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
《紅樓夢》里,賈寶玉是最堪稱“婦女之友”的人,對黛玉、湘云知冷知熱,對襲人、晴雯、紫鵑、平兒體貼尊重,對芳官、藕官、齡官深切憐惜。但即便是這個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罕見的暖男,也有很自以為是、完全不懂女兒家心思的時候。
第七十八回《老學(xué)士閑征姽婳詞 癡公子杜撰芙蓉誄》中,有讓讀者難忘的“晴雯之死”。寶玉私下詳細(xì)詢問晴雯死時的情景,一個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只有倒氣的分兒了?!睂氂衩Φ溃骸耙灰菇械氖钦l?”小丫頭道:“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說:“沒有聽見叫別人了?!睂氂竦溃骸澳愫俊O氡貨]有聽真?!?/p>
寶玉這樣想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晴雯自小父母雙亡,對母親甚至都沒有什么印象。其二是他認(rèn)為對晴雯而言,他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無論是拖著病體“勇補(bǔ)孔雀裘”,還是訣別之際咬下自己的指甲、脫下貼身的舊紅綾小襖兒送給他,都是晴雯在用行動證明:寶玉是她此生最眷戀、最依賴的人。所以寶玉自信地認(rèn)為晴雯死前呼喚的人一定是他。細(xì)心體貼如寶玉,也不太懂得晴雯的心。
她在無力的、慘痛的命運面前,用這樣的呼喚,從這個至親至愛的名字里尋求一點點慰藉和溫暖。
深諳人性的曹雪芹才會知道,滿心憤怒冤屈的晴雯,之所以在彌留之際呼叫了一夜她從未見過的“娘”,是她在無力的、慘痛的命運面前,用這樣的呼喚,從這個至親至愛的名字里尋求一點點慰藉和溫暖。就像《史記·屈原列傳》里所說的“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呼天吁地,是借一點力量。呼喚父母,尤其是母親,是因為這個稱呼充滿了神奇。
廣受歡迎的韓劇《請回答1988》講述了韓國雙門洞五家人的故事。在女主角德善家里,大姐成寶拉是倔強(qiáng)、自信的學(xué)霸,因為參加示威游行而要在家門口被警察逮捕。媽媽擋在寶拉和警察之間,本不善言談的她一口氣說了很多話來證明女兒的懂事和優(yōu)秀。從來都固執(zhí)而驕傲的寶拉看著被雨水淋濕了的媽媽,選擇了向警察低頭認(rèn)錯。畫外音里,寶拉說:偶爾覺得媽媽很丟人,為什么連起碼的臉面和自尊心都沒有呢?但當(dāng)時我并不知道。比起她自己,她有更想守護(hù)的,那就是我。人真正變強(qiáng)大,不是因為守護(hù)著自尊心,而是拋開自尊心的時候,去守護(hù)自己想要守護(hù)的事物,所以媽媽很強(qiáng)大。
劇中善宇的父親去世,留下媽媽帶著善宇和年幼的妹妹艱難度日。善宇的外婆來看他們。善宇媽媽不想讓自己的媽媽看到他們的窘境,去鄰居家借了取暖的蜂窩煤,借了衣服和食物以及化妝品,努力掩蓋自己寒酸的生活。但善宇外婆僅從晾在外面的破舊衣服就知道了女兒一家的處境,她不忍戳破女兒的謊言,最后悄悄給女兒留下了錢和一封暖心的信。善宇媽媽給自己的媽媽打電話,接通之后,她只叫了一聲“媽媽”就哭得說不出話來。畫外音說: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chuàng)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hù)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弦,依舊力大無比。
在所有的語言里,“媽媽“兩個字的發(fā)音幾乎都一模一樣,不同國家的人用相同的語言呼叫著同一個物種——一個神奇、偉大的物種,只是叫一叫,就能讓你內(nèi)心溫暖,讓你情緒決堤的那個物種,在全世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