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菡英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對一個陌生城市的解讀已經(jīng)從最初狂熱的視覺主義轉向進而沉迷于對她逝去歲月的纏繞和觸摸。我或許有機會結識她,但我永遠無法徹底了解她。我面對的是她的外表,她的內(nèi)在或許也曾遠離我。
揚州,一幅被唐風宋韻浸染的水墨丹青,拓印在人們曾經(jīng)的心路里。你無法否認不是被那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牽來的腳步。雖然不是三月,雖然丹桂飄香,秋城滿目,也一樣旖旎成詩,成畫,成了江南別樣的梵音。
不曾來過揚州,甚至連路過都沒有,印象中唐詩宋詞應該是她的風月手記。
杜牧一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柳永的“揚州曾是追游地,酒臺花徑仍存。鳳簫依舊月中聞”,姜夔的“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遙想當年揚州的“春風十里”“明月夜”下,迎面吹拂的都是宴飲笙歌和紅袖脂粉。
及至置身于此,才發(fā)現(xiàn),當年的繁華與風月如幻,已然流離,今日的恬淡與安然真實,方為人間正好。
當年的揚州因為運河開通“應運而生”,成為隋唐時期南北交通的樞紐,自此胡商鹽販往來,珠翠珍怪盛市,引得無數(shù)文人墨客和商賈吏卒紛沓而至,成為人文薈萃之地。歷代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在揚州留下了無數(shù)典籍詩文、書畫和音樂歌舞,也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故事。
今日揚州人提起曾經(jīng)的繁榮盛世,言語中還透著一股子驕傲,說她是比上海還要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那種一脈相傳的自豪感,繁衍了這個城市的文化自信。
繞過曾經(jīng)的喧嘩聲響,我更愿意聽聽她的前世今生。
所幸在揚州結識了這樣一個人,聽他娓娓道來揚州的風物,對我們這些不能指望一次觀光就把一個城市、一段歷史、一種生存狀態(tài)看徹底的游人來說,是一種快捷的深入。當然,置身于一個城市之中傾聽她的過往,那種感覺更加清澄和真實,仿佛畫舫煙柳就在眼前,歷史塵埃揚起于鼻息,古韻悠然在記憶與現(xiàn)實的交錯中徐徐蕩開……
“鳳儀揚州”這四個字是我們在揚州的向導、揚州文史學者朱善文先生自己所著書的名字。說他是我們的向導,其實并不準確,應該說他是我們的文化向導。在他的書中,他自我介紹的標簽是“紅學偵探”。
明朝開國前夕,朱元璋曾因“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國策一定江山。后來毛主席也借鑒這一戰(zhàn)略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開始進入備戰(zhàn)備荒狀態(tài)。為朱元璋提出“九字創(chuàng)基立國”戰(zhàn)略的,是一位名叫朱升的隱士。據(jù)朱善文先生講,他就是朱升的第19代傳人。
或許是家族歷史使命使然,又或許是揚州幾度繁華、幾經(jīng)劫難、幾番涅槃的歷史文化吸引,朱先生二十多年前開始研究揚州的歷史。而揚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被認定與《紅樓夢》血肉相連,并且在紅學研究中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
說揚州文化,莫若說是“運河文化”“鹽商文化”“紅樓文化”的賡續(xù)。
“紅學偵探”動用了朱先生身為警察偵查破案的全部智慧,他考察出《紅樓夢》里許多章節(jié)、地名、詩詞、言語、風俗和典故都與揚州有關:賈寶玉居住的怡紅院就是以瘦西湖的水竹居為原型的;書中所提到的智通寺,就是揚州東北郊的禪智寺;大觀園的原型就是揚州高旻寺的塔灣行宮;《紅樓夢》中許多詩詞只有用揚州話讀起來才押韻;《紅樓夢》中描寫的宴席就是淮揚菜系……
康熙皇帝南巡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兩淮巡鹽御史,并和鹽商們捐銀修塔建行宮接駕。曹家居揚州、南京六十多年,曹雪芹幼年隨祖父曹寅在任上,對揚州的風物人情素材駕輕就熟,信手拈來,皆成雅麗。
當然,朱先生并不是像波洛大偵探那樣“動動灰色腦細胞”靠推理就能破案的,實地走訪、實物取證加上史料分析才是他坐實結論的關鍵。
揚州南郊古運河邊、三汊河口有一個寺廟叫高旻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之一,不僅在國內(nèi)享有盛名,而且影響遠及東南亞各國。
順治年間,兩河總督吳惟華于三汊河岸籌建七級浮屠,以舒緩水患,起名“天中塔”??滴趸实廴文涎矔r意欲重新修葺傾圮的天中塔為皇太后祈福,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倡導兩淮的鹽商捐資修繕并擴建了塔廟作為皇帝的行宮。當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時,他登臨寺內(nèi)天中塔,極頂四眺,有高入天際之感,故書額賜名為“高旻寺”。 后來康熙第五、第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駐蹕于此。
清朝后期,高旻禪寺由于塔身倒塌日漸衰微。“文革”期間更是備受沖擊,佛像全部被毀,文物、法器被抄沒一空,僧眾被逐出寺門。
朱先生曾多次流連于高旻寺附近尋訪知情人士。幾經(jīng)周折終于被他找到“文革”時期幫忙銷毀文物的一名工人。據(jù)這位已經(jīng)須發(fā)皆白的老者回憶,當年有一些物品因為無法銷毀被散落地埋在不遠處的山坡上。
從此朱先生的走訪又多了一項內(nèi)容,就是掘地三尺。
也許真的是他和《紅樓夢》有緣分吧,有一天他挖到一塊漢白玉的門墩石和八塊古天中塔的塔磚。他花100元雇了個工人,把這塊重約150公斤的石頭和八塊塔磚運到了家里。當他仔細地用細刷刷掉上面沉積多年的泥土時,他的心怦怦地跳著——門墩石上一點點地顯露出了不可思議的圖案:“雞頭”。巨大的身子,長長的尾巴,這不就是古時候鳳凰的圖騰嗎?旁邊還有翠竹環(huán)繞,這一切不就是寶玉為黛玉那“千百竿翠竹遮映”的住所題名“有鳳來儀”的真實證物嗎?
“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薄都t樓夢》中多次提到“有鳳來儀”。曹雪芹借寫《紅樓夢》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實則隱喻祖父曹寅在揚州為康熙皇帝南巡修建高旻寺行宮,表面上是歌頌元妃省親,實際上是歌頌康熙皇帝“省方”,即巡視四方的意思。
凡此種種,《鳳儀揚州》的書中都有詳細注解:諸如“妙玉落難古瓜洲”——曹雪芹也曾風雪夜宿古瓜洲;諸如“黛玉故居鎖深巷”——黛玉父親林如海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原型,曹家在揚州的故居,在《紅樓夢》中被描寫成了黛玉居住的“瀟湘館”;等等。
我在歸程的火車上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心理狀態(tài)和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是同樣的,一把把鎖,一道道謎,一層層剝開。不堪棲止的時間之河下面藏著人類上下求索的謎底,隨著千年不斷流淌的河水,慢慢裸露呈現(xiàn)。
有鳳來儀,揚州這樣的城市,只有鳳來儀。
康熙皇帝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登上直聳云天的天中塔的,所以賜名為“高旻寺”,意即秋天高遠的天空。我們隨朱先生也是在這樣的一個天氣里來到了高旻寺。
古運河悠悠。幾度帝王繁華過,蓬草依舊。寥落古行宮,花自寂寞水自流。
并不是節(jié)假日,寺內(nèi)香客不多。寬闊的寺院正中有一座巨大的圓形建筑,走上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座供香客們燒香供拜的“大香?!?。據(jù)說這是全球所有佛家寺院中,體積最大的香爐。
雖是這樣,但與眾多寺廟不同的是,高旻寺卻是不賣香火的。進寺的人每人可以獲贈三支香,這份獨到的禪意,更是平添了一份清靜和素雅。
正是正午時分,三三兩兩的僧人在寺院內(nèi)穿行。
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據(jù)說就是當年的行宮所在地。屋檐上成群的白鴿在散步,飛起的大殿檐角依稀驕傲著皇家的尊貴,殿內(nèi)拈花微笑的高大世尊佛像散發(fā)著普世的光芒,照見我的微小。殿外,幾片黃葉被金色的陽光裹挾著,飄落在石階上,帶著淺淺的禪意在腳下輕躍。靜謐的光影變幻中,仿佛聽得見時間的聲音,看得見歲月的流淌。
《金剛經(jīng)》里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抵如是。
朱先生與高旻寺的上一任方丈德林長老是研究紅學的知己,因此我們在寺院里的造訪便有許多方便之處。寺院多處正在修建,百廢待興。
現(xiàn)任住持文龍長老命人將一處鎖著的朱紅院門打開。推門進院,儼然是一處與廟宇截然不同的園林景致。
高旻寺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寺廟。這邊院落里有個荷花池,池中有島,島上建有戲臺,據(jù)說也是作為行宮時為皇帝和隨從們看戲娛樂準備的。池的四周,奇花異木林立,假山怪石層疊。皇家園林的氣度與華麗都被隔壁繚繞的佛香與梵音幻化成靜謐平和,帝王的一袍光燦抖落,輪回與現(xiàn)實,亦在靜默里悄然完成。
高旻寺最著名的就是每年冬季的“打禪七”。要打十個“禪七”才算是完整的“打七”。來“打七”的人都說這里的磁場好,加持力強。寺院的墻上、禪堂內(nèi)的大柱上到處貼著毛筆手書的“念佛是誰”四個字。我每次走過時都對這四個字心生好奇,不解其意。直至后來去了上海,拜謁了上海的長橋老僧,從他那兒獲贈一本《來果禪師自行錄》,方知這是禪門泰斗來果禪師參的“念佛是誰”法。
念佛是誰?是我,是你?那么我是誰,你又是誰?
“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誰?”
沒有能念的我,也沒有所念的佛。
禪宗以參“念佛是誰”的話頭,逼令世人生起這種疑情。虛云、來果兩位宗師多年苦參,終于參透了生死。來果禪師的弟子德林長老中興高旻寺以來,隨機開示說法,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數(shù)千名四眾弟子,同參“念佛是誰”,追尋自己的“本來面目”。
青燈古佛,煙火人間。明了來處,早證菩提。
提及揚州,有幾個最妙不可言的字不能不令人嘆服,比如“瘦西湖”的“瘦”字,再比如,“揚州慢”的“慢”。
朱自清說瘦西湖:“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這樣俗’?!蔽覅s覺得是“俗得這樣雅”呢!
還有《揚州慢》這個南宋詞人姜夔創(chuàng)作的自度曲詞牌,一個“慢”字寫盡了揚州的夢。
揚州的夢里有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富庶與風雅,有一杯茶、一盤棋、一碗干絲的幸福與安逸,也有被“烽火揚州路”戰(zhàn)火和離亂摧殘的心靈記憶,以及無處安放的明清貴族遺老氣質和日漸式微的江北小城的落寞。
如今,揚州人的人性狀態(tài)被描摹成“幸福很小且容易得”——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家家崇風雅,書法兼古琴。一碗干絲一場戲,剃頭洗腳兩相宜?!?/p>
但是事物的兩面性任誰也無法用功利的屬性來定義它。
古詞中《揚州慢》的“慢”字,曾經(jīng)衍生出多少“曼妙”“蔓枝”和“閑散輕漫”來,而今用這個“慢”字來說揚州,可能就真的是它毫不虛構的正解了。
慢生活,這個當下被文青熱烈追逐的生活方式,如今已經(jīng)是揚州的真實樣態(tài)。
“人間最幸福之事,莫過于剃頭和洗腳?!钡臀镉?、重閑適、喜文藝,這些由慢生活拼成的時光零件,同樣在打磨著不老的歲月,打磨著揚州人的良善心性。
慢生活自然有它的優(yōu)越,它沒有被高速的現(xiàn)代生活帶離原有的軌跡,歷史文化遺產(chǎn)相比快速發(fā)展的江南保留得更好。揚州的老城區(qū)還保留著數(shù)百年前房屋的原貌,即使是新城區(qū),也很少見高樓大廈。人到揚州,便自動進入歷史的氣場。
而最能用“慢”字來觸摸揚州逝去的繁華的,當數(shù)揚州的器物。它們帶著前世的氣息,靜靜地看著過眼的繁華煙云,看著歷史與時間的和解。
都說“天下玉,揚州工”,我在揚州的老字號玉器廠給兒子買到一塊和田玉籽料,上邊刻有蝴蝶和蓮花,取意“福疊連連”。帶走一樣最能代表揚州風物的器物,對我來說,就如同感受這個城市的物性一樣,揚州會刻印在記憶里。
慢生活同樣包括早茶。
在著名的老字號“富春”飯店吃了一餐樣式繁多的早茶,在享受著唇齒之間“皮包水”的輕奢之際,不得不低嘆:曾經(jīng)敢于創(chuàng)造“揚氣”一詞的揚州人,那種骨子里的恣意與軒昂,真的是三百年前只是長江上一個小港口的上海所比擬不了的啊!
不明白身為揚州人的朱自清為什么那么不喜歡揚州,這可能是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既愛得深沉又對安逸得有些頹喪的故鄉(xiāng)無能為力的無奈使然吧!
是的,歷史給了古代揚州莫大的政治恩賜,又在近代收回;歷史給了古代揚州得天獨厚的交通優(yōu)勢,又讓這些優(yōu)勢隨近代化發(fā)展消失殆盡。但是今天,這個城市并不缺乏自我認同,她也并不需要過分依賴別人的認同而存在。
正如雷蒙德·卡佛曾說過的:“我們被生活罰出了場,正在為從頭再來做準備。”在揚州,我同樣發(fā)現(xiàn),相對于被時代甩在身后的落寞而言,這個城市的所有細節(jié)都在彰顯意欲變得更加現(xiàn)代、成功和摩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