有著超高認知,和理解能力,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對讀書學習的認識。難道工地上搬磚的人不想去辦公室上班嗎?但是他們勝任不了,甚至因為他們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和文憑。但是他們卻依然靠著自己的雙手在為生活奮斗,并沒有選擇去成為社會的負擔者,這就是多一點知識,就會多一點選擇,人生才會多一份從容。
任何年齡的人都會在放縱中找到歡愉,哪怕是病中的病人,也會因為偷偷的抽了煙而感到竊喜。何況我們?nèi)烁襁€在健全的孩子,他們的自制力很差,自己的生活還需要監(jiān)護人照顧,在學習方面更是自覺能力很低,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沒有對未來的展望,只要在他們現(xiàn)有的生活中玩樂就感到很好,讀書學習對于他們來說很無聊,并且很被動,每日在老師和家長的監(jiān)護下完成,讓他們見到社會的蕓蕓眾生會對學生的主觀意識產(chǎn)生動力,自身有著對學習知識的認知,就會主動去學習,在心理學上,內(nèi)驅(qū)力才是長期有效的。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無邊際的娛樂中度過青春歲月,荒廢青春,虛度一生中學習的最好時光,也許我們會聽過一些故事,像多年之后,有的讀了許多年書的人給那些沒有讀太多書的人打工,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讀書就走上人生巔峰的是極少數(shù)的,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平凡的,并且在本該學習的時候沒有去學習,最后現(xiàn)狀都是不容樂觀的。
世界這么大,不奮斗,怎么去看看,即使未來的某一天有機會讓我們看看,可那只是看看而已。因為我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也更沒有選擇的能力,只有在看看之后重新回到自己原本的地方,過著一如既往的生活。正式因為這樣,我們更應(yīng)該讓我們的孩子知道現(xiàn)在的學習,多一點知識,在日后就會多一份選擇的余地,在這個社會上才會多一點生存的能力,能讓我們?nèi)ミx擇生活方式,而不是我們被迫選擇生活,每個人生活的路很長,我們要準備好,學習是必備的準備,每個人都不例外。
把格局放大一點,為孩子做正確的決定,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選擇自己的未來!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讓他們的未來擁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