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士鵬
最近,在網(wǎng)上經(jīng)常能看見“網(wǎng)抑云”這個詞。這是網(wǎng)易云音樂的諧音,抑,即抑郁,因為其評論區(qū)里經(jīng)常充斥著大量抑郁性的情緒,很多都有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之嫌,故而衍生出了“網(wǎng)抑云”這個外號。
比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有的人8歲就死了,80歲才埋”“我今年12歲,已經(jīng)重度抑郁癥20年了”等。或許在最初的時候,一些評論是源自心底真實的悲傷,于是人們紛紛送上安慰與祝福,但當大量同質化、不合邏輯的內(nèi)容井噴式出現(xiàn),各種復制粘貼的內(nèi)容輪番登場,人們便開始反感了。很顯然,這些評論的目的從需要安慰變成了需要流量。
人們似乎總是會一邊反感著悲傷,一邊偏愛著悲傷。不知是不是早年對于憂郁的推崇,導致現(xiàn)在很多人會用抑郁的外表去包裝憂郁的心,從而吸引流量的關注。尤其是部分文藝青年,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僅寫一些厭世的句子,而且還用精巧的語言將它們包裝起來。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大好男兒、陽剛青年,一到網(wǎng)上就凄凄慘慘戚戚,傷春悲秋,張口閉口都是說不盡的眼淚。
但是憂郁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氣質,而抑郁本身是一種生理疾病。這兩種都不是人工偽造所能實現(xiàn)的。因此,當我們近距離觀察這些偽裝者們,就能發(fā)現(xiàn)他們丑陋的吃相。
為什么用“丑陋”這樣一個語氣很重的詞?因為這可能會劣幣驅逐良幣,換句話說,便是會讓真正的抑郁癥患者,真正想要表達自身痛苦、尋求陽光的訴求被淹沒在一群無病呻吟、搔首弄姿的聲浪之中。
事實上消耗人們的同情,消費人世間的悲情,是一種極其惡劣的行徑。這是在公然挑撥人們對于苦難的悲憫。當你被一段充滿悲傷的話或者故事打動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只是從別處復制過來的,或者只是惡意編造出來的,那么你除了憤怒之外,心中也會多一層戒備。如“狼來了”一般,當下一次遇見這類悲傷時,它在抵達你的心靈之前就會多了一道坎,而這種坎多了之后就會形成山,最終形成難以逾越的成見。
不否認,有一部分人的內(nèi)心是很純粹的。白天的生活那么累,到了晚上聽到一些抒情的歌曲,難免心中會有些疲憊以及淡淡的憂傷,那么在網(wǎng)絡上,在這樣一個大家都不認識的環(huán)境里,便想放下面具、盡情地傾訴自己的故事,打開自己的心扉,讓光和風都進來轉一轉。
所以我們要堅決抵制那些編造故事、玩弄良心、博取眼球的人,但也要包容真心傾訴的人。
一味發(fā)泄心中的陰暗情緒,并不是面對它的最好方式。治愈才是傷口最好的歸途。對于這樣一個公眾性的網(wǎng)絡平臺,我們?yōu)槭裁匆粩嗟赝厦娑逊e風霜雨雪?為什么不能讓它成為一個寧靜的地方,一個能讓人感到安詳和平,或者如空山新雨后,生機勃勃的地方?
再奇麗的風雨也不如一株水靈靈的嫩芽讓人喜悅,本身都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泥濘,為什么還要再去目睹、接受別人的泥石流與山洪,來給自己添上更多的泥濘?
我們未必要假裝積極向上,強行打開窗,讓陽光直射進來,因為那樣會很刺眼,但可以讓一些輕柔的風吹進來,讓屋檐下的風鈴輕輕地哼起來,讓窗臺上的花花草草搖曳起來,它們或許不能直接讓我們的心房變得明媚,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感到生活的溫馨,而這也就夠了。
幸好,終于等來了平臺的發(fā)聲。網(wǎng)易云音樂正式推出“云村評論治愈計劃”,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yè)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升級《云村公約》治理虛假編造內(nèi)容,規(guī)范樂評禮儀,還上線了“抱抱”彩蛋,鼓勵和尊重真實情緒表達……
我們都在過去、未來或是現(xiàn)在,是一個孤獨的人,但我們抱團終究是為了取暖,而不是為了共享寒冷。所以,讓網(wǎng)易云成為“網(wǎng)愈云”吧,讓治愈代替哀悼與沉淪,讓晨曦為每一場夢的結尾都留下溫柔、澄凈與美好。讓愛,成為最好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