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梅
一、案例背景:
一篇題為《初中生打車費用幾千塊錢,孩子過度消費,戳痛了誰的教育?》引起了我的注意。
學生如何消費?如何合理使用金錢應當成為家庭、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這就是財商教育課。
為此我在本學期開展以“消費與理財”的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活動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1、消費過程中有哪些不合理的現(xiàn)象;2、合理消費;3、理財實戰(zhàn)演練。
課堂上我給學生介紹了活動主題、步驟、預期效果。還通過《是什么讓一個9年的“月光族”開始理財?》的小故事解答了學生為什么開展此項活動的困惑。
二、問題描述
圍繞《消費與理財》主題活動,展開了討論、提問題、分組、分任務、做記錄等等。
可問題就出現(xiàn)了,初二年級有兩個同學小奇、小益,只要班空看見我就說:“理財,理財小故事,今天你理財了嗎?……”,我猜測他兩個對選擇活動內(nèi)容感到好玩、好奇才不斷的說,我只笑笑,沒有理會他們。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兩個一到下課時間就到我辦公室門口喊“理財、理財小故事,今天你理財了嗎?”還不時的敲門,我只要出去,他們就跑;更嚴重的情況一個在門口喊,一個在后窗戶外喊:“理財……理財……你干么呢,今天你理財了嗎?”很明顯他們把“理財”當成了我的外號。
期間我委婉地勸過他兩個,說你們喜歡理財,就寫幾個理財小故事吧!還故意幽默地說“我的話成了語錄、經(jīng)典了,你兩個時刻放在心上,真是好學生!”對待勸解,他們兩個不僅不醒悟反而更加囂張,依舊來搗亂、故意惹我生氣,影響我辦公!我很憋屈!對選擇了《消費與理財》這個主題活動,感到非常后悔,我開展這個活動有錯嗎?這樣的活動為什么能成學生嘲笑的把柄?我時常捫心自問、又時時反省自己!
可是這兩個學生還是常常來搗亂,這已經(jīng)成為他兩個課下的必備游戲項目!這種現(xiàn)象持續(xù)了一個多月,我的耐心也達到了極限,我終于忍無可忍了,不再沉默!把他兩個找到辦公室,訴說自己年齡大、工作辛苦,傷心到眼淚。我讓他們反思自己的行為,在電腦上看看國內(nèi)外的同齡人在消費與理財方面都有哪些行動?又讓他們了解國外的理財教育目標:如美國12歲能夠制訂并執(zhí)行兩周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yè)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yè),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實踐賺錢。猶太人規(guī)定十二歲以后: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yè)活動和理財活動。等等。要求他兩個好好思考思考,與地球村的同齡人對比對比,看看有沒有差距,換位思考一下要是你們是老師該不該開展這樣的活動?同時,對他們的錯誤行為,提出批評和教育。
他們兩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以后不再搗亂,還寫下了保證書,“理財風波”終于平息。
三、案例分析
雖然風波平息,我卻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難道是選題的方向錯了嗎?我不該組織消費與理財活動?帶著問題我探尋著答案?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進入信息化時代,學生疲于儲備知識,欠缺的是動手實踐能力。反觀國外的理財教育,日本從幼兒園中的游戲課中開始學習理財知識;東京證券交易所,還專門推出了學習股票知識的游戲軟件,學生在游戲中逐漸掌握操作方法和財經(jīng)知識,此活動從開展至今,已有2000多所學校運行這一軟件,近萬名中小學生和學前兒童學習了股票知識。
而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一方面家長讓孩子少碰錢,認為花錢、掙錢是工作后的事;甚至剝奪管理錢的機會,比如壓歲錢家長全部代管,或全部收回去,花錢只要向家長要即可。而另一方面學生對消費與理財知識知之甚少,在校園內(nèi)談關于錢的話題在學生看來似乎不正常,好像不是學習和活動的范疇,所以學生不注重消費與理財活動,拿著“理財”給我搗亂可以理解。這方面與國外理財觀念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國情不同,國外的經(jīng)驗不便全盤吸收,但培養(yǎng)學生的財富觀念和理財能力,讓他們在經(jīng)濟活動中從容應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是很有必要的。
四、結(jié)論與思考
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學生的視野不夠開闊,實踐活動比較匱乏,還需多開展的類似實踐活動,而家長在對孩子的財商培養(yǎng)方面也有必要適當學習和借鑒,同步提升消費理財觀,為學生步入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多與家長溝通,做到家校共育財商,不過度消費、不盲目消費,在真正做到理性而又綠色消費的基礎上,再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攢錢、儲蓄、嘗試理財?shù)哪芰Γ尰稹?、股票不再高不可攀、不再高深莫測,理財不再是一句空談、一句笑料!不再為理財一詞師生之間起波浪!讓理財像呼吸一樣自然而然!愿學生最終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獲,堅決杜絕不勞而獲懶惰的思想,真正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總之,希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家長、教師、學生乃至社會達成共識、讓孩子們真正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得到提升,最終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做有益于國家的棟梁之才!
(平陰縣欒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