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秉承一條信念,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如果可以選,我選擇第二名——前面有一個目標(biāo)可以追趕,又不用承受走在所有人前面的壓力。
我很早就體會過被“以貌取人”的滋味。讀書時就有老師說我“繡花枕頭一包草”,成為演員后,被批評的理由常常是“只有一張臉,是個沒有演技的花瓶”。從小到大,我很高興外貌一直受到肯定和稱贊,但絕對不會認(rèn)為這是我唯一的長處;我更不希望它成為超越一切的、衡量我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我非常樂意聽指出我缺點的中肯意見,但有一些人可能根本沒有看過我的任何作品,只在新聞上、八卦里聽過我的名字,然后就抱定一個念頭:你就是不行,說什么都不行。
“從眾”是一種讓人獲得安全感的方式:看,我歸屬于一個集體,因此不會被孤立。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部專家們贊不絕口的電影上映,人人都說,這個長鏡頭特別有藝術(shù)感,這個蒙太奇特別有創(chuàng)意……雖然你心里覺得電影一般,但是不是也會為了站隊,跟著表示認(rèn)同呢?
我印象里最為驚心動魄的幾場比賽,一是看庫里和雷霆隊對打:雙方夾纏、膠著了許久,在雷霆隊暫時領(lǐng)先的情況下,庫里最后連續(xù)得分,壓哨中場投進(jìn)一個超遠(yuǎn)距離的3分,絕殺。還有曼聯(lián)拿下歐冠的那場比賽,他們從一開始的比分落后到最后奪冠,驚險到分分秒秒都可以讓人心臟停跳一拍,扣人心弦的程度不亞于一部超級動作大片,太帥了!球賽有幾個像這樣的片刻才更跌宕起伏,人生也要有這樣幾個片刻才有趣。
我好像從來沒有為哪個角色死磕過。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一個角色,往死里鍛煉,或者在短期內(nèi)拼命學(xué)會某種技能的經(jīng)歷,我都沒有。這可以說是種幸運,也可以說我沒那么勤奮,覺得靠打“天才球”就可以過關(guān)。不過,拍《古劍奇譚》和《老炮兒》時我都鉚足了勁兒。那種感覺特別暢快:前期做足了功課,現(xiàn)場表現(xiàn)很出色,你立刻就能從導(dǎo)演、攝像、燈光師,甚至場務(wù)等工作人員的眼睛里看到肯定,得到他們的尊重。這種努力的成果是立竿見影的。
我是個鼓勵型選手。但不管有人罵我,還是有人夸我,我都會越做越好,或者說越戰(zhàn)越勇。我會較勁兒,這很容易上癮——“high點”不停往上提,得到一點兒肯定,就希望得到更多,挑戰(zhàn)更大的難度;做到了,也可以沾沾自喜一下:“我可真是天才啊。”
綠森林摘自《李易峰自傳隨筆集:1987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