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樹強
一場大雪過后,就到了年尾歲末。正月里一如既往的忙碌,千篇一律的迎來送往,小時候的年味不再重來。也許是隨著年齡增長,春節(ji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總感覺春節(jié)一年年不如過往。
小時候的春節(jié),是熱騰騰的。除夕夜,我們兄弟幾個圍坐在熱炕上看春晚,老父親在拾掇各種吃食,媽媽給一家人包餃子。餃子煮好后,大哥放鞭炮,二哥貼春聯(lián),父親帶著我們,恭恭敬敬地祭拜灶王爺。第一碗餃子端給灶王爺,第二碗餃子端給父親,然后是母親、大哥……秩序井然,長幼有序,對天地五谷懷敬畏之心,對長輩懷感恩之情。晚上,新衣服整齊地擺在床頭,鞋子是母親手納的千層底棉鞋,也就是在鞋底子里、鞋跟、鞋幫上襯點兒新棉花。
大年初一,要祭拜先祖。我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新鞋,在伙伴面前顯擺顯擺。新布鞋雖然穿上有點兒硌腳,但心里卻十分歡喜,害怕把鞋子弄臟了,就連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天剛蒙蒙亮,老父親就早早地起床,跟母親一起煮餃子,然后才叫我們兄弟幾個起床吃飯。吃飯要趁早,要趕到其他前來拜年的人來之前,到后院祠堂前集合。拜祭完祖先,由年齡最小的大大(也就是父輩中最小的弟弟)面對祖宗牌位,在長輩帶領(lǐng)下,恭恭敬敬地磕響頭。這時候,老老少少向祖宗報平安、報收成,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事業(yè)有成。
禮畢后,按照輩分、長幼次序,大家入門入戶給家族各位親人拜年。家族里大大小小有幾十個男丁,晚輩要給長輩行禮。拜年的隊伍龐大,也是過年一景。許多堂叔堂嬸、兄弟姐妹,都是拜年時才聚到一塊。親人們相逢,格外親切,大伙兒興高采烈,相互暢聊著近況和來年打算。給長輩拜年,總是嘩啦啦跪倒一大片。老輩人趕忙出來說:“算啦算啦,都是新社會了,不興磕頭了?!钡麄兡樕峡偸茄笠缰腋5男θ?,趕緊把好吃的塞進我們的口袋。六奶年齡最大,磕頭的時候,她總是說:“磕吧磕吧,磕完進屋吃好吃的?!庇谑?,我們一大群人趕緊頭如搗蒜,磕完頭便向她老人家“討食”。
印象深刻的是我的三娘,她是忠實的基督教徒。每年去拜年,每次她來不及出來迎接我們,大哥就帶領(lǐng)我們下跪磕頭,等她聽到聲音出來時,我們就開始給三伯拜年了。這時,三娘就會嚷道:“你們幾個小娃子,叫三娘犯罪呢?主看見了會懲罰我,我得趕緊禱告贖罪,你三娘除了害怕賊娃子和狼,其他牛鬼蛇神都不怕。”這時有人附和說:“是是是,你有主庇佑,所以啥都不怕?!币蝗喝苏f說笑笑,又轉(zhuǎn)到七伯家拜年。
隨著家族人口越來越多,只得按地域分片拜年。我們家族因為土改被分到上河村、干店村居住。所以,以前過年先給本村的叔伯拜完年后,再去干店村給幾個叔伯拜年。記得某年初一,金義伯帶領(lǐng)著我們?nèi)ソo某位爺爺拜年,到門口按慣例要大呼小叫:“爺,娃們給你拜年啦!”磕完頭起來,叫了幾聲還是沒有人應(yīng)。于是,金義伯揭起門簾,推開窯門,往炕上一看,這位爺爺已經(jīng)溘然長逝。金義伯強忍眼淚,往后退出門,跪下磕個頭,然后交代眾人不要外傳,趕緊準備后事,等過了初四再發(fā)喪,然后留下守孝之人,其他人各自回家自行拜年。
后來,由于家族成員眾多,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起,老一輩給我們定了規(guī)矩:以后不要再跑了,把這老一套子俗禮給免了,拜年結(jié)束吃頓中午飯,心里惦記著就行。時至今日,外出打工求學討生活的親人也越來越多,過年回家的越來越少,春節(jié)返家路越來越難,導致過年回家團聚成為奢侈。
再有就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平時穿衣吃飯,與過年并無兩樣,天天如同過年,穿新衣吃餃子已司空見慣,無法帶來內(nèi)心的愉悅和欣喜。年輕人受社會影響,以經(jīng)濟利益為重,看淡了拜年的風俗習慣,丟棄了對“根”“祖”的敬畏和感恩。
一來二去,年味越來越淡,過年的氛圍隨著老輩人的逝去慢慢淡出視線。各種過年的風俗與禮節(jié),承載著家族薪火相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或被遺忘,或被忽略,確是憾事。(作者單位:靈寶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