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國學經典《荊園小語》只言片語,字字珠璣,是先賢對人們思維的點撥,能幫助人們走出生活的困惑。
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
這句話說明了偶然與必然的聯(lián)系,對于強求與爭取,要結合切身實際。
這話含有辯證的邏輯。其含意是:得和失有一定命數,所以追求而得不到的事很多。縱然追求而得到,也是命中注定的。
這樣的命理,會讓人產生一種偏頗,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這絕不是經典指教的目的。誠然,等待命運的安排,是弱者的一種消極的心里;而違背天意,強制奪取,結果會是咎由自取。正確理解爭取和努力,不能違背天理,德不配位,必然有災殃,得到也會失去。厚德載物,才能享受鴻翔之福,實現人生的價值。原來,得與失竟是以道德為載體。
得與失本來是對立的統(tǒng)一,人生有得必有失,這是顛覆不破的道理。得與失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得”叫定數;一種是人為的叫定論。
為了“得”,正人君子不辭勞苦,取之有道,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開拓進取,最終奪取勝利;而一些貪婪的“封疆大吏”,為了一己之私利,營私舞弊,損害百姓的利益,羅掘一空的財產,無命享受,終將身敗名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個定數,就是“不義之財君莫取”的道理。
定數與定論互為轉換,當定數通過自身艱苦的努力,由量變發(fā)展到質的飛躍時,所得的多寡自然有了定論。
不為定數牽絆,不為定論自擾,得失隨緣,心無增減。聽花瓣飄旋的清空之音,不再注目于一己一念,笑看云卷云舒,坐擁風輕云淡,享受每個光陰流年。
何以止謗,曰無辯。辯愈力,則謗者愈巧。
誹謗和詆毀,是道德的淪喪;誹謗和詆毀,是小人的暗箭,防不勝防。一切詆毀和誹謗,必將損壞到他人的名譽,使精神重傷。遭遇到他人的誹謗,而不辯解,是智者的冷靜、沉著,是難得的道德修養(yǎng)。
《荊園小語》中有曰:怎樣才能制止別人的誹謗?答案是:那就是不辯解。你辯解得越賣力,誹謗者就越花言巧語,繼續(xù)使誹謗升級,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下場。
生活中,反對小人制造謠言,詆毀誹謗他人,抬高自己,避免小人得志便猖狂。而遇到誹謗的人,不辯解不等于妥協(xié),不等于懦弱不堅強。而不辯解,是“宰相肚子能撐船”的氣魄和肚量,是君子的“風物長宜放眼量”。對于實際上不致?lián)p害根本利益的流言蜚語,不必與誹謗者爭辯,若想澄清事實,不妨當眾解釋。倘若誹謗嚴重損害自己的名譽和切身利益,不可聽之任之,應訴諸法律,維護尊嚴和名譽要依靠法律的力量。
“何以止謗,曰無辯。辯愈力,則謗者愈巧”, 讓人們在成長的路上,增長智慧和思想,不讓良好的修養(yǎng),被魯莽和暴躁的脾氣埋葬。同時,以君子的行為為榜樣,面對誹謗,不但充滿自信,并將毀譽當作涵養(yǎng)自己品德之資,涵養(yǎng)自己的氣度,培養(yǎng)自己的器局,磨煉自己的耐性,不為毀譽所動,不被流言所困擾,超越流俗,讓小人的誹謗沒有聽眾和現場……
(編輯余從/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