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學之路,就是我的讀書之路,我與苦難的抗爭之路,我歌唱與苦難較量的奮斗者之路,也是我對文學愛的堅守之路。我之所以成為作家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我多舛的命運;另一個是我喜愛讀書,書讀得多了,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
逆境使我奮斗
我出生在安徽太湖縣李杜鄉(xiāng)筆架山下一個小山村。筆架山是大別山向南的一條不起眼的余脈。皖河的一條支流從村邊悄悄流過,風景是很優(yōu)美的。貧窮卻在那里施展著淫威,我在那里度過的是凄楚寂寞的童年。
我降生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年月,母親生我在逃難的路上。我是母親的第五個女兒,前頭四個姐姐,因為家窮,生下不久,都送給了人家,其實是令人心碎的拋棄。父母打聽到誰家沒有小孩,就在漆黑的夜里,悄悄把嬰兒放到人家門口,然后躲到屋角后面,點燃一掛鞭炮,惹得村上的狗汪汪叫,嬰兒嚇得哇哇哭,沒孩子的人家抱起了嬰兒。送出去的四個姐姐,兩個被活活餓死了。我之所以幸免于難,這得感激我的祖母,她堅持要留下我,說留個姐姐,才能引來弟弟,給我起了個譜名叫純男,小名男伢。
我家祖上都是文盲,祖父是鐵匠,常年在江南貴池鄉(xiāng)下打鐵。父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想田都想黃了臉。我們那里屬于大別山老區(qū),新中國成立前夕,兵荒馬亂,山里的地主紛紛賣掉田地往外逃亡,祖父一下買下二十多畝便宜田,興奮過度,腦溢血死了。結果是給父親買了頂地主帽子,我便成了地主的女兒。我想上學,沒有讀書機會,只在夜校的掃盲班識得幾個字。直到我長成十六歲的大姑娘,才在鄉(xiāng)里小學老師的幫助下,走進校門,插進五年級。
我十分珍惜這個機會。1955年夏,我以全區(qū)第一名,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取了太湖中學,靠幾元錢的助學金和一些老師的資助,勉強升學。
我初中畢業(yè),父親的肺結核病一天比一天重,母親又因缺乏營養(yǎng),雙目失明。因為我是地主的女兒,學校不敢忽視階級路線,停止給我助學金。雖然我的學習成績總是班級第一名,可我仍然不得不終止學業(yè),到安慶市來當學徒工。每月只有十二元錢的生活費,我還要省下五塊錢接濟家里,每天吃五分錢的蘿卜角??善D苦的生活并沒有扼殺我的求知欲,我看一切能夠找到的書,不放過任何一個自學的機會,上函授,讀夜大。安慶市圖書館是我最愛去的地方,我?guī)滋炀腿Q借一本書,我認認真真寫讀書筆記,知識的甘霖潤澤著我痛苦的心靈。我在三家小工廠一待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多么漫長啊,地主女兒的帽子,在強調階級成分和階級斗爭的大氣候下,就是一塊沉重的石磨壓在我的頭上。我飽受冷漠和歧視,不管我如何努力工作,我的工作如何出色,但好事沒有我的份,運動一來我就提心吊膽,害怕有什么禍事突然降臨。但這二十年,也是我豐富自我,提高自我的二十年。我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寫了成麻袋的讀書筆記,為我后來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和人生體驗。我也因此認識到逆境是老師,認識到苦難是天賜的禮物,這段人生經歷,也成為了我一筆無價財富,讓我終生享用不盡。
我的第一本書
1976年,我患了重病,做了大手術,身體虛弱。幾經周折,于1978年調到了安慶市圖書館,當了古籍管理員。這時我已是四十一歲的人了,膝下兩兒一女,家務繁重。但為了能自由航行在書海里,我啃起了生澀的古文,像小學生那樣,向老先生請教,將詩詞、文段抄在卡片上,隨時帶在身上,供上下班路上背記。到了1981年,我已讀了較多的古籍,開始萌生為巾幗才女立傳的念頭。當我搜集相關資料時,發(fā)現了一個歷史現象,為人類生存和繁衍做過偉大犧牲和貢獻的才女,在歷史的星空中卻是那樣的稀疏和黯淡,歷史的塵垢和世俗的偏見淹沒了她們。我為之感到憤憤不平。就在這時候,常來圖書館看書的李帆群老先生告訴我,有個才女叫潘玉良,可以一書。
潘玉良的身世在我心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最激勵著我的是她這樣一個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婦女,竟然能成為世界藝術之都巴黎的知名畫家,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這個升華了的過程,浸透著奮斗的血淚。這股殷紅的血,似乎涌進了我的心房,和我的血液融為了一體,我不能自已了,我決定寫她。
但她生活過的地方跨度大,從揚州到巴黎;經歷的時代是那么漫長,從辛亥革命到粉碎“四人幫”;身份的變化充滿傳奇,從孤女到藝術家。這對我來說,寫好她難度很大。歷史的,地理的,民俗的,文學的,藝術的,美術的我所掌握的種種知識,在寫她時都感到不夠用。而我所掌握的潘玉良的材料也很少,我所了解的不過是潘玉良的一個粗略的輪廓。我既沒條件去采訪她的親戚故舊,又沒條件去看看她足跡所至的地域,我只能到書海中去求索。多讀書,拜能者為師。凡是她所到過的地方,我都得去研讀那里的史志、游記、民俗,了解名勝古跡、城市建筑,比如里昂的絲織業(yè)、巴黎的藝術、羅馬的頹垣殘柱。哪怕文中只提及一筆和她有關的事,我都得去翻閱大量資料。
倒霉的是,我的眼睛這時出了毛病。醫(yī)生檢查出三種病:雙目視神經疲勞癥,眼底黃斑部分陳舊性病變,眼壓升高。醫(yī)生建議不要再看書??晌也荒懿豢磿?,眼睛痛得全身痙攣無法控制時,我做做按摩又繼續(xù)工作。這一切又只能在工作之余和晚上進行。我在燈下坐到十一點,直到眼睛什么都看不見為止。早晨四點我就強迫自己起床。那時正值1981年嚴冬,我體質不好,老感冒,從熱被窩里起來,就噴嚏不斷,鼻涕眼淚潸潸而下。愛的力量讓我堅持下來了。所幸的是,我喜歡美術,曾經讀過一些美術作品和美術史,為我寫潘玉良提供了基礎。由于我沒有辦法掌握傳主的生活細節(jié)和她的真實內心和情感,我只能采用小說的形式來刻畫她。這是我第一次嘗試著寫小說,又是以真人真事為素材的傳記小說,雖然我還不知道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只是由于愛,愛文學,愛筆下的人,愛一個與苦難搏斗的頑強靈魂,就那么隨著感情流淌寫下去,以至于不能自已。
但我有個設想,要讓她在每一個人生關口活過來,讓她喊出我的心聲:世界上沒有征服不了的困難,人類的命運可以通過抗爭來改變!條件差,基礎薄,不足餒,只要有個崇高的目標,堅定的意志,執(zhí)著追求,刻苦進取,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這東西就是人生存在的價值!命運只能在有志者的追求中被掌握!人生只能在求索中閃爍光輝。當然,也并不排除機緣和條件。即使終生追求而不得,也能在求索中留下深深的履痕,在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抱恨。
這是我在《畫魂——潘玉良傳》中歌唱的主旋律。盡管我的歌喉音色不夠柔美,有些沙啞,缺乏藝術魅力,但這支主題歌卻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應和,形成了一股潘玉良熱。數十家電臺連播,并改編成廣播劇演播?!段膮R報》《中篇小說選刊》等二十多家報刊對我的作品轉載連載,省文聯和《清明》雜志社聯合舉辦了座談會,《文藝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安徽日報》《社會科學》《清明》等報刊,發(fā)了各種相關評論文章50多篇。我的這個作品獲《清明》文學獎一等獎,收到3000多封讀者熱情洋溢的信。寫信的人有老教授、僑屬、工人、農民、大中學生、知識青年、圖書館管理員、離退休干部、文壇前輩、著名作家,還有囚犯。有的讀者給我寄書、寄畫冊、寄郵票。書法家、畫家給我贈寄他們的作品。有讀者在節(jié)假日給我寄夾有錢的匿名掛號信,說是給我的慰問費。還有人千里迢迢帶著他們奮斗的成果和禮物專程來看我。潘玉良的奮斗精神激勵了很多底層人們去奮斗。比如河南駐馬店一位叫石淺的讀者,當時她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下放到一個小工廠,感到人生無望,悲觀情緒到了極點,她偶然間讀到《畫魂——潘玉良傳》,頓覺眼前一亮,她覺得她的處境比張玉良好多了。她喜歡寫字,決定苦練書法,后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駐馬店書法協會主席,黃淮學院教授。她把她通過不懈奮斗取得的成就歸功于我的作品,說沒有《畫魂——潘玉良傳》就沒有她的今天,多次千里迢迢來看我。前年,她得悉我舉辦畫展,攜著全家和同事,開著兩部車,來出席我畫展的開幕式。像她這樣的讀者很多,他們以潘玉良為榜樣,把苦難踩在腳下,通過奮斗努力,在各自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以為,一個作者最大的幸福,不是賺了多少稿費,有多么高的名頭職位,而是他的作品能給讀者人生一點啟迪,就是對一個作者最高的獎賞。我感激他們,深愛他們,他們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心中的上帝。
接著是十家電影廠爭相組稿,最后由上影廠和臺灣金鼎影業(yè)公司將我的《畫魂——潘玉良傳》搬上銀幕,以黃梅戲、話劇、滬劇、歌劇改編的形式搬上了舞臺。六種不同畫家創(chuàng)作的潘玉良連環(huán)畫先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臺灣海風出版社、臺灣正展出版社、珠海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等出版了17種不同版本。2004年8月,韓國漢聲研究所翻譯出版了韓文版。在該書首版二十年后,北京亞環(huán)影音公司將其改編成30集電視連續(xù)劇搬上了屏幕。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連續(xù)劇,盡管執(zhí)導的都是海內外知名大導演,出演的皆為大牌明星,在藝術表現方面可圈可點,可無不閹割了我原作的靈魂和主題,我深感遺憾。
在苦難中跋涉
《畫魂——潘玉良傳》使我這個生活在長江邊上默默無聞的女人,有了為大眾所知的名氣,但也為我拉開了另一道人生的帷幕,讓我感受到了女子成名的種種莫名壓力。自作品產生影響后,種種流言就一直圍繞著我,什么“《畫魂——潘玉良傳》不是她寫的呀”,什么“百分之八十是抄來的呀”,甚至,來自美術界不同畫派的爭論和對立,也禍及到《畫魂——潘玉良傳》。一時間,我陷入了無邊的痛苦和迷惘之中。我甚至萌發(fā)了將來要寫一部《傳外傳》的長篇,素材倒是異常生動豐富的,讀者也許難以相信是生活的真實,可它的的確確發(fā)生在我的生活中。
我沒有氣倒在委屈和痛苦里!我想的是讀者希望于我的,是不斷讀到我的新作,我不能辜負他們。有了新作,謠言就會不攻自破。我在最寂寞的日子里,寫了一部十一萬多字的長篇小說《她被遺棄了嗎?》,在讀者中產生一些影響。我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其中有位鄉(xiāng)村小學教師,結婚前夕被女朋友拋棄了,他受不了這個打擊,在給我的信中寫道:“……一股憤怒的火焰油然而起,氣憤時,我便產生了錯誤的念頭,你不讓我幸福,我也不讓你快樂。在這危在旦夕之時,同事們發(fā)現了這一苗頭,他們無不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導我,其中一位老師及時推薦了您發(fā)表在1984年第3期《新苑》上的《她被遺棄了嗎?》一文給我看。深夜十二點了,我翻開《新苑》。起初,我怎么也看不進去。讀著,讀著,我這個從不輕易掉淚的小伙子淚水簌簌地往下掉。松泉這個善良的忠于感情的小伙子叫我肅然起敬。竹芳那顆閃著金子一般光彩的心靈以及她那堅強的意志叫我無地自容。同是人民教師,為什么竹芳的胸懷是那么寬闊,而我怎么那么狹窄呢!我被竹芳那高尚的情操感動了。看完一遍,又看了第二遍。我想通了。我要感謝同事們的好言相勸,更要感謝您,感謝您筆下的竹芳在我糊涂時讓我懸崖勒馬。竹芳她是我今后生活中的楷模,她是我在社會這所學校的老師。石楠同志,您的《畫魂——潘玉良傳》曾震撼過我的心,您的《她被遺棄了嗎?》又救了我的命,謝謝您,請您接受我深深的敬意,因為您對我有救命之恩,您是我的再生之母!”
這封信震撼了我,也極大地鼓舞了我。一個作者,能有比他的作品給予讀者人生道路一點啟迪,點燃讀者人生希望而感到的更大快樂和幸福么?這是一個寫作者人生最大的快樂,一切委屈、誤解和苦難與這種快樂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繼之,我又寫了部十二萬字的長篇小說《裸雕》。寫的是女建筑師施惠和一批改革者與種種反改革勢力進行的錯綜復雜艱苦較量的故事。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將這兩部小說結成一集,為我出了第一本長篇小說合集《棄婦》。
1984年,我就開始搜集資料,準備創(chuàng)作長篇傳記小說《寒柳——柳如是傳》。
柳如是是個被歷史的枯枝敗葉掩埋了三個世紀的名女人,一個才艷蓋世的名姬、詩人、愛國志士,一個被當時道學家詆毀,又遭后世輕薄者誣誹的女人。她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亂世,特定的歷史時代造就了她,她從一個名妓的婢女,故相的小妾墜入風塵,征歌肴酒,追求愛情的幸福和人格的獨立,嫁給江左文壇泰斗錢謙益,成為絳云樓文藝沙龍的女主人,最后殉難。我不可能有這樣的直接生活,只能去間接感受。但由于清代的多次禁書、毀版和兵亂,散落在明清著作中關于她的記載也隨之灰飛煙滅了,尚存的也像一把砂子散落在汪洋大海之中。為熟悉了解她生活的那個時代,我像大海撈針那樣,在閱讀中去搜尋散佚的一枝半葉,有時在幾十萬字中也找不到有關她的只言片語。在沿著她足跡采訪的過程中,我吃盡了苦頭。我到江蘇吳江盛澤鎮(zhèn)采訪時,正遇大雨,道路泥濘。我因拉肚子兩天沒吃沒喝,下了車,兩眼發(fā)黑,若不是旅伴相扶就要栽倒在地上。稍作休息,我又強撐著去尋訪柳如是的遺跡?;氐教K州,我仍很衰弱,朋友們勸我等病好了再去常熟。在常熟,我日夜奔波在圖書館、文物處和名勝古跡之間,夜里就上知情者家中。我苦苦經營了四個年頭,四易其稿,終于在1988年7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寒柳——柳如是傳》。
《寒柳——柳如是傳》出版后,《文藝報》《光明日報》《安徽日報》等十多家報刊發(fā)表了評介文章,評論家們給予了首肯。著名學者馮英子讀后第一個把它推薦給讀者,在《新民晚報》讀書版上發(fā)表了《美哉!寒柳!》的評介文章。安徽廣播電臺把它錄制成長篇連播節(jié)目,全國幾乎所有省市電臺都連播了,并在全國優(yōu)秀連播節(jié)目評獎中,我的作品被評為一等獎。紅樓夢學者馮其庸先生在杭州書店買了一本,讀后吟詩一首,題作《詠寒柳》,并寫成書法作品,托人帶給我,我們也因《寒柳》而相識,成為忘年友。很多詩人詠過《寒柳》,我收到了數量可觀的贈詩。該書在出版十六年之后,作家出版社將其收入到“精致女人”叢書之中,改名《一代名妓柳如是》。
我寫的第三部長篇傳記小說是《美神——劉葦傳》。它是《畫魂——潘玉良傳》的姊妹篇。劉葦教授和潘玉良是上海美專的同班同學。早在1982年歲末,就有讀者來信推薦我寫她。1983年春,為修改《畫魂——潘玉良傳》,我和上海滬劇院《畫女情》的編導結伴第一次訪問她。1984年,我為寫《寒柳——柳如是傳》,沿柳如是的足跡采訪,途經杭州,第二次拜望她,在杭州和她談了一天。1985年12月初旬,我穿過鵝絨大雪,第三次去看她。此次是專題采訪,我就住在她家,與她同床而臥,同桌而餐,不知者會誤以為我們是久別重逢的母女。我們焐坐在被窩中,娓娓而談。此次,我還訪問了浙美的部分教授、講師和她的學生們。1986年8月,我又專程去上海訪問她抗戰(zhàn)時期的一些學生。他們得知我的來意后,激動不已,邀集了在滬全體同學,為我回憶他們和恩師相處的歲月,為我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第一手素材和生活細節(jié)。劉葦先生一生從事美術教育事業(yè),抗戰(zhàn)中在重慶結識鄧穎超,加入中國共產黨,教師于她,不單是一種職業(yè),還是信仰,如同宗教,她亦如皈依的圣徒。她又是母親,她的愛如同乳汁,汩汩地無盡無止地流淌了63個春秋,注入了數代學生的肌體。在輝煌的群星中,她算不上最明亮的一顆,但她一直在發(fā)光——燃燒自己發(fā)出的光!她的生命之燈,照耀著航海者的旅程。她把一生奉獻給了創(chuàng)造美的人,奉獻給了構筑美的事業(yè)。她普通而又偉大,平凡而又光耀,她是一位平凡的偉人。該作成書后,于1988年5月由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
1988年,我出版了兩部長篇傳記小說,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被選為安徽作家協會副主席、省政協常委,還被命名為安徽省勞動模范。我更不敢懈怠了。這一年,我相繼收到了幾位昆劇學者和教授的信,他們推薦我寫著名昆劇演員梁谷音,說她是群星薈萃的大上海第一個獲得“梅花獎”的演員,她身世的傳奇色彩決不遜于潘玉良。我回信給他們,表示我要在充分了解梁谷音之后,才能決定寫與不寫。況且,我沒有昆劇的知識。他們中的一位即給我寄來他研究昆劇數十年的資料和評介梁谷音表演藝術的剪報,一位曾經采寫過梁谷音的老報人,主動為我的采訪牽線搭橋,并安排好我的食宿。那時梁谷音正處在人生盛年,藝術創(chuàng)作的黃金季節(jié)。與她這個年齡段的藝術家比較,她的藝術水平的確不凡。但引發(fā)我心靈震顫的并非這個,而是不公平的人生、不平等的競爭緊扼命運咽喉時,她卻不甘屈服進行奮爭!她是歷史反革命的女兒,建國初期她的父親已伏法,年僅二十九歲的寡母除了有點文化別無其他,怎能養(yǎng)活五個兒女?母親只好把她們姊妹統統送人,帶上一個遺腹子遠走他鄉(xiāng)謀生。九歲的梁谷音被浙東一個尼姑庵收養(yǎng),她那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給了她走向藝術的機緣。但在極左政治氣候下她被列入另冊,她父親的問題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她,猶似掙不脫的十字架,沉重地壓在她身上。不管她多么刻苦,她的藝術多么有特色,表演多么出類拔萃,但在藝術貼了政治標簽的時代,她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平等于她也就更具有價值,她也就越發(fā)奮爭,明知是沒有平等的競爭,她還要競爭。我的心和她的心在這里撞擊出火花,引爆出強烈的共鳴。1990年我完成了《從尼姑庵走上紅地毯》。1991年2月,這個作品被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這個作品出版后很受讀者歡迎,也受到評論家的關注,《文藝報》等報刊發(fā)了評論,兩個月后又印了第二版。也是1991年的3月,臺灣海風出版社出版了《畫魂——潘玉良傳》繁體字豎排版?!懂嫽辍擞窳紓鳌肥艿脚_灣和海外諸多讀者的歡迎。著名作家蘇雪林、張漱菡撰文評介,臺灣兩家電臺錄制成長篇小說節(jié)目連播。諸多留學歐洲研究生、博士生和臺灣藝術院校的研究生都以研究潘玉良作為畢業(yè)論文。《畫魂——潘玉良傳》后又兩次改版再印。2003年,臺灣正展公司還出版了《畫魂——潘玉良傳》插圖珍藏本。
我在完成梁谷音傳后,就著手寫《一代名優(yōu)舒繡文》。
我萌生為舒繡文立傳之念,發(fā)端于一位朋友的信。他受托編輯一本以著名藝術家生平事跡為內容的書,求助于我,約我寫名列其間的舒繡文??晌页酥朗胬C文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外一無所知。雖然只是寫幾千字的短文,但對于不熟悉舒繡文的人來說,絕非易事。雖然資料難覓,但我不能拒絕朋友。
那時我正在寫梁谷音,我邊寫邊搜集資料,逢人就求助,又給各地朋友寫信,得到了四面八方朋友的熱情支持。曾任《新民報》總編輯的趙純繼老先生,從一篇書評中得悉中國文史出版社曾出過一本《著名表演藝術家舒繡文》,立即郵購來一本。他拄著拐杖,吃力地攀上我家的樓梯,親手把這本書送給了我,鼓勵我說:“舒繡文對中國話劇和電影藝術作過卓越貢獻,世人不應忘記她。我相信你一定能寫好她。”我捧著這本書,感動極了。
這是一本紀念文集,收進了舒繡文生前好友田洪、歐陽山尊、黎莉莉、姜椿芳、陶金、吳茵、趙韞如、呂恩、葉子、李婉芬、洪逗等藝術大家以及她的兒子兒媳的懷念文章和曾見于報端她自己的文章、自傳。就是這本書,引我認識了她,使我順利地完成了她的“傳略”??晌乙猹q未盡,一種莫名的東西沖撞著我的心,不能平靜,繼續(xù)搜集資料,準備為她寫部長篇傳記文學。
1988年10月間,我的電影文學劇本《女畫家潘玉良》獲上海電影廠、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會慶祝建國四十周年電影文學劇本征稿大獎,我去上海領獎。恰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在上海演出,人藝是舒繡文人生旅途最后的驛站。在上海電影局和上影文學部的支持下,我不僅采訪了她前半生的朋友和同道,也采訪到了她后半生的同事和朋友。他們無不帶著深深的眷戀和懷念頌贊著她。在我采訪的經歷中,從未遇到過對一個曾經是合作者的人如此異口同聲的頌贊。
我獲得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仍不敢動筆。她是一顆光芒四射的巨星,時代造就了她,我還需要研究她生活的特定時代,特定環(huán)境,她探求藝術的足跡,我必須研究中國話劇運動史、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中國革命史和抗戰(zhàn)時期的銀幕和舞臺,以及對她藝術道路產生過影響的人。她的傳記,應該是中國話劇史、中國電影史的一個側面,也應是一代名伶生活的縮影,我獲得的素材還遠遠不夠。很多師友又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我讀了田漢、陽翰笙、郭沫若、洪深的文集、回憶錄、影劇名人傳記和研究他們的作品,比如《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中國電影家列傳》等等,使我初步了解了繡文周圍的人,熟悉了那個時代。我是帶病寫這本書的。我從上海采訪回程的船上膽囊炎復發(fā),后來又禍及心臟。我利用輸液的時間構思,每天只寫一點,多坐一會兒心房就發(fā)顫,寫得非常艱難,以至于不止一次地想,也許寫不完就要追她去了?!吨貞c晚報》第一副總編輯劉紫英在上海開會,聽說我在寫舒繡文,立即給我寫了封熱情洋溢的信,說重慶人民一直懷念舒繡文,要我給她連載。我剛寫到抗日戰(zhàn)爭,距完成全稿還有一半。她卻說沒寫完不要緊,先刊前半部。我思索著,先刊部分,聽聽讀者意見,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連載結束,該報刊載了戲劇史專家石曼先生寫的《致石楠》的文章,給予了充分肯定:“此間熟悉舒繡文的同行們看了,無不贊揚說:這就是舒繡文?!蔽铱嗫嘧穼さ木褪撬囆g地再現她,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藝術形象就是她。這個評價太讓我感動了。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鼓舞著我要努力完成全書。這年仲夏,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編審張健女士借到黃山開會之機,專門來組稿,要我一定把這部書稿給她出版,表示一定要把書出得漂漂亮亮。我受到了更大的鼓舞,終于在與疾病的抗爭中完成了全稿。八十八歲高齡的陽翰笙先生又為我這素昧平生的人寫了情真意摯的序言,這本書于1992年5月出版了,果然出得不俗,是我已出版的書中第一本硬殼精裝書。這本書獲得了全國城市報紙連載作品評獎委員會授予的特等獎。
我從寫女性轉向寫男性發(fā)端于1988年。
這年盛夏,安徽藝術學校老校長慶勝先生寫信給我,推薦我為著名畫家亞明寫部文學傳記。我知道亞明還是六十年代初。那時我從田間走進城市,從眾多的書刊目錄中選訂了《美術》雜志。這對一個月工資只有十二元的學徒來說,無疑是個奢侈的選擇??晌覅s因此知道了許多畫家,也知道了亞明。使我久久記住亞明的是他的《貨郎圖》。那群形神兼?zhèn)涞泥l(xiāng)村婦女生動活潑的群像,就像刻在石板上的圖畫那樣印在我腦海里,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推薦。同年深秋,我到合肥出席《清明》雜志創(chuàng)刊十周年慶典,慶勝和省政協文史辦的朋友,為了給我提供一個不受干擾的采訪環(huán)境,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從南京接來了亞明。
亞明語言幽默豐富,狀物擬人,惟妙惟肖。觀他作畫,縱橫恣肆。我們在一起談了一周。我在完成舒繡文傳后,就開始為撰亞明傳作準備,搜集資料,研究他的繪畫和文章,整理談話錄音,補充采訪。1991年春天,梅花盛開時節(jié),我專程去了南京,在他家住了五天,和他夫人同室而臥,與他全家同桌而餐,近距離地觀察了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家人和友人。我還采訪了著名作家顧爾鐔、劉坪,著名畫家陳大羽和江蘇畫院的部分畫家。亞明的形象在我眼前越來越鮮明了。8月3日,我吟了首小詩,記述寫傳時的情景和心境:
兩度寒暑兩度秋,
伴公歡笑伴公愁。
為求真魂與真相,
不施脂粉懶梳頭。
1992年春天完稿后,我請老伴以毛筆小楷抄清,慶勝先生派其女親往蘇州東山,送到亞明手上。他不僅審閱了全稿,還作了逐字逐句的斟酌、審定,并用專紙寫下了萬言建議和修改意見,我也不愿這本小書給他帶來麻煩。根據他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修改,刪去了可能惹禍的地方。定稿后,恰逢安徽省政協的《江淮文史》創(chuàng)刊向我約稿,我寄去兩章,編輯看后決定全文連載。全稿載完,1995年12月出版,題為《回望人生路——亞明的藝術之旅》。
我的第二個男性傳主是藝術大師劉海粟。
1990年春,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江曾培先生寫信給我,說他們計劃出版系列名人傳記,正在出版的有《巴金傳》《冰心傳》《賀綠汀傳》,美術界擬出版《劉海粟傳》。問我可有興趣寫。我感到很榮幸,同時又覺出這重托的分量。我遲遲不敢作復還有一層原因,劉海粟是中國新美術的一代宗師,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國現代美術史。而且已有人給他寫過兩本傳記,若不能突破,我寫又有何意義?我雖然認識劉老,也有過傾心的長談??蛇@對于認識了解一個人,只是霧中觀花,還很不足。但我想,若能得到他的支持,或許我有可能完成任務。但此時他正在世界各國游歷。江先生又來信問,并說,希望我把劉傳寫成一部純文學的傳記,并給我選了位經驗豐富的老編輯擔任這本書的責編。我說興趣是有,但信心不足,我請他們社給劉老寫封信,征求他的意見,看看他是否同意我來寫。
我在等待劉老意見的同時著手搜集資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很多人給我潑冷水,勸我放棄這個選題。說什么的都有。一位我很崇拜的文壇前輩關切地對我說:“你在張玉良傳中歌頌了劉海粟,因此引起了爭議,你吃了棍子,還不吸取教訓。劉海粟是個敏感人物,這個人物不好寫呀!”
猛然之間,劉老已不是我要研究的對象,而是和我融合了,我心里陡地躥起一股反抗之火,把我的心燒得好痛好痛,也燒得我堅定了信心和勇氣。我激動得心都發(fā)顫了,過去我筆下的人物,無不是被誤解的苦難者,為苦難者立傳,早就成為我終生的選擇,這不正是我為之痛苦尋覓寫《劉海粟傳》的契機和角度么?我提筆給劉老寫信,想把我的想法告訴他。信未寄出,劉老在洛杉磯委托義女慕慧君給我寫來了熱情洋溢的信,說他相信我寫的傳記一定有新的突破。他同時還寄贈了他剛剛出版的大型書畫集和他在美國弘揚民族文化活動的剪報資料,并告訴我他回滬的日程,約我作竟日之談。這給我心里蓬生的火苗添了油。
在此以后,他的家人又陸續(xù)寄來了他近年的全部著作、談藝錄、年譜、傳記等等。劉老無不親自題字簽名,還有他們搜集的報刊資料復印件。許多朋友都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我還閱讀《世界美術史》《西方美術史》《西歐近代畫家》、印象派、歐洲藝術、《米開朗基羅傳》《梵高傳》《達爾文傳》《申報》《辛報》《中央日報》以及歷代畫史、畫論,各種美術書刊,合計數千萬字。他的人生像滄海一樣,他十七歲創(chuàng)辦上海美專,獲得“藝術叛徒”稱號。為捍衛(wèi)新興藝術,他與殺人如割韭的軍閥孫傳芳論戰(zhàn)。為了中國的文藝復興,他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雨和苦難。他三十歲就被法國藝術評論家稱作中國文藝復興的大師,他創(chuàng)造了很多的藝術珍品,享譽世界??伤囆g家的超前意識是難以為普通人所接受,誤會像影子一樣不肯離開他,他成了現代中國畫壇備受爭議的人物。
一個人,不管他是誰,不被理解總是痛苦的??蓜⒗蠌臎]因誤會而氣餒、而沉淪。地獄之火反把他冶煉得更堅強,他不止一次地對我說,何謂丈夫?丈夫就是在別人活不下去的環(huán)境中活著,又不喪失人生信念和高尚氣節(jié),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這本書海外版題作《滄海人生——劉海粟傳》,1994年10月由臺灣地球出版社出版,50萬字。上海文藝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了35萬字的修訂本,題作《劉海粟傳》。作品出版后,反響不錯,上海文藝出版社于1996年3月14日在滬舉辦了《劉海粟傳》研討會。文藝界學術界的權威學者、評論家徐中玉、錢谷融、張德林、谷葦等出席了研討會,一致給予肯定和好評,《上海文匯讀書時報》《新民晚報》《人民日報·華東版》以及《澳門日報》等都發(fā)表了評介文章。安徽人民廣播電臺將這部作品錄制成長篇連播節(jié)目參加全國連播節(jié)目交流,已有十多家省市電臺播出。
1995年是我的第二個豐收年,散文集《愛之歌》,收入“中國當代作家自傳體叢書”的長篇自傳體小說《不想說的故事》和《百年風流——劉海粟大師的友情和愛情》,都在這年出版了。
1995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立翔先生打電話給我,說他們社擬出版一套“花非花”歷史小說系列,選目為歷史上的著名女性,特邀約女作家來寫,要我寫名列其間的陳圓圓。我欣賞他們的創(chuàng)意和富有詩意的叢書名,可我的寫作計劃已定,準備工作也已做好了,就要著手開寫了,不想放下正要做的工作。況且我對陳圓圓這個歷史人物沒有研究,只知其名,不知其事,我把我的想法告知了他,請他另請高手??伤幌敕艞墝ξ业南M托判?,表現出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敬業(yè)精神,不斷來電話,宣傳他們的構想和對這套叢書所寄予的希望,又給我寫信,寄贈他們裝幀考究的新書和陳圓圓的資料,說他們社將以大投入來制作宣傳這套叢書。他有信心讓作家們滿意,一再請求我給他一個合作的機會。我被他的真誠和敬業(yè)精神感動了,答應先研究研究陳圓圓的資料再說,他馬上又給我寄來了陳生璽先生箋釋的傳奇《滄桑艷》,并在信中說,這些材料更接近陳圓圓本人本事,更接近當時的典章制度和歷史氛圍,而這在前人的同類創(chuàng)作中是很難做到的,要我不必為前人已寫過陳圓圓而擔憂,并鼓勵我說,他相信我能夠把陳圓圓寫好。
推辭不掉,只好接受下來。我一面研究陳圓圓的事跡、她所生活的時代、她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一面構思。我就這樣穿過時間的隧道,走進了明末清初那個激烈動蕩的時代,走進了陳圓圓的生活。六個月里,我與她朝夕相隨,命運與共,同悲同喜,同愛同恨。我寫她的聰明美麗,寫她倔強的內心,寫她體現自身價值的艱難人生,寫她令人悲泣的命運。我從她這個封建時代弱女子的身上,看到我中華民族向往自由、堅強不屈的偉大魂靈。陳圓圓之所以被古今文人學者詠唱了數百年,我想并非僅僅是她的美麗,而是她身上折射出的閃光的民族精神。
寫作是從盛夏六月開始的。我因患有嚴重的風濕病和類風濕病,不能開空調,也不能開電扇。在三十六七度的高溫中,每日伏案不輟,創(chuàng)作的快樂充溢著我的內心,我沒覺得有多么苦多么熱。四個月完成初稿,這個速度當然比不上才華橫溢的青年作家,但于我來說算是破歷史紀錄的。是書列于“花非花”歷史小說系列第一輯,題作《陳圓圓·紅顏恨》,1998年12月出版。上海市作協、上海市圖書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聯合舉辦了研討會,并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上新建的圖書大廈門前舉行了簽名售書儀式。這本書頗受讀者歡迎,改過版,印了四次,《文匯報》《文藝報》《安徽日報》《安慶日報》多家報刊刊發(fā)了評論文章,對本書給予了肯定的評價。2003年3月,臺灣古籍出版社將其分成上下兩冊,出版了硬殼精裝本。
《陳圓圓·紅顏恨》交稿之后,我就著手準備寫《張恨水傳》。最初建議我寫張恨水的是張恨水研究會的創(chuàng)始人和組織者徐繼達先生。他為此事專程來過我家,記得當時我很坦誠地對他說,我對張恨水知之甚少,為他立傳還沒那個勇氣和信心,我只能將其列入遠景目標,等我對他有了較深的了解和研究再寫。我的想法得到了徐先生的理解和贊同,他們表示支持我這個遠景規(guī)劃。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不斷地把他們積累的資料、書刊和張恨水的著作寄給我。張先生的書讀多了,對他的認識和理解也多起來,對他背負的歷史誤會深感同情和不平。但我仍未將其列入具體日程。偶然遇到的兩件事,促使了我寫他。
其中一件是我從漢口乘江輪回宜時發(fā)生的。來自五湖四海的旅伴,為消除漫長的水上寂寞,天南地北地神侃。說到安慶的人文,自然說起陳獨秀、朱湘和張恨水。有人說:“張恨水我知道,他是鴛鴦蝴蝶派,黃色作家?!蔽耶敃r的感受就像挨了一刀,猛覺心頭一陣尖銳的痛楚,一種反抗和不平之氣使我面色變得蒼白難看,我脫口反駁:“這是誣蔑,張恨水從未寫過黃色小說,怎么能說他是黃色作家呢?說他是鴛鴦蝴蝶派也不公正,他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通俗文學作家!”我憑著一股義憤之情不管不顧地介紹起張恨水和他的作品來。說他是黃色作家的人一臉尷尬地向我致歉,說他沒讀過張恨水的書,只是人云亦云,說自他知道張恨水這個名字以來,人們都這么說他傳他,今兒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么評說張恨水。一些人也跟著附和,說也是第一回聽人這么說,讓我不要怪他們,提到張恨水,大家都那么說他是黃色作家。我大聲抗議,說這是極左文藝批評的流毒。有人說我這么護著張恨水,是他家什么人吧。我說我與他非親非故,只不過以一個作家的良心為他說句公道話,并非袒護他。有人點點頭嘆了口氣說,沒想到作家也有被冤枉的:“你是作家,何不把你了解的寫出來,還他歷史公正,也好讓更多的人了解一個真實的張恨水哪?!?/p>
另一件是發(fā)生在我到省里開會,會上招待看黃梅戲《啼笑因緣》時。車上有人說,《啼笑因緣》是鴛鴦蝴蝶派的東西,怎么現在還演這種戲。我對他說,“你誤會《啼笑因緣》了,它并非單純的談情說愛,其主旨是反抗軍閥壓迫,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鄙蚝?,那位同車的人專門來找我,說:“過去沒看過那本書,只是聽別人那么說,看過戲,我才知道張恨水背了那么重的黑鍋。你何不為他寫本傳,消除歷史誤會的影響。”
從有關資料中,我已略知三十年代他所受到的極不公平的批評,聯系起我遇到的這兩件事,決非個別偶然現象,而是極左的流傳投射給他可怕的陰影。我的心不由沉重起來,我在涉足文學之初就立下目標,為苦難者立傳。我決然拋下其他工作,著手寫他。我抱著寫出一個真實張恨水的目的,進一步搜集資料,深入采訪,我得到張恨水研究會全力支持,參觀了他的故居,走訪了他的親朋故舊。成書后,于2000年1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與《張恨水傳》同年同月出版的還有《中國的女梵高——楊光素傳》。早在1995年,我從報刊上讀到一篇有關楊光素的報道,說她52歲那年斷然放棄大學講臺,只身去到舉目無親、語言不通、人地兩生的油畫故鄉(xiāng)法國研究油畫藝術。歷盡劫難后,終于獲得成功,她的油畫藝術受到了西方藝評家和同行的贊賞和高度評價,稱之為“精美的華宴”。這篇文章讓我無法平靜。就我的閱歷,到外國留學,是中青年的專利。過了知天命之年的人,特別是女人,一般都希望過安穩(wěn)的生活。就我個人而言,絕沒有勇氣這樣去做。她卻敢為自己鐘愛的油畫藝術,決然放棄一般人視為生命和依靠的職位和待遇,去靠一支畫筆生存發(fā)展,這需要怎樣的無畏和勇氣喲!就是這個勇氣和這個無畏,讓我一想起就激動,心就無法平靜。我想,一個人只要有這種勇氣和無畏精神,何事不能為?我決定為她寫傳。我開始搜集素材,利用到她曾經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開會之機,走訪她的同學和同事,我對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堅定了我寫她的決心,便給她寫了封信,把我的意愿告知她,并希望她回國的時候與她作竟日之談。我很快收到她的復信,說為了讓我了解她在法國的真實生活,和她與苦難抗爭的情況,她希望我到法國她那里去做客。我到巴黎后,與她同吃同住了一個月,看了她在盧浮宮臨摹的幾十幅杰作,她創(chuàng)作的一百多幅精美的油畫,和十多幀榮獲金獎的作品。讀了報刊上有關她畫展的評價和西方藝評家的評論,我體會到她是個性格強烈獨特的人,敢想敢干,敢恨敢愛,敢與困難較量,有時溫柔如水,有時暴怒如一頭惹怒的雄獅。三十天的朝夕相處,我懂了她。本書是我用電腦寫的第一本書,完成于1999年炎夏。2000年,《中國的女梵高——楊光素傳》由珠海出版社出版,6年后,河南文藝出版社將其收進了他們出版的“當代優(yōu)秀傳記文學文庫”之中。
2002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長篇反腐小說《真相》,出版十天后,《檢察日報》刊文推薦介紹,并連載。很多報紙刊出評介。北京金英馬影視公司立即買去了電視劇的版權。這在我生活的城市卻引發(fā)了震動,藝術來源于生活,它又絕不只是生活。
2004年,東方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新作《另類才女蘇雪林》。我寫蘇雪林,只為一個愿望,不要忘記對我們民族文化作過貢獻的人,不管他們的政治傾向,不管他們曾經站在哪個政治營壘,從我們全民族的利益來看,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精英,我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2006年1月,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生為女人》,作品剛一面世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引起了評論家和媒體的熱切關注。資深評論家江曾培先生在東方網上首先撰文評論,稱該書是他近年讀到的為數不多的好小說,是他舉例的兩部小說之一?!渡虾N膮R讀書周報》刊發(fā)了對我采訪的訪談錄,《上海晨報》《上海新書報》都刊發(fā)長篇專訪?!段乃噲蟆贰缎旅裢韴蟆贰缎掳餐韴蟆贰段膶W報》《解放日報》等十多家報刊發(fā)了書評。在上海書城舉辦作者與讀者見面暨簽名售書活動很熱烈很成功,一些讀者排著長隊等了三個小時,還有一些老讀者,捧著鮮花來買書。該書上市后,一直在上海書城文學類書籍的排行榜上。我深深地被讀者們感動了。
2006年12月,14卷本的《石楠文集》出版。上海遠東出版社將我的長篇小說《生為女人》相繼再版了9次,并被改編為電視連續(xù)劇。2008年5月,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了44萬字《中國第一女兵:謝冰瑩全傳》。這之后,我宣布不再寫長篇傳記文學,開始寫以女性命運為題材的小說。2010年4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漂亮妹妹》。2013年10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四部長篇小說《一邊奮斗一邊愛》。我覺得我的生活已寫完了,決定不再寫長篇。我拿起了陌生的畫筆,開始續(xù)我青年時代的藝術夢想。偶爾有了生活的沖動,我寫點隨筆或散文。2017年10月2日,我在安慶美術館成功地舉辦了“詩意金秋”畫展。美術館的館長興奮地表示真是盛況空前。
責任編輯(見習)? ?陳少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