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考輝,張 權*
(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一隊,江西 鷹潭 335000)
達子嶺金礦區(qū)位于江西省德興市西部,東臨銀山鉛鋅礦田,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萬年逆沖隆起內,贛東北深大斷裂帶的西北側,欽杭成礦帶江西東段的東鄉(xiāng)—德興銅金礦整裝勘查區(qū),見圖1。區(qū)域內出露地層由老到新有萬年群牛頭嶺組和張村巖組淺變質巖,白堊系鵝湖嶺組火山碎屑巖,白堊系石溪組砂礫巖等;區(qū)域內北東向斷裂構造發(fā)育,成礦條件非常優(yōu)越。
圖1 礦區(qū)大地構造位置示意圖
礦化區(qū)內出露的地層有新元古界萬年群牛頭嶺組及第四系,萬年群牛頭嶺組是一套淺變質復成分礫巖、火山質礫巖、含礫含錳雜砂巖與含黃鐵礦斑點千枚巖組合[1],巖性以絹云母千枚巖、砂質絹云母千枚巖、絹云母變質粉砂巖、泥砂質板巖為主,巖石內褶皺變形較強,發(fā)育一系列褶皺、褶曲,并見硅化、褐鐵礦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等蝕變。
區(qū)內萬年群變質巖經受長期的多期次的構造應力作用,構造發(fā)育,并反映活動時間長,具有多期活動重復疊加的特點,構造主要有北東向、北西向、北北西向、北北東向及一條環(huán)形構造。構造變形以脆性斷裂為主,褶皺構造次之。
(1)控礦斷裂構造。礦區(qū)處在達子嶺—四都葉家北東向斷裂帶的南西段。達子嶺—四都葉家斷裂帶從達子嶺向北東經四都葉家至鎮(zhèn)橋,全長25.5 公里,在該斷裂帶上,除了達子嶺金礦外,還有雞公尖金礦、瓦窯前金礦、四都葉家金礦和上洛金礦,是一條區(qū)域性的控礦構造。在達子嶺礦區(qū)從北窯區(qū)段至達子嶺區(qū)段,全長約1700m,寬100m~120m,走向60°~65°,傾向北西,傾角65°~85°。在斷裂帶內新元古界變質巖受擠壓作用,普遍的形成碎裂千枚巖、碎裂千糜巖和碎裂角礫巖,金礦化帶和金礦體都分布在斷裂帶內,其中常見到煌斑巖呈脈狀穿插。
(2)成礦后斷層。礦區(qū)成礦后斷層主要有兩條,編號F1和F2。F1 斷層:分布在達子嶺區(qū)段5—7 線之間,斷層長度近500m,呈北西335°走向,切割錯動北東向金礦化帶和金礦體,東盤相對向北錯動,水平錯距約40m。F2 斷層:分布在北窯區(qū)段和達子嶺區(qū)段之間的五七水庫出口溪溝一帶,推測長度大于700m,走向北北西350°,也切割錯動北東向的達子嶺—四都葉家控礦斷裂帶。
(3)環(huán)形構造。區(qū)內根據已有資料顯示多數變質熱液型、斷裂破碎熱液型、火山—次火山熱液型、巖漿熱液型金礦床與環(huán)形構造關系密切,金礦床多就位于環(huán)內及環(huán)緣地帶,以及線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交切所構成的構造節(jié)附近,從德興地區(qū)內已知金礦(金山、八十源、雞公尖、潭埠等)的就位情況看(圖2),多數受環(huán)形構造控制[4]。本區(qū)有一直徑約3km 的環(huán)形構造(圖2),在環(huán)內發(fā)育有北東向、北西向、東西向三組斷裂,構成“一環(huán)三線”的控礦模式[4]??辈閰^(qū)主要控礦構造為北東向構造,地表出露為韌脆性剪切帶及構造破碎帶。
圖2 線環(huán)構造控礦模式
區(qū)內巖漿巖活動弱,主要為晉寧期侵入的變質煌斑巖,呈脈狀在脆性斷裂帶附近產出,多條巖脈與金礦體平行分布。Rock(1988)研究表明,煌斑巖是地球上含金量最高的火成巖,本區(qū)采了多個變質煌斑巖化學樣,金含量最高達120ppb。在本區(qū)變質煌斑巖是否在時間、空間上對金成礦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礦區(qū)近礦圍巖熱液蝕變作用明顯,與成礦關系密切的主要為硅化和黃鐵礦化,其次為鐵白云石、絹云母化和綠泥石化。
(1)硅化。發(fā)育于斷裂及硅化破碎帶內及附近圍巖中,呈硅質脈及硅化角礫巖產出,并伴有黃鐵礦化和綠泥石化等蝕變,是找礦的良好標志。
(2)黃鐵礦化。分布廣泛,含量甚微,主要產于脆性斷裂帶的中心帶附近。
(3)鐵白云石化。形成較早,為多階段,多時代的產物,細脈狀、球粒狀鐵白云石分布于碎裂化千枚巖中。
(4)絹云母化。廣泛發(fā)育于碎裂化千枚巖或千糜巖化巖石中,與金礦化關系不密切。絹云母呈葉片狀,鱗片狀、細脈狀沿面理分布。
(5)綠泥石化。形成較晚,主要分布于碎裂化千枚巖和千糜巖化巖石中,與金礦化關系不密切。綠泥石呈鱗片狀、團塊狀和細脈狀沿裂隙面分布。
根據已有勘查工程,礦區(qū)內發(fā)現6 條金礦體,其中主要礦體有3 條,編號V1、V2、V3。V1、V2、V3 礦體均產在北東向達子嶺—四都葉家脆性斷裂帶內,地質體為硅化碎裂化黃鐵礦化砂質絹云母千枚巖和硅化碎裂化黃鐵絹云母千枚巖。V1 礦體:地表沿走向控制長約970m,傾向控制最低標高-122m,礦體呈脈狀,有尖滅再現的現象,傾角70°~85°,礦石類型為原生少硫化物型。V2 礦體:沿走向已控制50m,金品位5.26~13g/t,由于地表工程少該礦化體往西南和北東均未控制住。近礦圍巖蝕變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及鐵白云石化。
礦石類型有千糜巖和碎裂巖兩種類型。礦石結構以千糜結構、碎裂結構為主,礦物成分簡單,金屬礦物除自然金外,主要是黃鐵礦,褐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其次為絹云母、綠泥石和長石等。自然金以微粒狀為主,主要呈它形粒狀嵌布于黃鐵礦中。
通過1/萬化探溝系次生暈測量,發(fā)現有Cu、Pb、Zn、Au、Ag、As、Sb、Bi 元素異常,其中Ⅰ號Au 異常帶呈近東西向,長約800m,由于異常下限值和豐度值均偏低但是面積較大且是低緩異常,礦區(qū)又處在銀山礦田北西近側,所以要綜合研究尋找隱伏礦的可能性。Ⅱ號Au 異常帶呈北東向,長約400m,經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已發(fā)現兩條金礦化體。
通過1/2000 地化剖面測量,發(fā)現本區(qū)內有多處金高值含量點并和1/萬化探溝系次生暈測量圈定的金異常帶基本吻合,通過后期地質工程,在其中兩處金高值點均發(fā)現金礦化帶或金礦體,這為下一步探礦工程的布置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1)斷裂標志:與北東向斷裂相一致的次級斷裂破碎帶、脆—韌性剪切帶內或者幾組斷裂相交部位。
(2)巖漿巖:區(qū)內揭露到的韌性剪切帶金礦體或礦化體附近有基性變質煌斑巖脈出現。
(3)地球化學異常標志:Au 與As、Sb 關系密切,且靠近礦體含量越高的特點,并且通過地表工程發(fā)現在金高值點均有金礦化或金礦體出現,因此本區(qū)Au、As、W、Sb 次生暈組合、金高值含量點是找金的有利標志。
(4)近礦圍巖蝕變標志: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鐵白云石化。
(1)達子嶺金礦區(qū),由于地質構造條件的差異,目前地表發(fā)現有韌性剪切帶糜棱巖金礦體和構造破碎帶碎裂巖金礦體。
(2)韌性剪切帶礦體附近有基性變質煌斑巖巖脈出現,變質煌斑巖對中溫變質熱液型金礦床成礦在時間、空間上密切相關,本區(qū)礦床是淺成低溫熱液變質型,變質煌斑巖是否在時間、空間上跟成礦有關有待查證。
(3)通過上述找礦標志,建立區(qū)內金的地質與異常綜合找礦模式為:金地球化學異常+斷裂構造+金屬硫化物礦化蝕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