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
在我國小學語文識字的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上一般采用將生字或生詞寫在黑板上,并將其拼音注好,接著由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長期下來,由于一直缺少課堂活躍的學習氣氛,充滿了枯燥乏味的機械式重復,將會慢慢消磨掉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本來思想活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學生來說更是沒有一絲趣味,提不起學習的熱情來,甚至時間一長出現(xiàn)厭學心理。對教師來說,也許他們在教學的時候多數(shù)情況下照本宣科,把注意力放在了內容的講授上,忽略了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奧妙所在,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yǎng)興趣,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學習近義詞
小學生正在處于一個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思維轉向邏輯思維的轉變階段,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他們的理解與學習大多建立在具體存在的實際物品上,給小學生教學時,則要盡量采用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激發(fā)他們對語文識字的學習熱情與動力。在提起了他們學習興趣的情況下,教給他們查字典的方法和互相交流學習的方法,進一步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查字典則與字音的準確認讀分不開關系,在查字典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使小學生學到一些簡單的同類字和多音字,減少了混淆錯誤的出現(xiàn)。此外,老師要充分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利用中華文化語言文字博大精深的特點,善于發(fā)現(xiàn)字詞相近的詞匯和他們背后的故事進行小組與班級討論,或開展詞語故事創(chuàng)作,在課堂上與全班同學分享展示等,促進學習效率。
比如筆者曾經在聽課的時候,一位語文老師給學生分析“漏”字這個看上去結構復雜的字該怎么記憶。她首先將“漏”拆開,左邊是三點水,則肯定與水有關,而右邊又可以分成兩部分,上面是屋子的“屋”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很簡單的“雨”字,這表明下雨的時候雨水流到屋子里進去了,很容易理解漏雨的情形,繼而借助小小的拆分記住了結構稍顯復雜的“漏”字。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字詞聯(lián)想教學,在幫助學生良好記憶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識能力。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圖畫象形理解詞義,開展課堂合作相互學習
中國的漢字是象形字,很多都可以和實際生活產生聯(lián)系,小學生在認識事物時,也是通過形狀記憶關于它們的信息,這完全可以和識字教學聯(lián)系起來。小學生的課本上,編者為了方便他們學習使課本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插圖,識字插圖也有不少,它們給小學生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們在生字詞的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課本和課外的插圖,能夠很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對每個學生來講,他們的理解不同學會的字詞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對他們自己沒有學會或感覺不理解的字詞,老師要積極開展課堂交流,小學生們不會的字詞請教其他的同學,做互相的老師,說出自己的理解,小學生們年紀相仿,有時候他們的理解方式不易讓大人理解,卻對他們非常實用,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比如在小學二年級的識字學習中,《識字 1》放出了一串又一串的字詞給學生們解釋介紹中華民族的幾個傳統(tǒng)佳節(jié),包括了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等,而且教材還配上了與每個節(jié)日相關的插圖和畫面。每個同學肯定都過過春節(jié),小孩子們最喜歡過年的歡慶與熱鬧的氣氛了,在教學春節(jié)的時候,老師便可以先從習俗入手,詢問學生過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引出這些習俗所對應的字詞。比如 ,親戚朋友在春節(jié)都會進行互相拜訪以表示對節(jié)日和新年的祝福,這叫做“拜年”,從而引出新詞語,這樣的教學設計,與生活實際相呼應,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指導學生對不久學過的生詞積極復習與抄寫
對生字詞的抄寫不只是對詞形的鞏固和復習,老師在督促學生積極進行抄寫復習的時候,應鼓勵學生在抄寫的同時讀出來,在記住字形的同時,明確讀音,理解詞義,并通過回顧學會簡單的運用。復習鞏固不止是簡單的“手部運動”,還有“腦部運動”,充滿了二者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抄寫復習過程也是學習過程的情景再現(xiàn),是調動學生的記憶思維根據(jù)已有的經驗,把整個字分解成部分來記憶,或利用已熟悉的字詞相互之間換偏旁組詞記憶,又或者是結合詞義加深記憶等,在學生腦海中快速過濾一遍當初的學習過程,完成再次的識記。學生的記憶程度不同,復習所需的時間就不一樣,老師在督促學生復習的時候也需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指導和幫助。
比如“晨曦”這類字詞雖然也是生活中常用的字,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難形成真正永久的記憶,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多多進行抄寫練習與指導。在復習的時候老師可以將結構異常復雜的“曦”字再次進行簡單的教學,畢竟難寫難記,對字詞的印象也就相應的難以深刻。對這種字詞的抄寫就需要充足的時間多練習抄寫幾遍了,老師在布置抄寫任務的時候也要適當?shù)馗淖?,減少其他簡單詞語的練習,增加復雜詞匯的抄寫次數(shù)。
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
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是對教學結果與教學質量的追求,更需要關注教學過程,教室對學生的培養(yǎng)要注重共性,也要關注個性,注重小學生識字的結果和成就,更關注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流露出來情感和態(tài)度,帶動他們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突破自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課堂評價是每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少不了的與學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評價包括了對全班學生的共性評價和對部分學生特殊情況的個性評價。共性評價很多時候都是激勵孩子們的評語,增強他們識字的體驗和信心,個性評價需要在肯定學生做出的努力的情況下 ,對他們不足或缺陷的地方進行更正的評價,在不傷害孩子們自尊心的前提下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 ,在對全班進行共性評價的時候,教師會采用“你們說的很對,就是這樣”“很好”“真棒”之類的含糊性較強的詞語,這種模糊又略顯夸張的夸贊表揚在課堂中非常盛行,也非常有效,每當學生們集體答對了問題,老師都會慷慨地給予肯定的贊美和鼓勵,同時加以延伸,使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個性評價語言不再是簡單的概括評價的詞語,是對學生的肯定和問題的糾正,學生努力了,結果有所偏差,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此類課堂評價了,在肯定他們學習態(tài)度的同時,加以正確的評價引導,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是學生整個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是以后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學習基礎。單純的識字教學對小學生來說過于枯燥無味,致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和教學目標,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有效地使用易于小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策略,是提高他們學習效果的重要措施。在識字教學中引領學生與生活實際結合,從生活中取得學習資源,從生活中感受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興化市新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