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瑩
摘? 要:青春傷痛文學是由饒雪漫、張悅?cè)坏热讼破鸬囊淮螣岢保F(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疲軟的趨勢。研究其產(chǎn)生和低落的原因與展望其未來的審美走向是論文的重點。
關(guān)鍵詞:青春傷痛文學;美學;審美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2-0-01
青春傷痛文學曾引起廣泛的熱潮,但這不是偶然的社會學現(xiàn)象,而是美學視域下的一個應運而生的文學流派,其后來的衰退也能在美學理論上得到合理的解釋。青春傷痛文學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如何延續(xù)它的生命也是一個美學問題。
一、新風格的誕生
青春傷痛文學的產(chǎn)生有多方面的原因。物質(zhì)生活的富足、思想的解放、網(wǎng)絡自由和人們對個性的高度追求使年輕人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傾吐欲和尋求共鳴的期盼。青春傷痛文學使他們能夠通過讀與自己經(jīng)歷相關(guān)的故事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最終達到自愈。這是悲劇美學所說的帶刺痛的快感或美感。青春傷痛文學因具備以上這些有利條件而產(chǎn)生。
青春傷痛文學大多都是在描寫年輕人的青春問題,因而具有引其共鳴的作用和一定的教育意義。許多的青春傷痛文學作品都現(xiàn)出明顯的悲劇效應,使作品能夠引人入勝,獲得認同。關(guān)于悲劇,古希臘先賢亞里士多德曾作出定義:“悲劇……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眮喪咸岢隽吮瘎⌒睦硇Ч臉?gòu)建應當通過讓某人遭受不應遭受的苦難而引起憐憫,通過使這個受難的人與悲劇的受眾相似而產(chǎn)生恐懼。青春傷痛文學的人物往往是與讀者相似的年輕人,這就使讀者很輕易地就能將自己代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感其所感,痛其所痛。這一點,對于該文學風格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熱潮的消退
青春傷痛文學的浪潮早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在逐漸消退,這從美學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必然,而造成這個結(jié)果的最重要的兩個原因,一個在于作者和作品的任意性,一個在于讀者心理和審美的改變。
青春傷痛文學的作者世界觀比較簡單,審美觀念也比較單調(diào)粗淺,這樣就往往會出現(xiàn)創(chuàng)作過程中忽視作品的形式是否整一,內(nèi)容是否符合審美要求和道德要求,一味地添加有熱點的東西。除此之外,這類作品通常是內(nèi)容矯情,思想單薄,人物扭捏,情節(jié)“為虐而虐”,企圖通過加大悲劇效果而引起讀者的哀憐,從而產(chǎn)生對作品的錯愛和認同。他們也往往避免不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問題,從而導致青春傷痛文學的發(fā)展走向了扭曲,如郭敬明的作品中充斥著扭曲的價值觀和淺薄的審美觀念,這樣的悲劇不但不美,反而悲得丑陋。在原本就日漸低迷的受眾心理共鳴與審美轉(zhuǎn)向的情況下,低質(zhì)作品的泛濫只能加快青春傷痛文學時代的終結(jié)。
青春傷痛文學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被更多更新鮮更有趣的文學風格取代。此外,對青春傷痛文學的審美疲勞使讀者們厭倦了這種帶有刺痛的悲劇式快感,而是單純的、及時的快感。年輕人的思想更加理性,審美能力不斷提高,不斷走下坡路的青春傷痛文學已逐漸失去了新鮮感和吸引力。
三、未來的審美走向
青春傷痛文學具有合理的悲劇性并能給人以復雜深刻的審美快感,其悲劇性也會起到情感凈化的作用。美學家朱光潛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凈化的要義在于通過音樂或其他藝術(shù),使某種過分強烈的情緒因宣泄而達到平靜,因此恢復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边@是他根據(jù)亞氏的悲劇凈化問題提出的宣泄說。因此,讀者在欣賞青春傷痛文學時,其中的悲劇性可以幫助起到情緒的舒緩釋放作用,達到情感上的自我治愈效果,這就給他們的審美欣賞過程帶來了快感。這是理論上的文學作品內(nèi)部的審美過程,也是青春傷痛文學繼續(xù)生存的最核心的要義。
另一方面,在青春傷痛文學市場低迷的現(xiàn)狀面前,其未來的發(fā)展必然要考慮讀者的心理發(fā)展趨向和文藝審美取向。新的青春傷痛文學應該找到新的角度發(fā)掘新一代年輕人的困擾和迷茫并用他們所熟悉和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文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應該用理性統(tǒng)帥感性,避免過分的感性導致作品欠缺理性的智慧。作者不能再僅憑一個好點子,一個用爛了的好技巧就能拼湊出一部作品,而是要先提高自己的文學內(nèi)涵和審美能力,用理論支撐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使想象力不至于因為缺乏理論的指導而變得松散雜亂,不成體系。
結(jié)論:
青春傷痛文學的生命在于年輕人,因為它是以他們?yōu)楹诵牡奈膶W。青春傷痛文學的產(chǎn)生和盛行是因為它符合了讀者的心理需求,對于讀者而言它有用。年輕人們可以通過它找到共鳴、釋放壓力、獲得認同等等。一旦它偏離了讀者,反而去迎合作者的需要,這自然是要被讀者所拋棄的。此外,現(xiàn)在的讀者有著越來越好的知識文化水平和審美能力,一個作品美還是不美,他們已經(jīng)有作出自主判斷的能力,如他們能領(lǐng)會《誓鳥》的美與《小時代》的不美。因此,青春傷痛文學要想重新崛起就必然要做到兩點:一是關(guān)注讀者,一是提升作者的審美水準。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詩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3]劉永濤.疼痛的青春——80后文學的崛起與現(xiàn)狀[J].山花,2005(09).
[4]張檸.青春文學及其市場背景[J].南方文壇,2004(06).
[5]吳思頤.青春文學改編作品走紅原因窺探[J].文教資料,2015(08).
[6]鄧超.孤獨的青春——當代青春文學管窺[J].名作欣賞,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