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可,高玉賓,孫海紅,高軍攀
(1.石家莊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50000;2.石家莊市農(nóng)業(yè)行政綜合執(zhí)法支隊 050000)
豬鏈球菌病是由多種致病性豬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該病為人畜共患病。 豬鏈球菌病主要感染豬,人患此病的病例不常見。然而此情況一旦發(fā)生,則病情十分嚴重,如及早治療可治愈,不過也會有留下后遺癥的可能性。 故此, 該病不僅對豬場危害很大, 還會對人的健康有威脅。 筆者就豬鏈球菌病的防治試論如下:
豬鏈球菌病有如下癥狀:
1.1 發(fā)病急,病程短,常表現(xiàn)為無任何癥狀出現(xiàn)即死亡。
1.2 頸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膚呈現(xiàn)紫色,且呈現(xiàn)出血點。
1.3 體溫高達40℃~43℃(成年豬的正常體溫為38℃~39.5℃,仔豬的正常體溫為38℃),精神沉郁,且有厭食現(xiàn)象。
1.4 鼻鏡干燥,呼吸急促,鼻腔中分泌有漿液或膿性物質(zhì)。
1.5 有口吐白沫、磨牙、尖叫、轉(zhuǎn)圈、抽搐等現(xiàn)象發(fā)生。
各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 其中,尤以5~11 月份高溫、潮濕的季節(jié),呈地方性流行為甚。
本病的傳染源為:病豬和病愈帶菌豬。 此外,豬的唾液、血液、尿液、內(nèi)臟、肌肉、關節(jié)均可檢出病原體。 不經(jīng)無害化處理的病死豬是傳播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豬鏈球菌病的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和消化道。 病豬和無病豬接觸、飼喂被豬鏈球菌污染的飼料、飲水,苗豬交易市場的接觸、運輸工具等可引起豬群大批發(fā)病。
3.1 鼻粘膜、喉頭、氣管充血或出血。
3.2 病豬的耳、腹下、四肢末端皮膚上有紫色斑塊。
3.3 脾臟為暗紅色,腫大1~3 倍,邊緣出現(xiàn)黑紅色出血性梗死區(qū)。
根據(jù)豬鏈球菌病的臨床癥狀等可以初診,如確診,須進行細菌的分離鑒定。
檢查時,基于不同病型采取不同病料,如膿汁、肝臟、脾臟等,制作涂片,并進行革蘭氏染色。
5.1 待淋巴膿腫病例待膿腫成熟時,切開,排膿汁,用雙氧水(濃度為3%)或高錳酸鉀沖洗(濃度為0.1%),并涂以碘酊。
5.2 對敗血癥型早期注射400~800 萬單位/頭的青霉素,維生素C 4g/d,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5mg,進行注射。
5.3 對斷奶豬,氯霉素25mg/kg 與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混合靜脈注射, 每天2 次;5%思諾沙星注射液3mL 加復方柴胡注射液2mL 混合肌肉注射,3 次/d;腦膜炎型新生仔豬,小諾霉素120mg/頭,柴胡注射掖2mL 混合注射,每天3 次,連用2~3d。
6.1 豬鏈球菌病發(fā)生后,應對養(yǎng)殖廠區(qū)內(nèi)所有的生豬測量體溫,將病豬和假定健康豬進行隔離飼養(yǎng)。 同時,禁止新進豬只。
6.2 對病豬尸體、糞便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并加強運輸?shù)攘魍ōh(huán)節(ji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