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天冷了,粥開始俏了。粥雖是不起眼的尋常食物,卻很得人心,在美食文化里有一席之地。關(guān)于粥最早的歷史記錄見于《周書》,皇帝始烹谷為粥。粥不算飯,與尋常百姓的關(guān)系卻可以算是相濡以沫、白頭到老。隨著時代的進步,“養(yǎng)生”被人們頻頻提及,各種養(yǎng)生粥層窮不出,價格雖滿是商業(yè)味道,吃的人卻不少。
何以謂之粥,水多米少一起煮,米湯煮開了文火熬。最后米粒稀爛米湯濃,米湯和米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稠黏綿密,比干飯水分多而軟。粥是牙口不好的老人和才斷奶的孩子所需要的是軟、爛,易消化。關(guān)于粥,古代宋詞里都有體現(xiàn),比如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家族落魄之后的生活狀況是:舉家食粥酒常賒。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寫粥:世人個個學(xué)常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宋代美食家文豪蘇東坡對粥也書帖過,那個時代老蘇就對粥有了新的意識和新的境界。
南京的早晨,賣粥的店鋪有很多,即使洋快餐店也都接地氣地出售各種口味的粥。皮蛋瘦肉粥、海鮮干貝粥,連超市也賣白米粥、南瓜粥、紅豆粥、黑米粥等。在江蘇境內(nèi),粥是絕大多數(shù)家庭早餐的主食,佐以自家腌制的蘿卜干咸菜、霉黃豆醬下飯,配個煎雞蛋就很養(yǎng)眼了。我家的早餐天天是粥,只是冬天煮紅豆紅棗粥、夏天是綠豆粥、秋天是紅苕粥、春天是桂圓粥,小菜是網(wǎng)上買的榨菜、海帶絲、什錦菜、紅油蘿卜等。冬天天寒地凍,早上起床喝一碗粥,頓時覺得血液都加快了運轉(zhuǎn),身子暖呼呼的,帶著家的溫暖出征就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氣。雖說粥做起來簡單,卻耗時長。晨起如廁后,就開始把各種材料放進電飯煲里開始煮粥,洗衣服、拖地、做清潔后,抱著一本書守在廚房里,邊看書,邊注意電飯煲不讓粥溢出。
面對街頭五花八門的早餐,我還是習(xí)慣在家熬粥。冬天早上的一碗粥祛寒,那是我的愛和關(guān)懷。一碗粥下肚,暖的不只是身子,還有心情,增添了打拼的信心。夏天的一碗粥煮好了晾在桌上,恰好的溫度是對家人呵護與愛。嘗盡大魚大肉和西餐牛排、燒烤的腸胃來一碗粥是最能想到的事,嘗盡百味才明白家里的一碗白粥才是最放不下的美食,因為有愛做味精,有家的煙火味道。
粥可雅可俗,雅時用雪水和露珠以及花瓣去煮,俗時加幾粒紅棗調(diào)色,一勺紅糖就可以吃了。粥可豐可簡,豐盛時加各種干果或是海鮮等滋補品。也很像我們各自不同的人生,雅俗、豐儉全在自己選擇哪一種活法。粥可濃可淡,《草地晚餐》一文中,給朱總司令的白米粥淡得可以照見人影,他卻堅持把那粥給病號喝。尋常的白米粥淡出的是平民本色,若是想濃,加進各種佐料,應(yīng)有盡有,豪華的味道里裹嵌著燈紅酒綠的浮華。生命千帆過盡,浮華沉淀最后回歸平淡。笑問灶前粥可溫,說的是繁花褪去平淡的相守之樂,一粥兩人是最好的生活狀態(tài)。
粥是靠武火文火煮出來的,人是熬出來的,一如人生的滋味,小火慢燉,在反復(fù)煎熬里才能重塑更好的自我。靜心和粥相伴,不覺得人生多難,心里有愛,就會妙手生花,把簡單的日子燉煮得活色生香。比如粥,能做出很多種,每一種里其實都是對家人濃稠的愛。一碗粥其實比美酒暖心,一吹三條浪、一吸五條溝的背后傳遞給我們的是一切都有可能的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