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用寥寥數(shù)筆畫下了一個中國兒童形象“三毛”,在他的筆下,“三毛”經(jīng)歷了流浪、從軍、迎解放、新生等一系列歷程,是一個善良、正直、勇敢、幽默的流浪兒,自此“三毛”的故事成了國人心中的經(jīng)典漫畫。
張慰軍是張樂平的第四個兒子,網(wǎng)名“張家阿四”。1992年張樂平去世后,張慰軍便與兄弟姐妹們一起承擔起整理父親遺作、傳播“三毛”形象、維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等工作,所有宣傳工作都由他一力承擔。
父母傳給我們的菜譜
在張慰軍的記憶里,父母傳給我們的菜譜讓我們至今還幸運地回味著自小就熟悉和喜愛的味道。他說:“眾所周知,父親張樂平愛喝酒,以致江湖有不少傳說,有的真有的假,最多、最接近事實、也最有趣的是———張樂平不喝酒就畫不出三毛!
自小,常見父親喝酒后就開始畫畫。年輕時他喝白酒,到了晚年因身體原因改喝黃酒。他的下酒菜很平常,而且也就一點點,但卻要做得精致,哪怕一個荷包蛋,也有他的要求。父親很會做菜,常會自己采購后親自做上美味佳肴給家人吃,留下一點自己下酒。母親一點都不會做菜,難得做過一次也是手忙腳亂的,掌握不好火候。但是母親記憶力驚人,會把父親做菜所用的材料及每一個步驟都記下,然后復述和傳授。
冬天了,突然很想念父親做的冬筍津白炒腰花,那是父親的拿手菜,是跟一個大廚學的。我再也沒有吃過比父親的手藝更好的同款菜了。這個菜的做法是:豬腰五六個,去“腰臊”后切花,然后放冷水內(nèi)浸泡一天,不斷換水,不再滲出血水并發(fā)大;冬筍嫩頭切薄片;天津產(chǎn)的白菜取菜心處的菜幫片成片。腰花浸發(fā)好后,和黃酒、醬油、淀粉、一點點白糖拌勻放一會,然后瀝干,放入開水鍋斷生了即刻撈出,再放入涼開水里,撈出瀝干(有點像金屬淬火)。起油鍋,炒冬筍和白菜,把原先拌腰花余下的湯汁倒入鍋,最后加入腰花翻炒幾下,裝盤。
我母親做的紹興醋溜魚完全是我小時候就喜歡的味道:青魚塊略煎,噴料酒起鍋,余油將焯過水的冬筍片炒一下,后投入魚塊,稍加水煮,然后加醋和白醬油,勾薄芡。這個菜熱的時候好吃,冷了結(jié)成魚凍更好吃,是當時父親喜愛的下酒菜之一。這些父親負責做、母親負責記的菜譜傳給了我們,讓我們至今還幸運地回味著自小就熟悉和喜愛的味道!”
做人膽小,畫畫膽大
在上海少兒出版社的7樓會議室里,記者見到了張慰軍,花甲之年的他頭發(fā)已然花白,但精神抖擻。
1935年,在上海漫畫界已頗有名氣的張樂平因早年看到弄堂里被凍死的兩個孤兒無比感慨,而萌生了創(chuàng)作“三毛”漫畫的念頭?!捌鋵嵨腋赣H畫這個漫畫的初衷并非只畫給孩子看,他更希望成年人也能通過他的漫畫關(guān)注流浪兒童的境遇。彼時,會識字的人不多,他就想著盡量不用文字,而只通過形象傳達理念。”張慰軍在向記者回憶父親作畫的初心時說道,“他對畫畫的要求很高,對細節(jié)特別講究,即便是衣服的褶皺,他都會反復琢磨?!?/p>
因此,張家的7個孩子都曾是張樂平的模特,他們會依照父親的要求,擺好造型,讓張樂平得以揣摩研究,這才讓張樂平筆下的各種兒童形象栩栩如生。父親張樂平留給張慰軍心底的畫面是一個背影,一個伏在案頭專心畫畫的背影。張慰軍還記得,父親的書桌上永遠擺放著兩本書,一本是《藝用人體解剖圖》、另一本則是《八十七神仙圖卷》。一得閑,張樂平便坐在椅子上,翻閱,參考這兩本書?!皩Υ鳟嬤@件事,父親永遠是謙虛的、好學的?!?/p>
后來,張慰軍也習畫,還曾在上海交通大學藝術(shù)系學油畫,但張樂平甚少對兒子學畫畫一事進行管教?!案赣H對我們的教育是放養(yǎng)式的,他不會命令我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他只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提要求。以至于我學畫畫的時候,父親很偶爾才會對我指點一二。但我記得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可以膽子小,可畫畫得膽子大。這句話,我印象深刻,念叨至今。”
父母因“三毛”結(jié)緣
話雖如此,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時,自譽“膽小”的張樂平卻義無反顧地加入了抗戰(zhàn)漫畫宣傳隊,離開上海輾轉(zhuǎn)各地宣傳抗戰(zhàn)。這段經(jīng)歷后來被張樂平畫進了《三毛從軍記》,也讓他結(jié)識了一生所愛。
1939年,張樂平在金華遇見了一同隸屬抗戰(zhàn)宣傳隊的馮雛音。在兩人相識前,馮雛音已經(jīng)是張樂平的書迷,買過不少他創(chuàng)作的漫畫書。他們兩人一見如故,十分聊得來,兩年后便在江西玉山的一所小學里舉辦了結(jié)婚儀式。那時,條件艱苦,張樂平還愣是利用醫(yī)院廢棄的紗布、橡皮膏,親手縫制了一件婚紗?!拔腋赣H說,結(jié)婚是件大事,一生就一次,所以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努力下,給我母親辦一個隆重的儀式?!?/p>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張樂平和馮雛音回到了上海。張樂平開始投身于《三毛從軍記》的創(chuàng)作中,“‘三毛系列中,我父親最喜歡的就是《三毛從軍記》,因為他將自己參軍時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想都融入這本漫畫書中,他用‘三毛的眼睛探索世界。而我母親因為文學功底較好,便成為了父親的‘助手,為他的圖片配字?!?/p>
盡管有著同樣的愛好,但張慰軍卻笑稱父母關(guān)系并非“相敬如賓”,而是“吵吵鬧鬧過了一輩子”。張樂平和馮雛音金婚那年,子女們?yōu)榱私o父母慶祝,在家里擺了一桌好菜,張慰軍寫了一副對聯(lián)送給父母:恩恩愛愛半世紀,風雨同舟一輩子,大哥在一旁笑道:“橫批:吵吵鬧鬧五十年?!?/p>
邢大軍據(jù)《廣州日報》曉璐/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