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
摘 要:贅婚作為一種特殊的婚姻形式在我國起源很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元代時由于各種原因?qū)е沦樆橹贫劝l(fā)生了重大變化,國家頒布相關(guān)法律使贅婚合法化,尤其是對作為贅婚形式要件之一的婚書有了相較于前代更加嚴格的要求,使婚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契約功能。因而本文主要從元代的贅婚婚書出發(fā),探析婚書中隱含的一些功能。
關(guān)鍵詞:元代;贅婚;婚書;功能
一、元代贅婚制度概述
1.贅婚的定義
“婦入夫家稱娶,男落婦家則稱贅”。[8]“婿入妻家成婚姻者為贅婿”。[1]因而贅婚是指以女家為主體,女子不外嫁,男子倒插門為婿。贅婚在形成后的很長時間并不能被國家或者統(tǒng)治者認可,到了元朝,由于受蒙古族遺風之影響,贅婚制度首次被納入法律之中,予以承認。
2.元代贅婚的種類
一是養(yǎng)老女婿,是指贅婿終身在女家生活,為女方的父母養(yǎng)老送終,并改為女方姓氏,子女也隨女方姓氏;二是年限女婿,即男女雙方約定在女方家的服務(wù)年限,期滿之后男方就可攜帶妻兒離開女方家,回歸原籍,還回本宗,這相當于勞役婚,以在女方家服役的辦法換取女方;三是出舍女婿,是指在訂立贅婚時即約定成婚后自立門戶,不與妻家同住;四是歸宗女婿,是指贅婚約定的年限期滿或者妻子去世以后、與妻子離婚之后,贅婿即可歸宗。
二、元代贅婚發(fā)展的原因
根據(jù)《元典章》可知,贅婚在元代得到發(fā)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家貧子壯而出贅
元代雖然也有良民、富人之子等入贅的情況,但畢竟是少數(shù),贅婚還是多流行于貧苦百姓中。元代聘禮盛行奢侈之風,如官吏富人之家嫁女,要收七十到一百錠銀,就算普通的百姓嫁女也少不得二三十錠銀,許多家庭有適齡男子卻無錢下聘。雖然元政府多次制定法律予以規(guī)制但成效不大,恰逢法律規(guī)定招召養(yǎng)老贅婿時由女家下聘財,使得許多男子因家庭貧困而選擇入贅。
2.接續(xù)香火而招贅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古代社會,婚姻的主要目的便是綿延子嗣,接續(xù)香火,一個家庭沒有男性繼承人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因而生女之家便招召養(yǎng)老女婿,為岳父母養(yǎng)老送終,生育子嗣,延續(xù)家族香火。還有女家雖有男兒但尚未成年,家里缺乏勞動力,便招召出舍年限女婿,約定年限,女家圖借其氣力為其勞作持家、養(yǎng)育幼子,待幼子長大或年限期滿則出舍或歸宗。
三、元代招贅婚書
1.法律規(guī)定
元代贅婚制度區(qū)別于其他朝代的一大特色就在于政府通過頒布法律來強制規(guī)定了贅婚的成立要件,其中之一就是必須要“明立婚書”。
為了解決由贅婚引發(fā)的矛盾與爭訟,元政府頒布法律規(guī)定:“今后但為婚姻,須立婚書,明白該寫元議聘財,若招召女婿,指定養(yǎng)老,或出舍年限,其主婚保親媒妁人等,書字依理成親,庶免爭論?!敝笥诌M一步對婚書的具體要求作出規(guī)定。[4]
2.婚書格式
元代贅婚的婚書中,除了聘財、年限、主婚人媒人等法律規(guī)定的要件以外,也會包含招贅、入贅的原因,以及妻家對未來贅婿的要求。完整的婚書由兩部分所構(gòu)成,分別是求聘婚書和回聘婚書。下面是正確格式的婚書示例:
女婿回聘書式
具鄉(xiāng)貫某處姓某,今憑某人保親,以某第幾男名某,見年幾歲,與某處第幾女名某姐,見年幾歲,結(jié)親進舍,為長年養(yǎng)老女婿,受訖聘禮苦干。自上門成親之后,在家須小心侍奉,養(yǎng)贍外父外母。年老勤力作活,承當本戶一應差役,更不敢不紹家業(yè),擅自出外別生事端,將帶妻小拋離改居。如有此色,保親人自用知當,仍甘官懲治施行。所愿夫妻久遠,兒女眾多,今立合同婚書為用者。
年月日婚主持某押
女婿姓某押
保親姓某押
媒人姓某? 押[5]
上述婚書便是元代贅婚婚書最標準的格式,但是民間在寫立婚書的時候并不是完全照搬采用,有時候會根據(jù)自身情況調(diào)整變動。但是婚書作為贅婚成立的一個法定形式要件的地位已經(jīng)確定,男女雙方只有明立婚書,經(jīng)歷求聘婚書和回聘婚書的程序,贅婚才能真正得到政府的認可。
3.婚書功能
(1)契約功能
贅婚婚書中的契約功能是元代婚書的一大特點,上節(jié)《下財招養(yǎng)老女婿書式》中明確提出此次招婿的目的是養(yǎng)老,同時對上門女婿作了一系列規(guī)定:盡心贍養(yǎng)女方二老,承擔女方家中一切應服徭役,不得擅自離開女方家庭另謀生機,不得帶妻子分居別住等。招婿雖然是男方“嫁入”女方家里,但是仍然要和正?;橐隽鞒桃粯?,下聘金、找人說媒等。在《女婿回聘書式》中男方則強調(diào)自己會遵守規(guī)定,做到女方提出的每一項要求。
(2)司法功能
定立婚書的規(guī)范廢除了舊時“男女婚姻或以指腹并割衫襟為親”[7]的習俗,婚書一旦訂立,即標志著婚姻成立,雙方不得隨意毀約。女方已有婚書又后悔想要改嫁的,要受笞刑;男方后悔的,聘財不得追回;沒有原因卻五年不娶的,可以改嫁;嫁人又轉(zhuǎn)嫁者,不但受笞刑且聘財沒收充公。[9]因此在元代,婚書雖具有合同性質(zhì),但卻是一種司法證據(jù)。
四、結(jié)語
元代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多民族的朝代,蒙古人多元化的婚俗文化也極大的影響了漢人。贅婚制度從習慣法上升為國家的制定法,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點,開創(chuàng)了中國婚姻制度上的先河,特別是招贅婚書具有的規(guī)范性和社會功能等,也深刻影響著后世的婚姻法制,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鵬.中國婚姻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90:741.
[2][日]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490-496.
[3]郭成偉點校.通制條格[M]卷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8.
[4]元典章[M].北京:中國書店,1990.
[5][日]仁井田升.支那身份法史[M].上海:東方文化學院,1942:741-742.
[6]徐元瑞著,楊訥點校.吏學指南·贅婿[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91.
[7]方齡貴.通制條格校注[M].卷四.北京:中華書局,2001:166.
[8]王曉清.試論元代的贅婿婚制[J].史學月刊,1990,6:31-35.
[9]張馨月.元朝贅婚制度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