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港
文? 題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20年多年來,著名書法家、書法教育家司馬彥自辦的公司已出版他自己編寫的字帖、教材1200多種,他也被譽為“中國字帖之冠”,公司資產超過6億元。他的字帖市場占有率大,而且使用者幾乎都是學生,這讓他感到“壓力山大”。他表示:“我的字帖,都是我親手寫的字,也可以說不是我的字。”因為不同的孩子喜歡不同的字體,他要去迎合他們,根據(jù)他們的需求去創(chuàng)新,去改變自己,寫出適合他們練習的字體。他說:“我的個性,早已被老師、孩子們的需求給磨平了?!彼媱澖窈髮⒃跁▌?chuàng)作上創(chuàng)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麗三種不同的司馬彥書法風格,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構思導引
就所給材料的內容來看,本題適合寫成傳統(tǒng)的新材料作文,因為材料中有明晰的因果關系。但材料中又有“我的字帖,都是我親手寫的字,也可以說不是我的字”和“我的個性,早已被老師、孩子們的需求給磨平了”等語句,而這些內容又容易引起與“個性”有關的爭議,所以也可以寫成任務驅動型作文。但不管用何種思路,透徹解讀材料,把握材料內涵都是立意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
1.從人生規(guī)劃重要性的角度立意
在硬筆書法家群體中,司馬彥無疑是善于經(jīng)營的,他的公司資產超過6億元,本人也被譽為“中國字帖之冠”,這在硬筆書法界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一般的硬筆書法家,能夠做到出版字帖和辦班授徒就算很不錯了。司馬彥能夠將事業(yè)做得這么大、這么強,與其善于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規(guī)劃人生密切相關。他辦公司出版自己編寫的字帖和教材,他抑制個性書寫出不同風格的字體,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他不斷創(chuàng)新計劃定型出豪放、中性、秀麗三種不同的司馬彥書法風格的字體。可以說,正是司馬彥的善于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才走向事業(yè)成功。
因此,如果從人生規(guī)劃的角度立意,宜寫成論證型議論文,即在引述并分析司馬彥事業(yè)成功的原因后自然提出觀點,主體部分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支撐觀點,讓讀者相信這個觀點。當然,這里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這個觀點確實與材料構成因果關系,二是這個觀點對讀者多少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在目前倡導生涯教育的背景下,這個材料還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2.從個性“磨平”的本質和價值的角度立意
司馬彥表示:“我的字帖,都是我親手寫的字,也可以說不是我的字。”因為要滿足不同的習字者,他的個性,早已被老師學生的需求給“磨平”了。但材料又說,“他計劃今后將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創(chuàng)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麗三種不同的司馬彥書法風格,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可見,這里的個性被“磨平”并非說司馬彥的字沒有他自己的特點,只能說明他為了滿足不同習字者的需求,不得不適度抑制自己的藝術個性,讓自己的字雅俗共賞,能夠最大限度地被廣大習字者所接受。因為司馬彥固然是書法家,但同時也是書法教育家,他的字帖的使用者幾乎都是學生,他的雙重身份決定了他不能像一般的書法家那樣張揚個性,致力于藝術上的獨特追求,而要考慮書法的實用性與普及性,追求“雅俗共賞”,當然這種“雅俗共賞”是帶有“司馬彥書法風格”的。
從個性“磨平”的本質和價值的角度立意,可以寫成論證型議論文,也可以寫成評議型議論文。對司馬彥“磨平個性”的現(xiàn)象,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還可以一分為二地分析。比如,可以立意為“藝術家利用自己的專長服務社會,造福大眾,而犧牲自己(抑制個性),善莫大焉”“文學藝術接地氣才能普及,老百姓才能喜聞樂道。陽春白雪固然好,下里巴人也同樣可貴。硬筆書法主要講究實用,雅俗共賞才能符合大眾審美”,也可以立意為“藝術家要保持個性,拒絕媚俗,只有保持個性,才能登上藝術的巔峰”。
當然,如果從這個角度立意,一般要對“個性”這個關鍵概念作必要的闡釋。這里的個性指的是藝術個性,指藝術家特有的生活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驗、世界觀、感情氣質、個性、藝術修養(yǎng)等主觀因素,在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風格中體現(xiàn)出來的和其他藝術家相區(qū)別的獨特性。藝術個性是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個性差異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特殊表現(xiàn)。藝術的生命在于個性。當然,這里司馬彥所謂的個性被磨平并不是說司馬彥的字已經(jīng)沒有了個性,這僅是司馬彥的自謙之詞,是他認為自己為寫出適合學生練習的字體,不得不適度抑制自己原本的藝術個性,而讓自己的字體往適合學生練習的方向發(fā)展。
3.從個性與共性二者兼顧的角度立意
司馬彥一方面慨嘆因“迎合“習字者的需求,其個性早已被老師、孩子們的需求給磨平了;另一方面他又計劃今后將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創(chuàng)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麗三種不同的司馬彥書法風格,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梢?,所謂“磨平”和“迎合”之類,實際上帶有很強的成功者的自謙成分。實際上,司馬彥是兼顧到了個性與共性的平衡,不然,就真的“泯然眾人矣”。據(jù)此,可以立意為 “藝術或藝術家既要特立獨行,保持個性,也要順應大眾,服務大眾,在張揚個性與服務大眾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當然,這是很高的境界,但真正的藝術大家,大都具備這樣的特點。
從這個角度立意,要在如何找到平衡點這方面下足工夫,不然,便流于空泛,難有說服力。那么,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呢?就文藝創(chuàng)作來說,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入手論述:①創(chuàng)作者要放低姿態(tài),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和審美趣味,讓自己的作品境界高遠、內容高雅而形式平易通俗,努力做到雅俗共賞,比如王羲之的書法、白居易的詩歌和趙樹理的小說等;②文藝固然要講究普及性,但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引領并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趣味,而不能一味迎合。具體論述時,可對如今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風展開評析。
4.從藝術家的責任和良知的角度立意
從藝術家的責任與良知的角度入手提煉觀點也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司馬彥的字帖市場占有率大,而且使用者幾乎都是學生,這讓他感到“壓力山大”。為什么呢?因為他要對使用他字帖的習字者尤其是學生負責,要讓自己的字帖質量上乘,便于習字者使用,而不是追求字帖賣得好、自己能夠賺到錢。材料中還說,司馬彥計劃今后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創(chuàng)新、定型出豪放、中性、秀麗三種不同的司馬彥書法風格,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這同樣表現(xiàn)了司馬彥的責任和良知,作為著名的書法教育家,他可謂想習字者所想,急習字者所急,因材施教,孜孜以求,不斷創(chuàng)新。如果從這個角度入手提練觀點寫作,亦可聯(lián)系實際,比如許多文藝作品粗制濫造,只顧創(chuàng)收而不顧藝術價值等等。
順應需求,引領大眾
古田一中高三(14)班? 李育靈
有人說“出類拔萃者必是獨樹一幟者”,我認為并不盡然。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順應大眾需求是更有利于生存與發(fā)展的,當代書法家司馬彥的字帖熱銷就說明了這一點。當然,司馬彥的書藝精湛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但迎合教師學生的需求也是促使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順應大眾需求意為使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大眾的意愿,滿足大眾的需求,是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
順應大眾需求可以為自己開拓更廣闊的市場,這一點在商場中尤為重要。司馬彥便是抓住了字帖的主要銷售對象為學生這一特點,根據(jù)他們的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出適合他們練習的字體,才成為“中國字帖之冠”的。又如馬云,在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之時敏銳發(fā)現(xiàn)了大眾追求方便快捷的心態(tài),于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開創(chuàng)了網(wǎng)上購物這一行業(yè)來滿足大眾需求,因而一炮打響,獲得巨大成功。商場如戰(zhàn)場,所謂“擒賊先擒王”,只要一箭擊中便成功了一半。
可能有人認為,司馬彥為了順應習字者的需求而抑制自己的個性十分可悲,我卻認為順應有時并不為一己私利,它同樣是一種責任。
司馬彥作為著名書法教育家,他的職責更多的在于利用自己的專長引領孩子按照自身方向發(fā)展,而不是用自己的一套規(guī)則,即原本的藝術個性來束縛孩子。為此,他不惜磨平棱角,這是負責任有良知的表現(xiàn),不僅不可悲,更是善莫大焉。正如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中國國粹京劇,它背后的文藝工作者身上承擔著弘揚京劇文化的責任,他們將流行歌曲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揉進傳統(tǒng)京劇中,這不僅順應大眾的需要,更為了傳承和發(fā)揚京劇文化,喚醒國人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梢婍槕仁前采砹⒚荆质秦熑嗡?。
然而順應大眾并不是一味附和迎合,真正的順應要求藝術家在滿足大眾的同時,能夠引領大眾的審美品位向高雅的方向發(fā)展。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收視火爆,這檔節(jié)目以媒體作為依托,采用比賽的形式將古典詩詞生活化,讓傳統(tǒng)詩詞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進入尋常百姓家。這種形式的順應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民眾的詩詞鑒賞水平。又如前些日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同樣是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反腐的“正能量”深入人心。而與此相反的是,一些媒體卻一味追求明星的花邊新聞,一些文藝作品一味迎合少數(shù)人的低級趣味,二者相比,何啻天壤之別?
順應大眾需求,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服務社會,造福大眾的同時引領社會的發(fā)展,方能取得自我與大眾的雙贏。這或許正是是司馬彥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吧!
點? 評
本文在立意和行文思路方面都可圈可點。就前者來說,“順應需求”固然不算新鮮,“引領大眾”這一層次卻是從材料中無法分析出的,它是以“一味附和迎合”的對立面的形式出現(xiàn)的,是對“順應需求”內涵的辯證思考和拓展,因而可看出作者的識見非同一般。就后者來說,文章先論述“順應既是安身立命之本,又是責任所在”,而這一部分又分兩個層次,其中第二個層次可見作者慧眼獨具,尤為難得。這兩個層次在論證時都采用了先就事論事的分析,再適當作同類拓展的論證模式,點面結合,讓分論點更加可信。之后,文章又拓展一層,以兩個新鮮的事實論據(jù)來論證順應大眾就要提升大眾,選例精當,極具說服力。同時,作者又通過正反對比論證進一步強調提升大眾的重要性??v觀全文,觀點新穎獨到,論證逐層深入,頗具說服力和啟發(f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