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毛什姐
(青海省海北州藏醫(yī)院,青海 海北 810299)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又被成為肺心病,從屬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范疇內,據相關研究報道顯示,55歲以上人群中患有肺心病幾率高達23.22%[1],尤其多見于煙齡較長人群中,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以及心慌、氣短,隨著病癥加重[2],患者可出現(xiàn)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危及生命健康和安全,受到臨床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次研究針對心理護理聯(lián)合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詳細內容如下文所示。
從藏醫(yī)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診治的老年肺心病患者中抽取66例作為研究對象,在隨機數字表分組下將患者分為觀察組(n=33)和對照組(n=33)兩組,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在臨床診斷后確診為肺心病癥;②患者年齡均在55歲;③并經我院倫理會認證簽署知情同意書。在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55~81歲,平均(63.52±5.74)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1.24±0.56)年,在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56~80歲,平均(62.89±5.33)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1.36±0.44)年,性別、年齡、病程等幾項一般資料對比分析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聯(lián)合系統(tǒng)護理干預,首先,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由于肺心病治療療程相對較長,久治不愈下患者的康復信心就會受到打擊,應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掌握患者負面情緒產生的根本原因并針對性疏導,或者護理人員舉例我院肺心病成功治療案例和過程,患者在成功案例影響下治療信心大幅度提高,其次,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健康教育,肺心病患者多為老年患者,老年人群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多對病癥了解程度不夠,護理人員通過播放視頻、發(fā)放手冊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確?;颊吣軌虺浞至私饧膊≈委熢硪约白o理的重要性,護理依從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再次,護理人員予以患者生活護理干預,嚴禁患者吸煙、飲酒,患者保持早睡早起,秋冬季節(jié)做好室內通風和保暖,幫助患者樹立一個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識。最后,護理人員在飲食護理干預下每日保證營養(yǎng)均衡且充足,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更利于病癥康復。
使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分,包括身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生理職能評分、軀體疼痛評分、精神健康評分和情感職能評分六項[3],隨著分數的升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來越理想;護理治療效果分為三類,分別是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為老年患者肺心病癥消失,精神狀態(tài)改善明顯,有效為老年患者肺心病癥和精神狀態(tài)均有所好轉,無效為老年患者肺心病癥無改善或惡化,顯效率+有效率即為護理治療總有效率。
本次研究涉及的6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指標數據均通過SPSS 27.0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如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用%表示并通過卡方進行檢驗,計量資料如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用(±s)表示并通過t進行檢驗,無論哪一指標數據為P<0.05均有實驗研究價值,但P值在0.05以上實驗研究則無價值。
觀察組患者身體功能評分(91.74±2.39)分,對照組患者身體功能評分(83.33±4.52)分,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448,P<0.05),觀察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92.33±1.85)分,對照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81.14±1.63)分,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070,P<0.05),觀察組患者生理職能評分(93.56±1.78)分,對照組患者生理職能評分(80.45±1.62)分,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290,P<0.05),觀察組患者軀體疼痛評分(90.11±2.69)分,對照組患者軀體疼痛評分(81.41±1.89)分,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201,P<0.05),觀察組患者精神健康評分(92.38±1.92)分,對照組患者精神健康評分(84.55±1.84)分,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914,P<0.05),觀察組患者情感職能評分(91.20±1.55)分,對照組患者情感職能評分(82.41±1.87)分,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0.789,P<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治療效果中,顯效18例、有效13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護理治療效果中,顯效10例、有效14例、無效9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2.73%,經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590,P=0.032<0.05)。
肺心病多發(fā)生在55歲老年人群中,這是由于老年人群年齡較大,身體機能、免疫力都處于衰退狀態(tài),多受肺動脈壓力增高所致病癥,患者右心室表現(xiàn)為肥大和擴張[4],該病癥是一種典型的心臟類疾病,如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時可致患者各個身體器官衰竭或致死。以往臨床針對肺心病患者僅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無論是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還是護理治療效果方面來說均不夠理想,隨著臨床護理理念不斷深入和進步,心理護理聯(lián)合系統(tǒng)護理干預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護理治療效果,明顯改善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更有利于患者病癥康復,逐漸成為臨床首選護理方式。實驗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治療總有效率為93.9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治療總有效率,由此可見,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來說,心理護理聯(lián)合系統(tǒng)護理干預下患者病癥改善更明顯,治療效果更理想,生活質量得以顯著改善,與李錦的《護理干預對老年肺心病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結果基本一致[5],具有研究價值。
綜上所訴,老年肺心病患者應用心理護理聯(lián)合系統(tǒng)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利于病癥恢復,可在臨床實踐中予以廣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