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天津市河北區(qū)福音勞務服務中心,天津 300000)
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yè)的智慧化建設如火如荼,作為軌道交通行業(yè)重要收入來源的自動售檢票系統專業(yè),如何順應智慧地鐵的發(fā)展,值得行業(yè)人員思考。由傳統型軌道交通的建設變成了現在各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建設的競賽,因為計算機科學技術及應用的發(fā)展為軌道交通這個傳統交通行業(yè)智慧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首先AFC 的智慧化是一個不斷探索優(yōu)化的過程,但是到底我們軌道交通專業(yè)中自動售檢票系統可以智慧到什么程度,每座城市在每個階段如何制定AFC 架構戰(zhàn)略,既有成本優(yōu)勢,又能兼顧兼容未來發(fā)展趨勢,是一個重要課題。推進城市軌道的信息化建設、發(fā)展智能系統、建設智慧城軌是一項艱巨而龐大的工程。因為計算機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發(fā)展,我們發(fā)現“智慧”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優(yōu)化的過程。
智慧地鐵作為近期軌道交通建設中的高頻熱點詞,深得社會大眾及軌道交通行業(yè)從業(yè)者的關注。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專業(yè)也在向智慧化的方向發(fā)展,一個取代傳統人工售票演化出來的傳統5 層架構專業(yè),現階段要不斷研究計算機科學技術對于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運營及乘客用戶體驗的影響及作用。我們現階段對于智慧沒有一個衡量標準,新技術不斷被引進自動售檢票專業(yè),使這個專業(yè)不斷智能化?,F有一種觀點認為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可以歸結為最簡單的兩個方面:收費和數據。自動售檢票專業(yè)的智慧化轉型面對的也是計算機應用的最前沿的技術應用。自動售檢票系統作為一個有自己中央級設備和車站級設備的專業(yè)來說,智慧的集成方式有很多。中央級的智慧,代表上層設備和核心處理算法的優(yōu)化。例如,云和大數據是目前中央級用得最多的技術,多地都在對傳統的自動售檢票系統進行中央級的升級和改造。之前傳統建設條件下的清分中心,現階段完全不能滿足現在的業(yè)務類型,于是開始把新的互聯網云技術應用到自動售檢票系統中央級,建立“互聯網云平臺”。目標就是補足傳統清分系統功能的不足之處。車站級的智慧顯得更為精確,新型支付方式如二維碼、人臉識別過閘、語音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5G通信技術部署普及都為將來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智慧升級打下基礎。站廳內自動售檢票系統的設備都是為它系統的中央級設備提供“感知”,也就是車站的設備會上傳所有中央級設備想要知道的信息,包含設備及乘客的信息。總言之,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智慧來源是專業(yè)系統設備的技術不斷更新,設備的智慧才是系統智慧的基礎。
現階段智慧地鐵并沒有一個非常完備的國標或行業(yè)標準衡量其智慧化程度。那么,現階段如何完成智慧化轉型的核心需求,核心的需求又有哪些呢。從兩方面進行分析:①管理方面,作為日漸先進的支付方式,各地發(fā)現所有的新型支付方式都是將其變?yōu)橐环N新的票種形式,然后再放到系統中進行結算。實名制是未來智慧城軌的基礎,如果能推行實名制將會對新型購票、信用支付、無感支付等智慧化的成果落地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實名制賬戶將會使多維的支付方式或者其他服務融合,也會引發(fā)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新一輪變革;②實名制賬戶也是大數據這個課題引入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基礎,可以說有了實名制,只要在乘客的授權允許范圍內,買票乘車只會越來越便捷,無感乘車將更快實現。由實名制應運而生的是乘客每個人個性化的服務和乘車體驗也是自動售檢票專業(yè)將來智慧商業(yè)化努力的一個方向。將來乘坐地鐵都是全程無感支付,所有乘車信息和購票信息都將同步至實名制賬戶下,然后反饋至隨身移動互聯網設備,信息來源是用戶的地鐵日常出行軌跡、用戶的使用習慣、日常交通工具的搭配選擇習慣,按照乘客的個性化信息進行推送處理,對乘客的出行提供建議。個性推薦服務商業(yè)推薦信息量身定制,廣告也會個性化推送。以上所有分析就基本闡明了自動售檢票系統的第二個智慧核心任務,需要一個智慧的后臺“大腦”,智能化平臺將利用所有系統設備收集上來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通過最新的智能化平臺軟件統一協調處理,再通過不同的地鐵專業(yè)、系統設備之間的聯動,形成智慧的解決方案。同樣對于運營人員,智能化平臺也會給出最準確的設備信息,對于財務清分結算、運營財務報表、設備故障排除、設備定期養(yǎng)護、備品備件的替換等都會給出最好的運營方案。所以我們還得有個更智能化的平臺,對我們的系統收集到且不斷增加的信息進行處理。這里的智能平臺也可以伴隨著智慧城軌,將其融入整個智慧車站系統或線網級的智能平臺,自動售檢票系統配合智慧大平臺的信息收集,配合上層平臺的聯動和調配。
今年3 月中國軌道交通協會發(fā)布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fā)展綱要》,初步規(guī)劃了大方向,綱要中指出2025 年的目標為智能售檢票的實名制乘車、生物識別、無感支付、語音購票等的普遍采用,各城市間乘車暢行無阻,智能票、檢合一的新模式普遍應用。自動售檢票系統最直接相關的是乘客的服務體系,自動售檢票系統也承載著提升乘客的購票乘車體驗的重任,遇到的困難也有很多。智慧革新不能跨步太大,前面剛完成不久的系統,一味追求技術革新和“智慧”將面臨系統的大量改動和巨大的項目成本投入。整個自動售檢票系統的進步步子到底該邁多大,如何控制好系統和設備的更新換代的節(jié)奏也是需要大家思考的。還有我們在目前的招標模式下,不同的線路在線網中無法做到完全統一設備和軟件,不同的智慧功能融合局限性也就展現出來問題了。更重要的是形成智慧化的標準,才能降低項目實施的成本。
2020 年是特殊的一年,在疫情期間,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專業(y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提倡無接觸式自助售票,人臉識別功能暫停使用,乘客行程追蹤等問題,不同的場景使用不同的需求,特殊情況下的乘車自動售檢票系統該如何面對。最早的無感支付系統被實際運用于停車場系統,車牌與車主的信息綁定完成便捷支付。之后軌道交通的升級后的無感支付系統主要是基于人臉識別系統作為基礎,配合實名制賬戶購票加信用支付的方式,將人臉作為乘客的車票納入自動售檢票系統進行結算。現階段就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疫情期間口罩成為乘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口罩也遮擋了乘客的“人臉身份證”。無感支付是自動售檢票系統現階段最基本的研究方向之一,前提是人臉識別算法精準度不斷提高,各種生物識別技術、手機定位等配合,達到多元化支付混合使用,才能完善無感支付。無感支付同樣的也需要相應的運營制度配合,處理相應的乘客票務問題。
自動售檢票系統專業(yè)是目前軌道交通行業(yè)中對乘客數據優(yōu)化最多的專業(yè),但是這里提到的數據與大數據還是有所區(qū)別的。大數據前兩年就被引入自動售檢票專業(yè),被翻來覆去地研究,現在依然作為熱點問題討論。大多軌道公司都有自助建設的互聯網云平臺和數據處理中心,如何合理利用這部分數據,也成了許多集成商研究的重點問題。之前提到的客流分析、票務分析、收益分析、乘客特征分析、個性化商圈推薦服務等大數據資源開發(fā)現在各大自動售檢票系統集成商都作為重點開發(fā)項目。大數據項目在與軌道交通的其他專業(yè),如CCTV 是否能形成數據共享,將數據資源共同使用;與ISCS 系統、PIS 系統、安檢系統、行車調度等的數據合并成為線路或線網級的大數據,配合數據安全系統,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地鐵交通生態(tài)圈,讓地鐵真正地智慧起來,當然自動售檢票專業(yè)還是承擔著與乘客關系最密切的那個系統角色。
配合著國家大力發(fā)展的5G 通信,軌道交通信息傳輸方式也緊跟時代的節(jié)奏。目前軌道交通中以通信專業(yè)作為基礎,無線通信基站中5G 信號的加入。在不久的將來設備可能在低延時高帶寬的速度下產生新的功能服務。低延時的優(yōu)勢將直接加快自動售檢票設備現在的一些因為網絡速率的問題產生的擁堵。更高的網絡傳輸速度,也能實時處理更精細的人臉信息提供保障。各集成商也會將5G 通信模塊集成至系統專業(yè)設備中,未來的方向也會形成設備間的無線連接,減少現場部線工作,且網絡信號穩(wěn)定可靠。最終形成設備間的物聯網,也為推進物聯網的工業(yè)化使用起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城市軌道交通在智慧轉型中自動售檢票系統專業(yè)起重要的承載及牽頭作用,在不斷增加的數據中,在接下來的線路中如何處理這些龐大的數據庫,如何將之前已建成的線路系統設備升級改造為智慧部分,是我們在接下來的線路建設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不斷深化的接口功能中如何處理我們的數據,更好地實現整個車站智慧的作用,讓建設、運營、乘客都能感受到智慧地鐵帶給我們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