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云峰
引起口臭的原因
口臭的氣味差異可能對應不同的原因,比如酸臭味是由于消化系統(tǒng)出了問題,如消化不良和胃炎;腐臭味是肝臟出了問題;爛蘋果味則可能是酮癥酸中毒;帶氨氣味多是腎臟患者。根據(jù)呼出氣體的組成和性質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無論什么原因,口臭都是身體不健康的一種信號,如果不注意,時間長了會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據(jù)統(tǒng)計,80%~90% 的口臭與口腔中的微生物代謝蛋白質和氨基酸產生的胺類化合物,如氨、吲哚、糞臭素(糞便氣味)、尸胺(死尸的氣味)和腐胺(腐敗氣味),以及揮發(fā)性硫化物,如硫化氫(臭雞蛋味)、甲硫醇(爛包菜味)和二甲基硫醚(爛海帶味)等有關。
臭氣是怎么產生的?
要想產生上述臭氣,需要三個必備條件,一是蛋白質或氨基酸,二是可以分解它們產生臭氣的細菌,還有就是厭氧的環(huán)境。蛋白質或氨基酸來自于口腔的食物殘渣,比如塞在牙縫里的肉絲,也可以來自口腔本身,因為口腔里面其實大部分也都是肉。對于細菌來說,它們并不關心這些肉來自食物還是來自人體,口腔里的脫落細胞、壞死的組織等都可以成為細菌的食物。
因此,患有牙齦炎、牙齦出血和牙周炎的患者,口臭都比較重,可能就是因為細菌把那些因炎癥犧牲的人體細胞給消化分解產臭氣了。特別是,嚴重到不只是牙周炎,已經開始出現(xiàn)牙周袋的患者,牙周袋越深,細菌藏得也越深,氧氣的濃度越低,越容易產生臭氣,口臭也越嚴重。
還有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口臭患者的舌苔往往比較厚膩。舌苔實際上是由舌苔上的菌群和口腔中脫落細胞、白細胞、代謝產物等一起組成的??诔舻某潭扰c舌苔的厚度和面積密切相關,舌苔越厚越易于形成厭氧環(huán)境,越有利于厭氧菌的生長??诔艋颊吆裆嗵ι霞毦姆N類明顯增多,而且舌苔的顏色也和微生物的組成有關。有研究就專門分析了患有胃炎的黃色舌苔上的微生物組成,結果發(fā)現(xiàn)在所有13位胃炎患者的黃舌苔中都能檢測到芽孢桿菌,而健康受試者中就不存在。
疾病也會引起口臭
如前面提到的,疾病也會引起口臭。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動物呼出的氣體中有難聞的臭味。這種臭味可能來自幽門螺桿菌本身具有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的氨。
此外,整個消化系統(tǒng)出現(xiàn)異常也會導致臭氣的產生,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癥、糜爛、潰瘍或狹窄、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炎性腸炎等,都會引起食物在胃腸中潴留時間過長,細菌在厭氧環(huán)境下腐敗分解產生各種臭味氣體。
如果食物已經進入大腸,由于大腸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更多,食物殘渣中殘余的蛋白質較多,經微生物分解后將產生大量的臭氣,由于肝臟的解毒作用,一些毒性氣體會被肝臟分解代謝掉,但是如果到了直腸部位,糞便停留時間過長,也就是出現(xiàn)便秘時,微生物分解產生的臭氣將不會經過肝臟代謝直接進入血液,進而從口腔釋放出去,引起口臭。有研究確實發(fā)現(xiàn),便秘患者口臭的比例更高。便秘患者腸道中菌群也出現(xiàn)了紊亂,有益菌特別是雙歧桿菌的數(shù)量明顯減少,而致病菌的數(shù)量明顯增加,腸道產生的短鏈脂肪酸減少。
一些代謝性疾病,如營養(yǎng)性肥胖癥、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均可引起口臭,這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攝入高脂高蛋白飲食,攝入的膳食纖維較少,導致腸道菌群的營養(yǎng)不足,短鏈脂肪酸的合成減少,進而引起口腔內短鏈脂肪酸的含量降低,最終引起口臭。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氣中含有氨類刺激性氣味三甲胺也會引起口臭。還有一種口臭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慢性扁桃體炎患者,這類患者腭扁桃體隱窩里面特別容易積聚脫落的上皮細胞和角質蛋白碎屑等,為厭氧菌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良好的環(huán)境,這些細菌消化分解蛋白質后產生的臭味物質引起了口臭。
由于這個地方很隱蔽,通過刷牙、漱口等都沒法清除,有的人扁桃體隱窩里積攢的“雜物”形成了結石,但是有時候結石會自己跑出來,那么自此以后口臭就突然消失了。如果不確定“臭源”是不是來自扁桃體隱窩,可以拿棉簽在口腔內部扁桃體的位置來回擦拭幾下,然后拿出來聞一聞是不是有臭味,如果有臭味,那就可以嘗試自己用手擠壓一下,把里面的“臭源”趕出來,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尋求醫(yī)生的幫助。
如何避免口臭呢?
那要如何避免口臭呢?從根本上說,通過調節(jié)口腔微生物的組成可以防止口臭的發(fā)生。從引起口臭的3個必備條件入手可以從根源上減少或杜絕口臭。比如減少肉食的攝入、避免吸煙、飲酒、少用抗生素、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和排便習慣、少熬夜。其中,最直接的方式還是每天早、晚進行正確有效的刷牙、用牙線清潔、用牙刷或刮治器刮舌,保持口腔及舌苔衛(wèi)生,必要的時候,到口腔科進行專業(yè)的治療,修補齲齒,維護好口腔整體健康。此外,合理的膳食對減少口臭,維持口腔健康也至關重要。如富含ω-3的食物能減輕牙周的炎癥;鋅也能促進 RNA的合成,幫助牙周的自我修復;維生素D可防止牙槽骨的流失。
一些常見的抗菌藥物,比如洗必泰、西吡氯銨、三氯生、過氧化氫和二氧化氯等,雖然可以暫時驅除口腔異味,但同時也會毫無目的地殺死口腔中的有益菌,破壞口腔微生物的平衡,最終,反而加重口臭。
此外,一些益生菌,如某些羅伊氏乳桿菌和唾液乳桿菌等也能改善口腔菌群的組成,提高牙周治療的效果,改善口臭。
臭氣危害大,總得要排出
如果對口臭不加治療,這些臭氣長期在血液中循環(huán),最終會進入大腦,損傷大腦的正常運轉,引起焦慮抑郁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