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興,曹占英
(湟中縣草原站,青海湟中 811600)
在肉羊養(yǎng)殖企業(yè)中,全價顆粒混合飼料越來越受歡迎。與單獨提供飼料相比,顆粒狀全混合日糧具有提高動物生產效率的優(yōu)勢,因為精料和粗飼料混合在一起飼喂后,其可以在瘤胃中同時發(fā)酵。顆粒飼料的物理特性是評價動物利用飼料能力的重要指標。改變飼料中原料給定的物理特征,再結合其他顆粒狀原料可以提高瘤胃食糜流出的速度,從而影響自由采食,同時可以控制能量利用率和消化率(楊宏波等,2015),這些改善程度受飼料粉碎細度和飼料營養(yǎng)影響。通過將原料粉碎和制粒的方法可以降低飼料顆粒長度,增加采食量,但對消化率的影響各不相同(聶煉等,2018)。李剛(2018)認為,牧草顆粒長度的降低并沒有對羊消化道內的消化模式產生任何影響。Hadjigeorgiou 等(2003)報道,顆粒長度的減少會降低干物質和纖維的消化率。在肉羊日糧中草料顆粒的長度變化極大,目前尚不清楚草料物理特性對動物的影響。因此,本試驗旨在評估和比較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羔羊生長性能、養(yǎng)分消化率和胴體性狀的影響。
1.1 動物分組與飼料準備 試驗選用斷奶羔羊36 只,平均體重為(24±0.6)kg,約3 月齡。將羔羊隨機分為3 組,每組12 只。3 個日糧處理分別為9.5 和14 mm 日糧組(苜蓿草加工成9.5 和14 mm顆粒長度,與濃縮料和全混合日糧混合)及長苜蓿草日糧組[ 苜蓿草切碎長度為(17.8±2.4)cm],所有處理日糧的營養(yǎng)成分基本保持一致。所有的羊羔在飼喂14 周后屠宰。日糧組成及化學成分見表1。通過4.76 mm 的篩網將所有日糧濃縮料磨碎,在不銹鋼立式攪拌機中徹底混合,然后分成3 等份,與特定顆粒長度的干草混合。
表1 試驗日糧原料組成及化學成分
1.2 飼養(yǎng)管理 本試驗以苜蓿草料顆粒長度、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氮素平衡和胴體特性為研究對象。每天將前一天剩余的飼料殘渣丟棄后,于早上8點30 進行投料,羔羊自由采食。將殘渣樣品除去,稱重,取樣進行干物質測定。飼養(yǎng)試驗持續(xù)14 周,每周記錄干物質消耗量和羔羊體重。
1.3 指標測定 在飼養(yǎng)試驗第90 天開始對12只羔羊進行代謝試驗,以確定各試驗日糧養(yǎng)分的表觀消化、營養(yǎng)價值和氮平衡。試驗結束當天,羔羊禁食12 h 后屠宰,分別稱量熱胴體重后,分離脂肪和瘦肉,計算百分占比。取50 g 眼肌用于分析化學成分(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灰分)。
1.4 統(tǒng)計分析 試驗結果用SPSS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can’s 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 判定為組間差異顯著。
2.1 顆粒分布 9.5 mm、14 mm 和長干草日糧的化學成分見表1,雖然所有營養(yǎng)都基本相同,但顆粒苜蓿草和長干草日糧之間存在輕微的化學成分差異。與9.5 mm 和14 mm 苜蓿草顆粒日糧相比,長干草日糧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略低,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洗洗滌纖維含量更高。顆粒長度占總質量的百分比在5 個篩孔和平盤上的分布見表2,分別為9.5 mm 切碎的苜蓿草為0、0.4、32.6、44.9、16.6 和5.5,而14 mm 切碎的苜蓿草為1.2、23.9、54.6、11.1、4.0 和5.3。在長苜蓿干草日糧中,平均長度為17.8 cm。在9.5 mm 和14 mm 苜蓿干草日糧中,超過77% 的苜蓿干草長度分布在>6.4 ~16.3 mm 之間以及>10.1 ~21 mm 之間。較短的顆粒長度(<3.8 mm)所占比例中,9.5 mm 和14 mm 的顆粒長度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占總質量的百分比分布
2.2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生長期肉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3 可知,盡管苜蓿干草的顆粒長度對干物質攝入量無顯著影響(P >0.05),但與14 mm 長度的苜蓿干草日糧相比,9.5 mm 組有更高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P <0.05)。
表3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生長期肉羊生長性能的影響
2.3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生長期肉羊養(yǎng)分消化和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4 可知,苜蓿干草的切碎長度對干物質、粗蛋白質、無氮浸出物表觀消化率無顯著影響(P >0.05),但長苜蓿干草較9.5 mm長度的苜蓿日糧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消化率分別提高8.18% 和11.46%(P <0.05)。此外,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總可消化養(yǎng)分、可消化粗蛋白質、每日氮攝入量、糞氮排泄量均無顯著影響(P >0.05)。長苜蓿干草較9.5 mm 長度的苜蓿日糧尿氮排泄量提高19.30%(P <0.05),而9.5 mm 長度的苜蓿日糧較其他兩組氮沉積量分別提高8.01% 和5.55%(P <0.05)。
表4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生長期肉羊養(yǎng)分消化和利用率的影響
2.4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生長期肉羊胴體特征的影響 由表5 可知,苜蓿草顆粒長度對羔羊屠宰率、可分離脂肪占比以及胴體粗灰分含量均無顯著影響(P >0.05)。9.5 mm 長度的苜蓿日糧較其他兩組熱胴體重和胴體蛋白質含量分別提高3.56%、3.15% 和4.89% 和18.49%(P <0.05)。與長苜蓿干草組相比,9 mm 苜蓿顆粒日糧可分離瘦肉和胴體粗脂肪含量提高6.28%和18.49%(P<0.05),但水分含量降低4.78%(P <0.05)。
表5 苜蓿干草顆粒長度對生長期肉羊胴體特征的影響
本研究中,不同顆粒長度日糧中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濃度的變化可能是由于顆粒日糧比長干草日糧采樣更均勻。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導致兩種日糧纖維含量的差異與飼料在不同蒸汽和壓力條件下制粒有關。盡管苜蓿干草的顆粒長度對干物質攝入量無顯著影響,但羔羊采食9.5 mm較14 mm 長度的苜蓿干草日糧有更高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相比之下,Krause 和Combs(2003)報道,飼料顆粒尺寸由5.3 減小至2.7 mm 可減少泌乳中期奶牛干物質攝入量。試驗結果的差異可能與顆粒平均長度、飼料質量、日糧能量濃度和動物年齡有關。將紫花苜蓿切碎成9.5 mm,顆粒長度在營養(yǎng)上很重要,因為有相對較高的表面積,促進了瘤胃微生物的快速發(fā)酵,能產生更多能量。
總的來說,考慮到本試驗中飼糧的類型(低纖維),中性洗滌纖維和酸性洗滌纖維的表觀消化率系數(shù)相對較高。與Krause 等(2002)報道的濃縮料與紫花苜蓿比例為61 ∶39 的全混合日糧結果一致。長干草日糧與9.5 mm 顆粒日糧相比,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的消化率分別提高3.7和5.4%,而9.5 mm 和14 mm 日糧之間無顯著差異。Hadjigeorgiou 等(2003)研究表明,將長苜蓿切碎制粒后,綿羊瘤胃中降解的纖維從90% 降低到60%。苜蓿草切碎制粒(9.5 mm)降低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消化率可能是由于消化道消化速度加快,導致瘤胃微生物消化時間縮短。
9.5 mm 的苜蓿日糧較其他兩組熱胴體重和胴體蛋白質含量分別提高3.56%、3.15%和4.89%和18.49%。與長苜蓿干草組相比,9 mm 苜蓿顆粒日糧組可分離瘦肉和胴體粗脂肪含量提高6.28% 和18.49%,但水分含量降低4.78%。這些結果表明,飼喂9.5 mm 顆粒狀全混合日糧的羔羊胴體重量增加是由于瘦肉重和肌內脂肪(大理石紋)的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氮沉積量的增加和生長所需能量的增加。
本試驗條件下,在不改變羔羊干物質攝入量的基礎上,降低全混合日糧中苜蓿草顆粒長度可以提高羔羊生長性能,且與較長切碎長度相比,羔羊育肥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