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穎
由上海京劇院出品的新編歷史劇《春秋二胥》自2014年上演以來,就成為頗受關注的新編劇目之一,巡演數十場,還亮相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主演傅希如也憑借該劇中申包胥一角成功摘得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五年多來,《春秋二胥》歷經多次打磨,文本和呈現(xiàn)愈加成熟。2019年11月21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京劇《春秋二胥》“二改”專家修改會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圍繞“一改一演”的經驗成果以及“二改”工作的重點,從主角塑造、人物關系、戲劇沖突、劇情走向、音樂配器、舞臺美術等多個角度,對京劇《春秋二胥》進行了研討。
《春秋二胥》取材于司馬遷的《史記·伍子胥列傳》,講述了伍子胥與好友申包胥之間的故事。伍子胥本是受楚廷重用的忠良之后,家族無辜遭楚平王滿門抄斬,他逃亡吳國并踏上了復仇的不歸路。申包胥因放走伍子胥而獲罪入獄19年,卻在伍子胥率吳軍大敗楚國之際選擇誓死捍衛(wèi)國家。不同的選擇,導致兩人最終割席斷交、分道揚鑣。
伍子胥、申包胥的故事流傳千古,這兩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典型意義的傳奇人物,遭際不同、抱負各異,卻都具有丈夫義氣和英雄性格,尤其是他們身上所蘊含的悲劇特質,也引得歷來的創(chuàng)作者前赴后繼將兩人的故事搬上舞臺。新編京劇《春秋二胥》就是在研究歷史評價的基礎上,對這個古老故事進行了當代化的演繹,傳遞給觀眾關于仇恨與寬恕的思考,帶給觀眾對于人性的反思。
在表演上,《春秋二胥》也改變了以往戲曲中以老生演伍子胥的傳統(tǒng),而是以花臉行當來應工,與老生申包胥搭檔,形成“老生花臉”的組合,從而在唱腔和做表上,更突顯出兩位主人公在性格和行事上的不同。
在此次研討會上,編劇馮鋼介紹,從創(chuàng)作演出到“一改”再到“二改”,主創(chuàng)團隊對京劇《春秋二胥》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整。修改的重點聚焦于主要角色的塑造與完善上,尤其是針對之前劇目研討時在伍子胥這個人物的動作和心理狀態(tài)的挖掘上做了進一步的豐富,使關鍵事件中人物行動線索以及情緒變化的線索更清晰,主旨更鮮明。
與會專家對京劇《春秋二胥》的修改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尤其肯定了劇中第一主角轉變?yōu)樯臧氵@一處理是成功的,同時指出,申包胥的形象塑造尚需細致打磨。
上海京昆藝術咨詢委員會主任馬博敏認為,經過修改后第一主角由原來的伍子胥轉為申包胥,這樣的變化更抓住了劇作立意的初衷。申包胥能否在舞臺上立起來,關乎全劇的品格和內涵。作為第一主角,申包胥這一角色仍需好好開掘?,F(xiàn)在全劇在伍子胥的迷茫之中收尾,戲劇的沖擊力還不夠,建議結尾落在申包胥身上,可以通過申包胥身上體現(xiàn)的精神內涵升華整部劇的主題。
浙江省京昆藝術中心主任、浙江京劇團團長翁國生也說道,申包胥如果要作為第一主角,他的戲份還需要加強。這是一出心理劇,也是人物之間心靈的斗爭,申包胥的內心情感變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呈現(xiàn)。
山東省京劇院藝委會主任白云明說,這部劇伍子胥與申包胥的三次見面是重點。第一次申包胥來到軍營勸伍子胥回去,第二次淹城斷交,第三次是鞭尸之后二人分道揚鑣。從目前的呈現(xiàn)來看,申包胥的作為還不夠多,攻城、淹城都沒有阻止成功,下一步要考慮如何突出申包胥的主動性。
在劇情發(fā)展上,濟南市京劇院院長于鶴詠說,《春秋二胥》以史實為骨架,以人性為血肉,書寫了一部厚重的歷史悲劇,引發(fā)了對人性的深度思考。“一演”調整相比于前一版本,劇情更加順暢,舞臺呈現(xiàn)效果也更為突出。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秦華生指出,《春秋二胥》重新塑造了春秋末年兩位歷史人物,用當代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一歷史事件,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探索。但是歷史劇創(chuàng)作要充分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觀念,不能直接以現(xiàn)代的家國觀念去考慮問題。19年后伍子胥復仇攻城,申包胥在遭受19年牢獄之苦后,剛被釋放就為拯救楚國全力奔走,這不合情理。劇中應有前提和鋪墊,讓申包胥一系列的救國行為有合理的依據。
《劇本》原主編、編審溫大勇也認為,劇中申包胥入獄19年,出來后立刻義無反顧拯救國家,歌頌春秋大義,立意很好。但伍子胥與申包胥之間應有的情誼、恩怨、情感的撞擊等都被減弱了,這讓作品的悲劇色彩也隨之削弱,使該劇的主題趨向于簡單化。
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謝柏梁教授也談到,伍子胥19年來心心念念要報仇,報仇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仇家已死,失去了動力。歷史上,伍子胥是楚國人,歷朝歷代都是楚國的功臣,而吳王闔閭真正的目的是要吞并楚國,伍子胥助吳王攻打楚國實際上是擔上了滅國的罪名。他建議,當申包胥勸伍子胥時,應重點突出事件中的要害利弊,增強戲劇張力,人物形象也可以更加豐滿。
在舞美服化等二度創(chuàng)作上,專家們也提出了許多中肯的修改意見。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原團長李少波建議,配器、音樂和唱腔應一體化,整體音樂與唱腔風格要統(tǒng)一,忌三張皮。下一步最好再仔細打磨,爭取出一些好的能流傳開來的經典唱段。
北京京劇院一級作曲朱紹玉認為,該劇很好地遵循了京劇傳統(tǒng),唱腔布局合理。演出中,樂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配器需要統(tǒng)一,高潮部分的音樂爆發(fā)力不夠,缺少對比性。另外,在配樂和唱腔銜接的部分,弦樂要謹慎使用。
中國京劇研究所所長趙景勃指出,劇中的服裝還需注意與情節(jié)的契合度而變化。比如祭禮時,伍子胥和申包胥應加白衣,又如在城樓作戰(zhàn)時,楚昭王還是龍袍,至少要換上軟甲。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一級美術張旭表示,舞美雖然風格簡約,但還缺乏京劇的精致、典雅、唯美,道具制作稍顯粗糙、簡陋。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時長稍有些冗長,建議再壓縮篇幅,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
上海京劇院院長、《春秋二胥》項目出品人張帆表示,歷史劇是京劇的強項,但編創(chuàng)難度也巨大,感謝專家的建言獻策,上海京劇院將延續(xù)“看準題材就鍥而不舍”“七稿八稿”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讓《春秋二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