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莎
檔案是社會的產物,是再現歷史真實面貌的原始文獻。檔案的本質屬性是具有科學性、管理性、服務、政治性、文化性等歷史性特點,本人簡單理解為:
1、政治性。檔案姓“黨”,其政治性主要體現在檔案工作的服務方向和檔案工作的機要性兩個方面。首先,檔案工作的階級性掌握檔案工作的服務方向,檔案工作體現的階級關系和階級利益決定它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它為一定的社會制度和一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遵循“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是檔案工作的重要內容。檔案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我國檔案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把工作重點放到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目標上來。在工作中,堅持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來確立政治方向和政治觀點立場,做一名政治素質過硬、責任心強、工作細致,任勞任怨的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檔案工作者。檔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項政治性、黨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專業(yè)性保密性很強的工作。檔案工作的機密性是檔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現,是由檔案本身的特點以及國家、民族利益所決定的。維護檔案信息的秘密安全,正確處理檔案的保密和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檔案工作者必須認清的。檔案工作人員不僅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修養(yǎng),自覺地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關于檔案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更要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來維護檔案的原始面貌,據實立檔,嚴格遵守檔案保密制度,正確認識檔案工作的保密性和開放性兩者之間的關系。檔案對社會的有用性是有時限的,所以,堅持正確的保密觀念,依法積極開放檔案,對具有保密要求的檔案采取響應的保密措施,同時根據有關法律與政策,對有可開發(fā)利用價值的檔案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地調整檔案密級,降密解密,擴大利用范圍,促進檔案價值的擴展。
2、科學性。檔案工作是一項為科學研究和科學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條件的工作,在檔案工作實踐中,檔案形成與管理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就需要進行研究和分析檔案管理的規(guī)律,形成指導檔案工作的特色理論。檔案管理現代化,可以說,沒有現代檔案管理應用技術支撐,沒有現代的檔案管理應用技術,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檔案工作現代化。所以,要實現檔案管理科學化必須深入研究檔案管理的基本理論,總結檔案工作的基本經驗,掌握檔案管理現代化的知識與技能。檔案工作需要大量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成果。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帶來了人類記憶方式的變化,檔案工作對信息技術的依賴也在加強,而且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會愈來愈普及。信息技術的新成果,新方法已大量運用到了檔案工作的很多領域,信息技術成為檔案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支撐條件。
3、管理性?,F代檔案工作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形成了區(qū)別與以往檔案工作的時代特色,同時,這也決定了信息管理現代化將成為必然趨勢。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以電子計算機網絡和電訊、聲像為中心的現代化技術廣泛地應用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垓,在辦公自動化和無紙化已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的同時,計算機網絡、電訊、微信、聲像等技術日益應用于檔案管理工作中。這不僅大大改變了傳統(tǒng)檔案的存儲方式,更提高了檔案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茖W進步的現代化管理技術,應用于的存儲、加工、處理、利用等環(huán)節(jié)中,有效地保證了檔案的完整性、檔案內容的準確性、系統(tǒng)性和真實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有限的檔案管理水平已不能滿足社會多樣化的檔案信息需求,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與實踐水平勢在必行。檔案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管理規(guī)范化、標準化。實現檔案管理規(guī)范化、標準化就要嚴格按照《檔案法》和部門的相關規(guī)定,對檔案進行標準化分類、整理、裝訂,保證檔案的完整、準確,從而進一步提升檔案保管的利用價值,確保檔案信息資源利用價值的最大化,案卷的完整化和檢索利用便捷化。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應依循有效的法制法規(guī),依法制檔、依法建檔,將高科技、高效率、法制化、信息化、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tǒng)性貫穿子檔案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檔案管理理論,提高檔案管理實踐水平。
4、文化性。挪威檔案學家米克倫曾指出過:檔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僅是一種信息,而是人類進行各種活動的記錄,反映人類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是反映人類文化和文明的基礎。沒有檔案的世界,是一個沒有記憶,沒有文化,沒有法律權利,沒有歷史的世界。所以說,檔案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文化性,檔案工作是傳承社會記憶,再現歷史面貌的重要文化事業(yè),是對歷史文明的肯定。檔案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和國家文明的一種標志,是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條件,是提高社會生產水平和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性工作,是國家文化發(fā)展水平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體現,是人類文明史的見證,是黨和國家文化財富的積累,是科學發(fā)展的奠基石。社會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積累基礎之上的,而檔案正是人類社會綿延不斷的文化的重要載體形式;是歷史文化傳承的手段;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檔案的存在和發(fā)展是文化發(fā)展連續(xù)性的重要條件之一。
5、服務性。檔案工作是通過向社會提供信息資源為社會實踐服務,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與社會進步服務的,為經濟建設提供各類信息,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物質財富是檔案工作的服務宗旨。具體來說,檔案工作是為提高企業(yè)效率、提高行政效率、提升社會競爭力而服務的,檔案工作的服務性直接影響檔案工作的生存與發(fā)展,要想充分發(fā)揮檔案工作的服務作用,那么,檔案工作者就要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思想并堅持按照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辦事,努力創(chuàng)造檔案信息服務的新形勢,通過服務方式、服務范圍、服務理念的創(chuàng)新,實現由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由單一服務到多元服務,開拓檔案工作服務方式的新領域。檔案工作者的服務水平也是影響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因素之一,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影響檔案工作的發(fā)展與活力。因此,我們檔案工作者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工作觀念,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想需者所需,急需者所急,端正服務態(tài)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力求在主動性上有新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