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
在奧地利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作《人類群星閃耀時》里,有一篇題為《南極爭奪戰(zhàn)》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兩位偉大的極地探險家,挪威人羅阿爾德·阿蒙森和英國人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20世紀初,他們競爭首先抵達南極點的榮耀。阿蒙森憑借豐富的探險經(jīng)驗,后發(fā)先至,將挪威國旗插到了地球的最南端;斯科特則晚到了一個月,陷入巨大失落的他在回程中受困于暴風雪,最終殞命于嚴寒。
但作為“失敗者”的斯科特,卻得到了茨威格更多的筆墨。這或許是因為,那些伴隨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探險日記、礦物和動物標本,以及記錄遠征過程的電影膠片,讓全世界目睹了南極的壯美,也讓人們?yōu)樗蒙プ穼だ硐氲木駝尤?。如今在南極點的科學考察站,也是以這兩位探險家來命名的。只要離開阿蒙森-斯科特站溫暖的房間,向外走出幾百米,眼前的世界便與他們當年所見相差無幾。斯科特在臨終前的日記里所感慨的極地嚴寒風雪的“可怕”,在這里也絕非虛言。
盡管如此,南極依然吸引著一批批探險家與科學家前赴后繼,長途跋涉只為撩開它神秘的面紗。在這塊世界上最后被人類認識的大陸上,許許多多的秘密依舊塵封在堅冰之下。這里冰雪覆蓋,卻又極為干燥;這里寒冷逼人,卻有生物棲居;遠古時代的它也曾是恐龍生活的樂土,冰層的細節(jié)則記錄了地球氣候的變化與溫度的冷暖走勢……打開一幅最新的南極洲地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里同阿蒙森與斯科特的時代相比,還是有些許不同。世界各國的一座座考察站,在南極大陸和周圍的島嶼上星羅棋布。它們的每一項科學發(fā)現(xiàn),都能為人類的知識寶庫添磚加瓦。因為,南極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它擁有的一切,都是屬于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然而,這份財富在今天也面臨著“縮水”的危機。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早已出現(xiàn)了巨大的空洞,這意味著紫外線會長驅(qū)直入,為生命帶來威脅;被排入河流繼而入海的劇毒農(nóng)藥,由于洋流、魚類洄游和生物富集作用,最終傳播到企鵝體內(nèi),使這些原本與世隔絕的動物,不得不為人類的污染買單;無序的旅游開發(fā)帶來過多的游客,使南極大陸特別是考察站密布的南極半島不堪重負……人類的活動使南極這片凈土面臨著空前的挑戰(zhàn),而化解危機同樣有賴于全人類的努力。
在本期的《知識就是力量》雜志里,我們將帶你回望中國在南極40年的科考征程。幾代科研人員將青春書寫在這片南極大陸上,也獲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然而,始終擺在人類面前的,除了挺進深處的步伐外,更是守護這片凈土的重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