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與收款人不一致時如何認定借款人
文/嚴小霞
插圖/小宜
劉某與廖某系同事關系。 2017年5 月, 廖某因需資金做生意, 向劉某借款。 劉某于5 月30 日籌集了50 萬元借給廖某。 當天劉某轉入廖某指定的賬戶廖某松 (廖某侄子) 的名下, 廖某出具了一張借條給劉某, 借條注明 “今借到劉某人民幣伍拾萬元整, 借款人: 廖某。 ”同年9 月28 日, 廖某歸還劉某6萬元, 劉某出具了收條給廖某, 收條注明 “收到廖某人民幣陸萬元整”。 之后, 廖某未再歸還劉某欠款。 劉某向廖某催收欠款, 廖某拒絕歸還, 辯稱錢是打給廖某松, 實際使用者是廖某松, 應由廖某松歸還。
劉某應該向廖某還是廖某松主張歸還借款? 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 該筆借款實際借款人是廖某松, 該款的真正占有者和使用者是廖某松, 且50 萬元是劉某直接轉入廖某松的賬戶, 因此廖某并不是實際借款人, 劉某應向廖某松主張還款。
第二種意見認為, 劉某將借款轉入廖某指定賬戶, 完成了借款的給付義務, 廖某向劉某出具了借條, 故劉某應向廖某主張還款。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具體理由如下:
首先, 借款合同是否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 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生效的,依照其規(guī)定?!北景钢?, 廖某自愿向劉某借款, 并向劉某出具借條, 該借條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 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 合法有效。 因此, 劉某與廖某之間合法的民間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 其借款合同成立。
其次, 借款交付是否完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九條規(guī)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于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現(xiàn)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 網(wǎng)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wǎng)絡貸款平臺等形式支付的, 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 以票據(jù)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jù)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 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實際履行完成時?!睆纳鲜鲆?guī)定可知,借款交付可以是多樣的, 除現(xiàn)金、 銀行轉賬、網(wǎng)上電子匯款、 票據(jù)交付等交付方式外,還可以由雙方約定其他交付方式。本案中, 廖某口頭約定將借款轉入其侄子廖某松的賬戶,劉某按約定將50萬元轉入廖某松的賬戶, 其借款交付義務已經完成,雙方的借款關系生效。
最后, 借款人的認定。 認定合同主體不能突破合同相對性原則, 借款人應是出具借條的人, 而非收款人。本案中,借款合同是劉某與廖某訂立,且劉某已按廖某約定實際交付借款,因此債權債務的主體應為劉某與廖某。同時, 廖某于2017 年9 月28 日歸還劉某借款6 萬元, 劉某出具收條, 雙方的行為進一步印證了劉某與廖某之間的借貸關系。 故本案的借款人應為廖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