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建
“鷹爸教育”又火了。
現(xiàn)年11歲的“裸跑弟”多多,歷經兩年自學,通過18門考試,成為了一名大專畢業(yè)生。我們還記得若干年前,他在除夕的雪地穿著短褲奔跑的樣子。4歲公海駕帆船、爬富士山,5歲開飛機,6歲穿越羅布泊,9歲小學畢業(yè)、收到40多國元首的回函……很多人以為這樣的教育,注定是與“應試”水土不服的;只是沒承想,“鷹爸教育”還能在自考中“一路通關”。
能學能玩,不科學啊?!
很多人的反思,基本是這樣的:比如《“裸跑弟”11歲大專畢業(yè)就能說明“鷹爸”成功?》,又比如《不能再對少數家長的“教育實驗”視而不見》。弦外之音就兩個意思:第一,“裸跑弟”就算樣樣行,也不能證明“鷹爸教育”的成功。第二,即便承認“裸跑弟”成功了,這樣的模式也是不科學的,不足為訓。
這些道理,不無道理。不過,相較于當年暢銷書里所謂“哈佛女孩”等教育成功學,“裸跑弟”起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溯源的、更真實可信的案例。再說,喬布斯的退學、馬云的三次高考都能成為勵志教材,“鷹爸教育”似乎也不該被簡單化“差評”處理。至于能否復制,如果只強調矛盾的特殊性而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天下的孩子豈非都只能接受“一對一”的教育?
只想說,對待“鷹爸教育”的棒殺思維,真不是現(xiàn)代中國教育應有的開放胸襟和多元氣度。
歷史早就證明:教育如果缺乏探索和冒險精神,終將成為學歷機器下的“勞動力工廠”。這些年,我們對于毛坦廠中學和衡水中學的指控,恐怕不僅是對超級中學打破教育均衡的憤懣,更是對機械教條式“標準化教育”的反思。2018年,輿論熱議過“40年前的神童班”——1978年,來自全國范圍內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他們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盡管40年后各自身世浮沉,但探索特殊人才教育路徑和因材施教的熱望,終究溫熱在教育理論探索的字里行間。
說這些的意思,并非要將“鷹爸教育”奉為圭皋,而是冀望社會能客觀評價教育實踐與探索。當然,教育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读x務教育法》規(guī)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鷹爸教育”是否有違法度,需要監(jiān)管者認真思量。不過,其所倡導的狼性教育、硬氣教育,恐怕也非毫無道理。
一名體育老師的“卑微”聊天記錄被網友刷屏。一到上體育課前,這名老師就會接到其他任課教師的“霸課”要求:“下一節(jié)我上”“第四節(jié)我上”……體育課成了“唐僧肉”,只怕是說破了基層“素質教育”的真相。相較于睡眠滿滿、體格棒棒的“裸跑弟”,我們那些體育課都沒得上、沒日沒夜紅著眼刷題補課的孩子,算得上“很素質”了嗎?值得說道的,還有教育部專門研究制定的《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它大概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鬼話連篇的“你最棒”式賞識教育,終究要醒醒了。鋼鐵直男般的“鷹爸教育”,起碼能裨益于小小男子漢的養(yǎng)成吧。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說:“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苯逃侨说慕逃K究要尋找最美好的“喚醒之道”。時下而言,凌厲而銳氣的“鷹爸教育”,不值得我們略顯“缺鈣”的基礎教育現(xiàn)實警醒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