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小敏 張 消 焦 婉 代曉強 毛 維
(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yī)院腫瘤內科,咸陽市 712000,電子郵箱:bfeng252@163.com)
結腸癌是的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化療是其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但易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反應[1]。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腫瘤化療患者常見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CRF也稱為癌癥疲勞綜合征,是一種主觀性疲倦體驗,與腫瘤及其治療有關,不受近期活動影響,可長期存在并干擾患者日常生活,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導致抗癌治療的中斷[2-3]。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是兩個典型的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皮質醇是腎上腺皮質產生并分泌的一種糖皮質激素,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調節(jié)。有學者指出,血清皮質醇水平降低可能導致CRF[4-5]。甲狀腺激素主要包括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和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有研究顯示,經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釋放激素治療的乳腺癌CRF患者,其疲勞改善程度及TSH水平明顯優(yōu)于使用生理鹽水治療的對照組[6],提示低甲狀腺激素血癥可導致某些癌癥患者CRF,但其是否會造成結腸癌患者疲乏尚待研究。本研究探討結腸癌患者的CRF與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和TSH水平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康復期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8~70歲;經病理學確診為結腸癌,行結腸癌根治術并于術后接受輔助化療;經抗腫瘤綜合治療,符合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中的完全緩解標準[7];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70分;患者與家屬知情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癌細胞向其他部位轉移或合并其他原發(fā)癌患者;患有心肝腎等其他臟器嚴重疾病者;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按患者自述是否有疲乏感分為疲乏組41例與非疲乏組21例。疲乏組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齡47~64(54.31±6.88)歲;腫瘤分期:Ⅰ期3例,Ⅱ期21例,Ⅲ期17例。非疲乏組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齡45~66(53.31±7.12)歲;腫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8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相關量表:采用多維疲乏癥狀量表簡化版(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short form,MFSI-SF)及疲乏癥狀量表(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F(xiàn)SI)評估患者CRF狀況。 MFSI-SF包括30個條目[8],采用5級(0~4)評分法,分別從精力、情緒、生理、心理和整體5個方面評定疲乏,總分=(整體評分+情緒評分+生理評分+心理評分)-精力評分。FSI包括14個項目[9],每項分0~10個等級,前4項之和為疲勞程度得分,5~11項得分之和為疲勞對生活的影響得分,12~14項得分之和為疲勞持續(xù)時間得分,總分為各項得分之和 。
1.2.2 調查方法:患者經充分休息后填表,以排除非癌性的疲乏的影響。由經過統(tǒng)一專業(yè)培訓的研究成員向患者講解填表時的注意事項后患者自行填寫,確認量表填寫完整后回收。本研究量表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血液學指標檢測: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皮質醇(正常值:138~635 nmol/L)、T3(正常值:1.8~2.9 nmol/L)、T4(正常值:62~164 nmol/L)、游離T3(free triiodothyronine,F(xiàn)T3;正常值:4~10 pmol/L)、游離T4(free tetraiodothyronine,F(xiàn)T4;正常值:10~31 pmol/L)及TSH(正常值:2~10 mU/L)水平,試劑盒均由羅氏公司提供(批號:190216、2001121、191014、200806、190823、191103),具體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MFSI-SF評分及FSI評分的比較 疲乏組MFSI-SF評分、FSI評分均高于非疲乏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MFSI-SF評分 及FSI評分的比較(x±s,分)
2.2 兩組患者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及TSH水平的比較 疲乏組血清甲狀腺激素、皮質醇水平均低于非疲乏組(均P<0.05),但兩組TSH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及TSH水平的比較 (x±s)
2.3 疲乏組MFSI-SF評分、FSI評分與血清甲狀腺激素、皮質醇水平的相關性 疲乏組MFSI-SF評分、FSI評分與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水平均呈負相關(均P<0.05)。見表3。
表3 疲乏組患者MFSI-SF評分、FSI評分與血清皮質醇及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相關性
結腸癌好發(fā)于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 多發(fā)于40~50歲人群,男女性患者比例為2 ∶1~3 ∶1,居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10]。有研究顯示,約50%結腸癌患者術后會出現(xiàn)癌細胞轉移及復發(fā),非手術切除的患者、晚期患者及部分早期患者后續(xù)均需化療,但因化療而致的CRF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11]。目前,關于CRF的病理生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降低、5-羥色胺失衡、肌肉改變及三磷酸腺苷代謝異常、迷走傳入神經激活等因素均會導致CRF[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疲乏組MFSI-SF評分、FSI評分均高于非疲乏(P<0.05),提示患者主觀的疲乏感受可以反映其機體的疲乏狀態(tài),以患者自述是否有疲乏感進行分組符合真實情況。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可直接控制皮質醇等應激激素的釋放,并調節(jié)消化、情緒及免疫系統(tǒng)等多種機體活動,以應對生理及心理的應激反應[14]。皮質醇能調節(jié)糖、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具有抗炎、抗病毒及抗休克的作用,且能維持血管緊張度,增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有學者指出,慢性疲乏綜合征和腫瘤患者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較低,血清皮質醇水平下降,可能是因為受體不敏感而致皮質醇分泌減少[15]。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可調節(jié)機體行為、免疫及代謝等生理功能,其分泌的各種激素可相互調節(jié),從而保持甲狀腺激素水平處于正常范圍[16]。甲狀腺激素可增加細胞氧化速率、產生熱量,加快糖、脂肪及蛋白質代謝,并促進機體生長發(fā)育。本研究結果顯示,疲乏組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水平均低于非疲乏組(P<0.05),兩組TSH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血清皮質醇激素、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導致康復期結腸癌患者發(fā)生CRF,而TSH水平可能與CRF無關。癌癥患者機體分泌的各種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可破壞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調節(jié)功能,導致血清皮質醇及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同時,這些因子也可影響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的負反饋,導致細胞膜上TSH釋放激素受體數(shù)量減少,但不會增加TSH的分泌[17],因此兩組血清TSH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疲乏組患者MFSI-SF評分和FSI評分均與血清甲狀腺激素、皮質醇水平呈負相關(P<0.05),提示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評估康復期結腸癌患者的CRF狀況。
綜上所述,康復期結腸癌患者主觀的疲乏感可以反映其機體的疲乏狀態(tài);康復期結腸癌CRF患者MFSI-SF評分和FSI評分均與血清皮質醇、甲狀腺激素水平呈負相關,血清皮質醇和甲狀腺激素水平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評估康復期結腸癌患者的CRF狀況。但神經內分泌的調節(jié)作用較為復雜,影響CRF的相關內分泌激素因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