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玉瓊
(江西省宜春市宜陽學校 336000)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中學數(shù)學的教學非常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shù)學應用等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重視應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幾何中弧長與面積有關的計算題也是中考考查圓有關知識的重點,而且題型設計新穎、獨特,常常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實物為模型,考查學生數(shù)學建模的核心素養(yǎng).
例1如圖是一個桌面會議話筒示意圖,中間BC部分是一段可彎曲的軟管,在彎曲時可形成一段圓弧,設圓弧所在圓的圓心為O,線段AB,CD均與圓弧相切,點B,C分別為切點,已知AB的長10cm,CD的長為25.2cm.
(1)如圖1,若話筒彎曲后CD與桌面AM平行,此時CD距離桌面14cm,求弧BC的長度(結果保留π);
分析本題在第一問,由線段CD與AB平行的特殊情況入手,通過CD與AM距離探求獲得弧BC的半徑為4cm,圓心角為90度,然后可以直接利用弧長公式求出弧BC的長度.
解(1)如圖1,∵線段AB,CD均與圓弧相切,∴OB⊥AB,OC⊥CD,
∴CD∥OB∥AM,∴∠BOC=∠OCD=90°.
∵CD距離桌面14cm,AB的長為10cm,
∴半徑OC為4cm.
第二個圖形由特殊化為一般情況,當弧BC的圓心角發(fā)生改變,此時要抓住弧的形狀變了但是弧長不變,利用弧長公式可直接獲得新弧的半徑CO,再利用三角函數(shù)求出C點到BO的距離.
(2)過點C作CG⊥OB于點G.∵弧BC的長度為2πcm,
如圖2,過點C作CN⊥DM于點N,則CN∥OB.
∴∠OCN=∠BOC=60°.
∵∠OCD=90°,∴∠NCD=30°,
∴DM=DN+CG+AB=12.6+5.2+10=27.8(cm).
∴話筒頂端D到桌面AM的距離是27.8cm.
本題有個易錯點:很多學生誤以為圖1與圖2中弧的半徑不變而造成錯誤地求出點C到BO的距離,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時要盡可能使用直觀教學,讓學生找到題目中的變量與等量,從而正確運用條件求解.
例2(2018 金華)如圖3是小明制作的一副弓箭, 點A,D分別是弓臂BAC與弓弦BC的中點,弓弦BC=60cm.沿AD方向拉弓的過程中,假設弓臂BAC始終保持圓弧形,弓弦不伸長.如圖2,當弓箭從自然狀態(tài)的點D拉到點D1時,有AD1=30cm,∠B1D1C1=120°.
(1)圖4中,弓臂兩端B1C1的距離為____cm.
(2)如圖5,將弓箭繼續(xù)拉到點D2,使弓臂B2AC2為半圓,則D1D2的長為____cm.
分析在(1)問中由AD1=B1D1=C1D1可知圖形由弓形拉成扇形,在已知圓心角的條件下,利用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B1C1的長度.
解(1)連接B1C1,交AD1于E,則AD1垂直平分B1C1.
在Rt△B1D1E中,∵∠B1C1D1=120°,∴∠B1D1E=60°.
在(2)問中,圖形進一步變化,扇形拉成半圓,圖形由一般到特殊,此時弧B1AC1的形狀變但是長度不變,從而可求出半圓的半徑,進一步在直角三角形中可求出D2E,再獲得AD2的長度從而解決問題.
(2)在題圖2中,∵AD1=30,∠B1D1C1=120°,
連接B2C2交AD2于E1,則AD2垂直平分B2C2,
本題與例1有類似,同樣是解題時要抓住弧BC的變化,由圓心角120度的弧變化成半圓后,弧長不變,但是半徑也變了,所以需要通過弧長作等量可求出新弧形下的半徑.在解題過程中仍然有不少同學誤以為半徑不變發(fā)生錯誤.
反思總結:以上兩題無論是從一般到特殊,還是從特殊到一般,都是先通過已知條件易計算出該段弧的長度,再利用弧形變而弧長不變,再求出新的弧形下的半徑,從而解決新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引導學生抓住變式前后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類比、聯(lián)想、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推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