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漢東
說起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人們就會想起他任和州刺史時寫下的名篇——《陋室銘》。
陋室位于安徽歷史文化名城和縣,和縣古時稱為歷陽。西漢淮南王劉安編寫的《淮南子》中記述:“歷陽(今和縣)之都,一夕驀然而成湖?!边h(yuǎn)古時一個傍晚,原本繁華富庶的美麗都城,突然發(fā)生地陷,繼而很多鳥巢狀的大小湖泊隨之形成,今人謂之巢湖。而陋室,早在南宋時王象之所撰《輿地紀(jì)勝》對其就有記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quán)書?!?/p>
現(xiàn)在的陋室于清乾隆年間重建,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間。1917年,嶺南金保福補(bǔ)書《陋室銘》碑一方。和州與采石磯隔江相望,地處要沖,晚唐以降,屢遭兵燹,但陋室屢毀屢建,可見劉禹錫的文化地位之高。1986年,陋室經(jīng)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zhǔn)為省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美麗的巢湖因陋室而成為天下騷人墨客的向往之地,陋室公園亦成為當(dāng)?shù)氐奈幕貥?biāo)。陋室公園依山傍水,風(fēng)光秀麗,環(huán)境優(yōu)雅。陋室門庭上“陋室”二字系詩人臧克家先生所題。臧克家是我敬仰的詩人,我與他是忘年交,曾專程前往北京采訪。在陋室觀賞到臧先生的墨寶,倍感親切,可親可敬的臧先生形象又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年輕時,我經(jīng)常讀劉禹錫詩文,特別喜歡《天論》中的哲理名句:“禍必以罪降,福必以善來。”這是一句醒世之言,富有啟迪性,我把它牢牢地記在心里。此次有幸為陋室題寫“陋室明志”匾額,既感榮光,又受教益。
陋室為三幢九間,呈品字形狀,主廳斗拱飛檐,別致古樸。周圍綠草如茵、林木扶疏、苔蘚斑駁。劉禹錫全身塑像最為顯眼,仔細(xì)觀賞,他的頭微微上仰,犀利有神的目光望著遠(yuǎn)方,凸顯其超凡脫俗的俠義性格,仿佛在低吟“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佳句,又宛如高唱“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詩篇。陋室廳內(nèi)高懸“政擢賢良”古拙橫匾,寓意提拔任用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從政,造福民眾。偏屋為白墻黛瓦,石板鋪院,體現(xiàn)了簡潔、鮮明的徽派建筑風(fēng)格。里面陳列著有關(guān)劉禹錫生平事跡的資料。
劉禹錫才華橫溢,唐貞元年間擢進(jìn)士第,與柳宗元同榜登進(jìn)士,又登博學(xué)宏詞科,授監(jiān)察御史。后經(jīng)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據(jù)史載,劉禹錫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和州刺史等。按照朝廷規(guī)定,劉禹錫應(yīng)住衙門內(nèi)三間三廳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勢利小人,認(rèn)為劉禹錫是被貶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門外臨江的三間小房居住。劉禹錫寫了一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lián)貼在門上。做賊心虛的策知縣見之,甚為惱火,馬上讓劉禹錫移居,并把住房面積減去一半。此房位于德勝河邊,岸柳婆娑,劉禹錫見之怡然自樂,于是又撰寫一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辈咧h聞訊后,攆劉禹錫搬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舊小房中居住。僅半年光景,劉禹錫就被折騰著搬了三次“家”。遭遇如此打擊和羞辱,劉禹錫激憤之情如鯁在喉,于是81字的《陋室銘》噴薄而出,一氣呵成;然后請人刻碑豎于門外,一吐心中之積郁。銘文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耿介正直的情操。
劉禹錫具有中國士大夫的情懷,忠于朝廷,關(guān)注民生,兼善天下。到任和州刺史之時,恰逢當(dāng)?shù)厮疄?zāi)過后,面對百姓生活凄苦,他體恤生民之艱辛,下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伏案書寫《和州謝上表》,請求朝廷賑濟(jì)和州百姓。劉禹錫在貶謫期間,一方面自振精神,處理政務(wù)民事;一方面散居閑處,留意文墨,以排遣苦悶,獨(dú)善其身。他如俠客一樣半生流落江湖,斗志旺盛,壯心不已,不屈不撓。白居易稱其為“詩豪”名副其實(shí)。
被貶十年后,劉禹錫被召回朝廷。一到朝廷,不少新貴在他面前耀武揚(yáng)威。憤慨之際,他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諷刺新貴:“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盡管遭貶十年,劉禹錫性格依舊剛硬。由于再次觸怒權(quán)貴,被貶去更遠(yuǎn)更窮苦的邊郡當(dāng)刺史。十四年后,劉禹錫重新被起用,回到京城后寫了詩作《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闭媸橇瞬黄?,人事興衰,過眼煙云,時光雖然折磨了他的銳刺,卻不曾損毀他的鋒芒。
漫步于陋室,欣賞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寫的《陋室銘》殘碑以及后人書寫的作品,浮想聯(lián)翩。我曾書寫過多遍《陋室銘》,書寫一次感動一次,書寫的過程深受教益。同行的志斌賢弟對我道:“‘惟吾德馨這四個字要做到實(shí)在太難了?!笔堑?,人生真正難得的是,處于大富貴中落魄,但隨遇而能從容,不忘初心,此天下有幾人能做到。陋室除了“德馨”的主人外,尚有高朋鴻儒往來其間,大家相聚“談笑”,或許能撫平劉禹錫的受傷心靈;又或許能像主人一樣安貧樂道。陋室不陋,它鑄就了永恒的人文精神。
大哉,劉禹錫;不朽,《陋室銘》!
《文學(xué)報(bào)》
2019年10月10日
賞析
上一篇說的是“清光”,這篇就說到“清貧”了。
我們?nèi)绾闻袛嘁粋€人的“窮”與“富”?我們通常將一個人的衣食奢華視為富有,卻忽略了審視這個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富足?!扒遑殹笔且环N美德,也是一種境界。劉禹錫,就是我們榜樣。
劉禹錫才華橫溢,性情剛直。他將居所取名“陋室”,實(shí)則是為了向眾人表明人生理想。人的一生,無須那么多的物質(zhì)牽絆,只要與山水鳥蟲為伴,日子就沒有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