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顏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陽江 529500
異位妊娠系受精卵于子宮外著床并發(fā)育的一種異常妊娠,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該病具有發(fā)病后病情危急、進展快,后期容易因輸卵管破裂而致急性大出血、休克甚至出現死亡的嚴重后果[1-3]。因此,既往臨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雖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病情,但無法很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且并發(fā)癥較多,對患者的生育需求無法滿足。隨著人們對生育要求的日益重視,異位妊娠患者常有著臨床治療有效與保留生育功能的雙重要求,為此,目前臨床大多以保守治療為主。甲氨蝶呤為治療異位妊娠的代表性藥物,但該藥物系高度敏感抗腫瘤化療藥物,具有較大的副作用,且針對部分患者常規(guī)劑量下效果不理想,只能加大藥物劑量[4-5],隨之副作用也升高。米非司酮為近些年應用的新型抗孕激素。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40 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用治療異位妊娠,以探究其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后病床尾號單雙號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0 例)和觀察組(20 例)。對照組中,年齡18~39 歲,平(26.7±3.1)歲;首次妊娠16 例,2 次及以上4 例。觀察組中,年齡18~37 歲,平均(27.3±3.3)歲;首次妊娠17 例,2 次及以上3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妊娠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婦產科學》中關于異位妊娠的相關診斷標準[6]者;②經B 超、血清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穹隆穿刺等檢查確診者; ③生命體征平穩(wěn),無活動性內出血者;④生育意愿強烈,要求開展保守治療者; ⑤對本研究知情且充分考慮后自愿參與,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②合并主要臟器功能障礙及造血系統疾病者;③對本研究擬用藥物過敏或存在禁忌證者。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甲氨蝶呤[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原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8104,國藥準字H31020644]治療,50 mg/d,1次/d,肌肉注射,5 d 為1 個療程,合計治療3 個療程。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米非司酮(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2081107,國藥準字H10950202)150 mg/d,1 次/d,療程與對照組一致。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血清β-HCG 水平及其下降至正常范圍所需時間。
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對患者血清β-HCG 進行測定。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反應、口腔潰瘍、皮疹、肝功損害等。臨床療效分為有效與無效2 個方面[6],有效:血清β-HCG 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中治療有效18 例,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中治療有效8 例,有效率40.0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000,P<0.05)。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β-HCG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β-HCG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β-HCG 下降至正常范圍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β-HCG 水平及其下降至正常范圍所需時間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β-HCG 水平及其下降至正常范圍所需時間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血清β-HCG(U/L)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例數 下降至正常范圍所需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20 20 593.7±88.6 585.8±87.3 0.2840 0.7779 83.3±11.6*117.4±13.7*8.4952 0.0000 7.3±0.9 12.7±1.6 13.1551 0.0000
隨著臨床對異位妊娠疾病研究的日益加深,人們在不斷要求治療水平提升的同時,也渴望保留生育功能。近年來,保守治療藥物有很大發(fā)展,其中最常用的藥物為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為一種對滋養(yǎng)葉細胞高度敏感的化療藥物,已成為了滋養(yǎng)葉細胞疾病治療的首選藥物[7],其主要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阻斷還原過程,從而阻止嘌呤與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抑制DNA 與RNA 合成,促使胚胎絨毛組織發(fā)生變性、壞死,胚胎死亡[8],達到治療目的。但有研究顯示,該藥物的臨床效果需要依賴用藥劑量及用藥時間[9],大劑量、長時間用藥的臨床效果較好,但該藥的毒副作用較為嚴重[10]。本研究中,對照組合計5 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藥物劑量及用藥時間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密切關系。其中大部分的毒副反應是可逆轉的,出現不良反應中要停止用藥或降低劑量即可。Stovall 等[11]研究報道,采用隔日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合計4 次,間日給予解救劑治療,取得了84.5%的患者患側輸卵管通暢的結果,與本研究結果差異明顯,考慮其與用藥劑量、解救劑應用、樣本量等因素的差異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米非司酮系孕激素受體拮抗劑,阻斷孕酮發(fā)生作用后,能夠導致富含孕酮受體的蛻膜組織發(fā)生變性、水腫、出血、壞死,從而分離絨毛膜,胚胎游離排出[12]。此外,米非司酮還可以對滋養(yǎng)細胞增殖產生抑制效果,促使滋養(yǎng)細胞凋亡達到終止妊娠的目的[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共1 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米非司酮導致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輕度的胃腸道反應、眩暈、乏力等,但均比較輕微,在停藥后都能夠自行緩解。對生殖系統再妊娠內分泌方面的影響目前還未見報道。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合計2 例無效,其中1 例系因為急性腹腔內出血、患者腹痛加劇改行手術治療,另1 例因血清β-HCG 下降不明顯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清β-HCG 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血清β-HCG 下降至正常范圍所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可能產生協同效應,提升治療效果[14]。邢小娟等[15]研究顯示,采用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異位妊娠34 例與單用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34 例的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仿,但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存在差異,考慮為藥物劑量不一致、樣本量選取不一致等相關。郭歡歡等[16]研究顯示,采用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異位妊娠40 例與單用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35 例的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仿。
綜上所述,與單純甲氨蝶呤治療比較,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能夠更快地降低患者血清β-HCG 水平,縮短治療時間,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