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七
你是不是很好奇,很久很久以前的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是不是到處都是絢爛多彩的貝殼,是不是住著漂亮的小美人魚……有句古話說“滄海桑田”。大自然的力量是奇?zhèn)サ?,能把海洋變成高山。在湖北恩施太陽河鄉(xiāng),就有一座奇幻的海底迷宮,你不用到海底就能看到,當(dāng)然,這需要發(fā)揮“走萬里路”的精神。
大山深處,有一座世外桃源
坐車經(jīng)過九曲十八彎,穿過一層層峽谷,才能揭開這個隱匿在大山深處的土家族寨子的面紗:黑色的瓦片覆蓋在屋頂,散落在群山環(huán)繞的翠玉中間,古樸的門檻刻畫出歲月的痕跡。這里,與外面的高樓大廈不同,仿佛和我們不是在同一個時空中。
據(jù)說,當(dāng)年古人為了逃避戰(zhàn)亂,帶著整個家族來到這片深山。撥開山巒的迷霧,在地縫中穿行,不知道走了多久一也許只有路過的巨石在統(tǒng)計著時間,興奮又疲憊的人們就決定定居在這邊石林中,并在這里一住千年。這個故事聽起來是不是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點兒像呢?我要提醒你,這些石頭都是有玄機的,聽我繼續(xù)往下說。
貨真價實的海底迷宮
石頭挨石頭,就好像石頭家族在開會一樣——這絕對會是你走進太陽河鄉(xiāng)石林的第一印象,穿過一片原始森林,就來到了洞群,洞中有山、山中有洞、伏流密布、石縫眾多,鐘乳石林立。我走走停停,一直在石林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記不清哪個景點的名稱和特點,只有那些默默無聞的石頭在笑看我們這些過客。
迷迷糊糊中,你就來到了神秘的海底迷宮。你看這一條條、一道道彎曲的石壁,就像是大海的水波。
這片石林形成于4.6億年前的奧陶紀(jì),那是歷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火燦活動和地殼運動都比較劇烈,海生無脊椎動物達到繁盛,鸚鵡螺和三葉蟲在海底巡游,苔蘚蟲成群結(jié)隊地外出狩獵....可想而知,這里的化石資源有多豐富,簡直是一座遠古地質(zhì)博物館。看那些石林上的紋路,你就能夠感受到年輪的磨礪,仔細(xì)觀察的話,你還能在這些石頭上發(fā)現(xiàn)貝殼的化石呢!
你一定還會驚奇,為什么這里的石頭都郁郁蔥蔥的?這是因為長期的雨水澆灌,石林上長滿青苔,就像為光突突的石頭戴上了綠色的小帽子,這便是“戴冠石林”名字的由來。
小智敲黑板
什么是石林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巖石組成的“森林”,由于石灰?guī)r的作用,石柱之間彼此分離又經(jīng)過常年的風(fēng)雨侵蝕,無數(shù)的石峰、石柱、石筍形成了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和丘陵于一身而顯得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
犀牛溝里“坐井觀天”
太陽河鄉(xiāng)景點眾多,包括蓮花鄉(xiāng)、犀牛溝等,不用問,這都是根據(jù)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石頭來命名的。
雙腳小心地踏進犀牛溝的入口,撲面而來的巨石陣像是在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高大的石墻羅列成一面巨大的屏風(fēng),在它面前,人顯得渺小極了
陽光以光束狀撒進谷底,給整個犀牛溝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人們在狹縫中鉆來繞去,互相提醒著“小心腳下的水和頭上的乳石哦”,使人倍感親切和溫暖。溝內(nèi)迂回曲折,人在地縫中穿行,如同走迷宮一般。前行中,突遇一塊形如青蛙的石頭,它前額揚起,還真有幾分“井底之蛙”的感覺。
耳邊泉水淙淙,人們便也學(xué)著那“青蛙”抬頭望天,只見藍天一線,變換一下角度,說不定還真能看到犀牛和老鷹的形象。犀牛溝內(nèi)清澈碧綠的水,常年經(jīng)久不息地噴灑流淌,像霧又像雨,它們是谷底苔蘚生長的源泉,也給人帶來欣喜和希望。
石林的奇是我無法用三言兩語形容的,攀爬走路,上上下下,非常挑戰(zhàn)人的體力??墒?,我一點兒也不.累,還大筆一揮,寫下了這篇游記,因為,幾億年前的深海就在那里,醉人的美景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