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岳嵐
讀寫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通過閱讀積累素材能提升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展開鑒賞,并嘗試創(chuàng)作能提升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拓展閱讀有助于深化寫作思維;深度閱讀有助于提升寫作境界,促使文化傳承和理解。讀寫結合指的是通過閱讀范文來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吸收營養(yǎng),展開寫作。在讀寫結合的活動中,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設計相關的語文活動,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高。
語言建構和應用的能力是指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中進行主動積累,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提升運用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就要采用讀寫相結合的的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從中尋找好詞好句,總結文章中的各種修辭手法。此后要嘗試分析收集到的寫作素材,并將自己掌握的寫作技巧融合進去,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提升語用能力。
學習《太空一日》后,引導學生展開課外自主瀏覽活動,嘗試閱讀更多的科普或科幻類的作品,并總結寫作素材,思考如果自己要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在總結歸納后發(fā)現(xiàn)科普類的作品和科幻類的作品有不同之處。“科幻類的作品和普通的小說一樣,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而且往往更具有想象力。但是科普類的作品卻寫得比較嚴謹,常常使用列數(shù)字等方法?!边@時候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寫作主題,看看誰的作品最精彩。如有學生收集了不少和新型肺炎有關的信息,創(chuàng)作了與之有關的科普作品,其中就運用了列數(shù)字等寫作手法。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課外拓展閱讀,嘗試收集好詞好句,吸收其中的優(yōu)點,然后思考如何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加以運用。這樣學生能掌握更多的語料,積累語感,然后形成言語經(jīng)驗,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能合理運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不少學生只是關注了閱讀,卻不知道如何將自己鑒賞的收獲用于語文創(chuàng)作中。在教學中要充分理解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鑒賞文本的過程中總結寫作技巧,然后在創(chuàng)作中加以運用。這樣就順利地將閱讀和鑒賞轉化為學生寫作的資料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升了賞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也隨之得到發(fā)展。
在學習《春》之后,引導學生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將《春》和《濟南的冬天》《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課內外散文作品放在一起,展開鑒賞,并嘗試從中總結出寫作技巧。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比喻為例子,總結課文中的比喻句,并總結比喻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分別找到了“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等句子,并總結出了一些和比喻有關的寫作技巧。如有學生提出:“比喻常常和排比在一起使用,讓人覺得很生動。”引導學生關注寫作的角度,看看比喻角度是否一樣。學生發(fā)現(xiàn):“‘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從顏色的角度入手比喻,而‘像眼睛,像星星’則是從樣態(tài)的角度入手。”鼓勵學生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看看是否能寫出更新穎的比喻句。
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指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欣賞、評價,并內化自己的收獲,進行遷移創(chuàng)作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鑒賞,激發(fā)審美想象,然后嘗試將自己體會到的美的創(chuàng)作手法運用到寫作中,提高審美品位。
要更好地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就不能拘泥于課內教材,而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拓展,在拓展閱讀中,學生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分析,找到寫作中的閃光點,并思考如何運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人類的思維主要包括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寫作的時候,學生要運用形象思維展開觀察,運用抽象思維進行分析和整理,在讀寫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提升和發(fā)展。
在學習《孔乙己》后,鼓勵學生閱讀其他的小說作品,通過拓展閱讀的方法了解魯迅的寫作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展開分析,分別總結出魯迅不同作品的特點。此后再引導學生運用分類對比的方法,展開更深入的鑒賞?!按蠹铱匆幌拢滓壹?、阿Q等都是魯迅筆下不幸的人,他們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他們的悲劇分別是什么造成的呢?”在這樣的分析中,學生先運用發(fā)散思維,從語言、心理、動作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此后再運用聚合思維的方法,總結其異同點。這樣提升了學生寫作思維,了解了魯迅的創(chuàng)作特點,此后再鼓勵學生借鑒吸收,思考自己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如何展現(xiàn)人物形象,如何能體現(xiàn)出該人物的時代性,讓自己的作品更有深度。
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作者將記憶、感知的信息加工成文字的過程。寫作思維就是作者圍繞具體話題進行探究,展開聯(lián)想、分析、分類、發(fā)散、聚合等的過程。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別的作家如何創(chuàng)作,了解其思維具有怎樣的特點,這樣他們就能借鑒利用,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完善寫作思維,寫出更具有條理性的作品。
深度閱讀指的是突破文字表面,深挖作品內涵的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不僅要追求閱讀的廣度,還要追求閱讀的深度,要思考一下作者通過這個作品展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是否抒發(fā)了對于人生的理性思考。這樣學生就能得到啟迪,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思考是否能有所升華,提升寫作境界。
在學生學習《壺口瀑布》后,引導其展開深度閱讀,先找出作品中寫景的文字,然后分析思考這個作品如何利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在展現(xiàn)壺口瀑布壯觀景色的同時,展現(xiàn)了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探索。鼓勵學生思考這樣寫是否讓作品的寫作境界有所提升,并思考自己的創(chuàng)作如何升華。學生嘗試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借鑒這種寫作手法。如有學生認為不同的山水具有不同的特點,象征中華民族不同的品質,如秀麗的山河象征中華民族的含蓄美,而巍峨聳立的高山則象征“威武不能屈”的氣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讓寫作境界得以提升。
文化傳承和理解的能力指的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理解、借鑒各種文化的能力。在學生深度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探究作品的文化內涵,思考如何才能寫出具有文化深度的作品,讓學生寫出來的作品不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在閱讀的文化體驗與寫作的文化表達中促使學生提升文化自信,樹立文化意識,在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更寬廣的文化視野,在品味文化與傳承文化中促進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生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吸收寫作知識,在寫作中合理運用語言知識,實現(xiàn)了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中獲得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強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讀寫結合中的語言核心素養(yǎng)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