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國偉
我來到這間隱藏在熱鬧繁華街市中的新書店,它躲在縣城某個城市綜合體的四樓上,不像其他書店明晃晃地矗立在路邊,靜默如謎。
我推開門,這里顯得雅致、靜謐,與過去所見的書店大不相同。一盞盞小巧的黑色射燈掛在天花板的黑色支架上,投射出一片片暖黃、柔和的燈光。光所能照射到的地方,耀眼明亮。光被遮擋的地方,暗影重重,形成明暗斑駁的光影層次。書店各個角落擺放著一盆盆精致的花草,點綴著大自然綠色的氣息。
這個長方形書店除靠墻位置有書架外,在占據(jù)書店一半空間的左側,擺著十幾張一米高的書桌。有的書平躺在上面,有的書斜放在桌上一個個小書架上,但大都讓書的封面大大方方地面向讀者,一目了然。書叢中,還有幾尊半米高、用于素描的“大衛(wèi)”石膏像,以及精致的法國埃菲爾鐵塔模型,讓這一切頗有藝術感。
有些書架更有意思,做成一米多高的駱駝形狀,往左右兩側的木隔板放書,載書而行。有的書架做成樹形,不規(guī)則的樹枝向上翹起,書放在里面,一派欣欣向榮、向上生長的生機。這些譬喻足夠生動,暗含某種指向。在天花板的黑色支架上,懸掛著路遙等著名作家的簡約素描畫像。仿書法宣紙的長卷縱向鋪展在書店左側的黑色天花板上,呈現(xiàn)波浪般起伏的完美弧度懸在半空中,長卷上有濃墨潑灑的書法和圖像,營造飄逸的古風氛圍。
書店右側,有一半空間密集地擺放著多個長一米六、高兩米多的書架,每個書架有七、八層可供放書,直抵頭頂上的射燈。博爾赫斯說:“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樣子”。此刻,我確信。這些書架間空間狹小,只有一米來寬,高大的書架讓人看書直需仰視。在這里面轉悠,有點坐擁書城的味道,仿佛隔開另一個新世界,哪知外面商場的繁華與嘈雜。淺黃木紋理的書架,暗黃色的木地板,暖黃色的燈光,把書架上的書映得特別醒目。是的,這里的主角是書,是心靈之光,而不是其他任何物質(zhì)的一切。
令我意外的是,這里沒有任何學生教輔類的書,更多的是社科、人文、歷史書籍,尤其以文學類居多。這里有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但以現(xiàn)當代文學為主,并且還有許多當代外國作家作品。這里的書門類眾多,有推理、懸疑、科幻、哲學、作家作品全集、人物傳記、當代名家專柜等,我還找到一些在專業(yè)領域才能為人所知的書,這是其他書店所沒有的。
書架前方的另一半空間是書吧,擺放著十多套桌椅和沙發(fā),供人免費看書,但這里需要消費最低15元起的飲品,不算便宜。話雖如此,我常見學生來書吧,書店管理員也不會一定要他們消費。很多學生來這不是看書,而是復習功課,拿筆做題,有的甚至戴著耳機,享受這里環(huán)境的恬靜和舒適。我想起自己當學生時無處可去,跑到荒郊野外的石頭上讀書的場景,結果被風吹得喉嚨都沙啞了?,F(xiàn)在的學生,足夠聰明,條件夠好,他們找尋自己想要的學習生活。
書吧里學生居多,但我也見過一些妙齡女子。她們經(jīng)常從書架上一次性挑上好幾本書,點杯飲品,坐在角落看書,仿佛身上彌漫著山野般的寧靜。有的甚至帶著手提電腦,打開電腦編輯文檔,可能也在寫點什么。她們年輕、端莊、嫻雅,充滿都市氣息?;蛟S,她們也在尋找一種理想的生活,而這里給予她們想象中的元素和可能。
我還見過一對戀人,女子身材高挑,青春靚麗,皮膚白皙,穿著時尚,顯出幾分優(yōu)雅;男子比女子矮小,有些黑瘦,衣服簡樸,反差有些大。他們幾乎每天晚上都來書店看書,彼此很少說話,只是偶爾交流幾句。等到臨走時,兩人才開始云淡風輕地聊些什么,并不吵鬧。走出書店,我看見兩個人一路上心滿意足地手牽著手散步回家,這份愛情讓我有些好奇。這間書店,成了他們的戀愛場所,這是種更好的浪漫。
自從有了這間書店,有事沒事,我總喜歡進去走走、看看,但并非都看書。有時,只是喜歡這種舒坦的書香氛圍,置身其中,能喚醒對書的美好念想,喚醒心靈世界,而不只是現(xiàn)實生活。有一天晚上,忽然下起雨,我徑直趕往這間書店避雨。我無法回家,只好在書吧里坐下,找了一本汪曾祺的小說《受戒》陪伴。此時,書店沒什么人。在我頭頂上,亮著一盞鳥巢造型的燈,讓底下光影朦朧,略微昏暗。透明的落地窗外,天空一片灰蒙,雨越下越大,反而覺得書吧愈加寧靜。人們經(jīng)常吹捧“詩和遠方”,我倒覺得此刻就是,何需多遠、詩意,這是我想要的。
我并不著急,直到把《受戒》這篇短篇小說詳詳細細、反反復復地讀個通透,進入那個充滿江南水鄉(xiāng)意境的畫面,回味無窮。等我抬起頭,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已停,天色依舊陰著,起身興盡好回家,不辜負一絲一毫此行的時間和精力。
另有一次,我買了本美國作家教人寫小說的《這樣寫出好故事》。我來到收銀臺,一位年輕、陽光的小伙子給我結賬。
“你是老師嗎?”他突然問我。
“不是?!?/p>
“那你寫小說嗎?”
“沒有,主要寫散文,看看作參考?!?/p>
“我也喜歡寫點東西,能加下你微信嗎?”他望著我,露出企盼的神情。
我為之震動,居然還有這樣的年輕人喜歡寫作、看書,寫作是否能帶來什么現(xiàn)實改變,這點我最清楚。我一向不喜歡加陌生人微信,這次毫不猶豫。他說,寫作是他的一種美好幻想,很想寫點東西,只是知識儲備不夠,不知怎么寫。我告訴他,不一定要看很多書才能寫,現(xiàn)在就可以開始寫,留作基本素材當練習;可以寫觸動自己的東西,喜歡什么就寫什么,也可以邊看邊寫,借用現(xiàn)在書店的便利條件。他說,半年內(nèi)要看100本書。我很驚訝,佩服他的讀書量,我做不到。
我很奇怪,他這個年紀應該還是學生。后來,在微信上短暫交流得知,他今年才20歲,因為家里一些事休學一年,本想借此機會打工改變慘淡的家庭光景,沒想到現(xiàn)實很骨感,以至如今四處漂泊。他不是本地人,這間書店也是外來的。我沒再了解太多關于他的現(xiàn)實生活,這是尊重,也是底線。人世的冷暖和生活的艱難從來都很類似,我早就經(jīng)歷并深有體會。任何個人艱難的現(xiàn)實生活都是多說無益,一切只能靠自己。
他自嘲自己就像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說這個年紀有點尷尬,有野心沒實力。我說,我29歲才寫作,你現(xiàn)在才20歲還很年輕,只要去寫早晚會有收獲。他說,現(xiàn)在心態(tài)相對好一些,不急不躁,慢慢積累。我在他身上看到困境中的不屈和冉冉升起的希望。
我走出書店,只見書店外狹長的走廊上方,懸掛著十多個長一米多的塑料透明吊板,每個吊板上都鐫刻著各種選自書籍的名句,比如《阿甘正傳》: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么。這句話在此刻可真恰當,生活就是這樣。我抬起頭,走在這些文字下,仿佛穿越了時空通道,看到一個個獨特的精神世界,超越這平凡的生活。
我忽覺這書店,有種隱喻的象征。喧囂、繁華、苦難必然存在,但生活仍可以在艱辛平淡中染上一點色調(diào),并露出一絲微笑,就像那個年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