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婷 王瑩 刁全俠
【摘 要】目的:研究視覺感知訓練對低視力兒童視覺感知能力的影響。方法:研究時段:2017年5月-2018年7月,研究對象:我院于以上時段內(nèi)收治的60例低視力兒童患兒。以隨機分組原則將6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30例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30例用視覺感知訓練,對比視力水平、視覺感知能力。結(jié)果:相較于對照組,視力水平、視覺感知能力觀察組較高,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結(jié)論:視覺感知訓練用于低視力兒童視力干預過程中,不僅可以改善視力水平,還可以提高兒童視覺感知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視覺感知訓練;低視力兒童;視覺感知能力;影響
【中圖分類號】R7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1--02
低視力屬于兒童最常見的一種眼部疾病,其是通過手術(shù)、藥物、屈光矯正治療后視力保持在0.05-0.3之間,且可應用殘余視力完成一項任務[1]。低視力在兒童中占比較大,且對其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嚴重影響,甚至是影響終生。因此,低視力兒童目前已被醫(yī)學界廣泛關(guān)注。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低視力兒童采用視覺感知訓練,對提高患兒視力水平及視覺感知能力具有積極作用[2]。本次研究針對視覺感知訓練對低視力兒童視覺感知能力的影響進行分析,取60例低視力兒童開展研究,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時段內(nèi)抽取上時段內(nèi)收治的60例低視力兒童患兒,根據(jù)隨機分組原則將60例患兒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30例):男女性患兒分別14例、16例,年齡8-14歲,平均年齡(10.15±1.52)歲;其中二級低視力19例、一級低視力11例。觀察組(30例):男女性患兒分別15例、15例,年齡7-14歲,平均年齡(11.05±2.02)歲;其中二級低視力20例、一級低視力10例。對2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我院倫理會已批準同意。
診斷標準:參照WHO低視力診斷標準進行評價[3]。參與研究者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用視覺感知訓練:(1)設(shè)計科學的視覺感知訓練計劃,在訓練前,收集所有患兒病例資料,了解其視覺活動與障礙問題,與患兒交流,了解患兒性格,與醫(yī)生共同協(xié)商,制定個性化視覺康復訓練;制定后,向家屬講解訓練計劃,提高依從性。(2)助視器合理應用方法:經(jīng)患兒視力為依據(jù),取適合的光學與非光學助視器,在訓練過程中,要求患兒佩戴助視器,設(shè)計配套材料,字體由大到小,配合不同的階段實施訓練,監(jiān)測患兒視力改善情況。(3)視覺定位能力訓練:選兒童感興趣的文字材料與閱讀材料,選定文字、字母、圖案,讓患兒從中尋找,訓練閱讀精準性;指導筆畫訓練,從簡單到復雜,讓其進行臨摹,鍛煉其眼部追蹤能力,提高手與眼配合能力。(4)視覺記憶能力:先讓患兒對房間內(nèi)的陳設(shè)進行觀察,取走某件物體后,讓其回到房間尋找移走物體,并對物體的形狀、顏色進行描述,訓練視覺記憶能力。(5)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在音樂中培養(yǎng)患兒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刷牙、洗手、洗澡等,鼓勵患兒獨立完成個人衛(wèi)生清潔工作,提高獨立日常生活能力。
1.3 分析指標
對比視力水平、視覺感知能力。
視覺感知能力針對患兒調(diào)節(jié)能力、遠視力、精細工作、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以上項目均用CLVQOL量表評價,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患兒視覺感知能力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1.0,計量資料用t、平方差[( )]進行檢驗、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卡方( )、百分數(shù)(%)進行檢驗、表示,2組數(shù)據(jù)資料,以P值區(qū)間(P<0.05)表示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jié)果
觀察組視力水平(0.40±0.08)?、視覺感知能力(58.10±5.1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視力水平(0.20±0.06)?、視覺感知能力(5.11±4.50)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0.9545、18.4324,P值分別為0.0000、0.0000。
3 討論
眼睛人體最重要的一個視覺器官,在信息獲取過程中,約有80%以上的信息是由眼睛看到的,如小兒在年幼時或是剛出生時視覺受損傷,不僅會影響患兒學習,還會影響未來生活,如婚姻、家庭、就業(yè)等,因此,盡早對低視力兒童實施視覺功能康復訓練,對提高患兒生活質(zhì)量具有積極作用。
在低視力兒童干預過程中,助視器最為常用,其可以放在視網(wǎng)膜處,提高物體分辨率,幫助患兒改善活動能力。但在低視力兒童康復過程中,只單純實施助視器訓練,并不能實現(xiàn)預期的治療效果。因此,需配合科學有效的視覺感知訓練,來改善患兒視力水平。視覺感知訓練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訓練低視力兒童全面的認知能力,提高視力水平的同時提高患兒視覺感知能力,進一步提高生活質(zhì)量。本次研究示:視力水平、視覺感知能力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視覺感知訓練可作為低視力兒童常規(guī)的康復訓練方式。
綜上所述,視覺感知訓練用于低視力兒童康復訓練中,對提高患兒視覺感知能力有重要的影響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悅寧.視覺康復訓練對低視力兒童視力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32):76.
鄭東陽.淺談低視力學生視覺追蹤訓練的有效策略[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7(15):57-58.
吳文英,邵錦華,言麗萍,等.視覺康復訓練對低視力兒童視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13):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