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樣
【摘要】筆者在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深切感受到初中語文教材處處蘊含著迷人的美,涵蓋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藝術(shù)之美等等。本文將淺析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里這些精妙的美。
【關(guān)鍵詞】語文,自然,人性,藝術(shù),美
統(tǒng)編版教材精心編選的語文課文,可以說到處閃耀著美的光芒。現(xiàn)以統(tǒng)編版的語文教材為例,談一談?wù)Z文教材里所蘊含的美的意象。
一、自然之美
這類課文主要描繪自然景觀之美。這是一種感性的美,主要通過人的感官感悟到賞心悅目的自然之美。這樣的課文如《春》《壺口瀑布》《濟南的冬天》《三峽》《小石潭記》等。這些課文的文辭優(yōu)美自不待言,其意境美更是耐人尋味。在朱自清的《春》一文里,作者用極準確、生動、精練的語言來描摹春天的特點,既從面上粗筆勾勒,又從點上工筆細描,把一個充滿生機的可愛的春天形象全方位地展示出來。
其余如梁衡筆底的《壺口瀑布》,瀑布水勢洶涌,氣勢磅礴,極具特色。除突出描寫水的聲勢、形態(tài)、力量外,作者巧用山石的襯托,寫出黃河水一往無前、沖決澎湃的氣勢,自然總結(jié)出黃河博大寬厚、剛?cè)嵯酀?,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鳴、遇強則抗的個性特征。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有一種溫暖、秀氣、善解人意之美。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又給我們一種凄清、幽愴之感。
二、人性之美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半以上的課文是展示人性美的文章。這類課文通過描寫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各個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來展示人性的美好方面。這種美是真之美、善之美。在“愛國情懷”里,有楊振寧的《鄧稼先》,課文用六個小片段,概括了鄧稼先以身許國的一生,記敘了鄧稼先為我國成功研制原子彈等核武器所做出的杰出貢獻,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中,我們看到了杰出人物的成就與襟懷。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則讓我們看到了文天祥以身殉國的悲壯之美。教學這些課文時,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是自己的根。只有把這種根的觀念深深植于青少年的心中,將來才能在他們身上開出一朵朵絢麗的愛國之花。
三、藝術(shù)之美
這種美是創(chuàng)造者的美的理念與客觀物體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短K州園林》一文里的蘇州園林,是初中課文里創(chuàng)造藝術(shù)之美的代表。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展示的是一種自然、和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圖畫”美。這種美是設(shè)計者的美的理念與自然之趣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它的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墻壁門窗,無不顯示出它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讓你站在任何一處,都覺得置身畫圖中。
這種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充滿藝術(shù)氣氛,讓人們懂得藝術(shù)、欣賞藝術(shù),從而保護藝術(shù)。通過這些課文,學生實現(xiàn)了審美提升。
總之,語文課本里的美的意象是豐富多彩的,它的育人功能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必須注重開發(fā)課文里蘊涵的美,完成語文課的重要的美育功能。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汝信《西方的哲學和美學》,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