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坤 石洲云
摘 要:為驗證江蘇七洲綠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chǎn)的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和6%葉菌唑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及對小麥安全性,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結(jié)果表明: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375、450、525g/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93.62%、94.95%、95.74%;6%葉菌唑懸浮劑900、1200、1500mL/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72.73%、75.76%、81.82%,隨著用量的增加防效顯著提高,且對小麥生長安全。
關(guān)鍵詞:防治藥劑;小麥赤霉病;防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4-0094-02
淮安市淮陰區(qū)地處淮河下游,南瀕洪澤湖,東隔鹽河,北至六塘河,西到大運河。四季氣候分明,常年以稻麥輪作為主,屬于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的最北緣,與黃海平原麥區(qū)相接。赤霉病是淮陰區(qū)小麥生產(chǎn)防治上的首要病害,該病害是1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花期遇雨是該病害發(fā)生的關(guān)鍵因素[1]。而淮陰區(qū)小麥抽穗揚花期多集中在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正處于當?shù)?個降雨高峰期之一的春雨期(4-5月),氣象條件有利于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和危害,一旦流行將嚴重影響小麥的質(zhì)量和品質(zhì)[2]。筆者對江蘇七洲綠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藥劑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驗證其對小麥赤霉病的田間防效及安全性,為淮陰區(qū)小麥赤霉病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條件
1.1.1 試驗對象 小麥赤霉?。℅ibberellazeae(EWhw.)Petch);小麥品種:淮麥31。
1.1.2 環(huán)境條件 試驗地選擇在淮安市淮陰區(qū)劉老莊鎮(zhèn)嚴圩村,試驗田土壤為砂壤土,pH值為7.4。前茬為水稻,當茬小麥于2018年11月20日播種,播種方式為旋耕撒播,播種量300kg/hm2。管理水平中等,長勢較好。
1.2 試驗設計
1.2.1 試驗藥劑 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6%葉菌唑懸浮劑(江蘇七洲綠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對照藥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安萬思,以色列馬g西姆阿甘工業(yè)公司);25%氰烯菌酯懸浮劑(江蘇省農(nóng)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江蘇省農(nóng)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懸浮劑(安徽久易農(nóng)業(yè)股份有限公司);400g/L咪鮮胺·戊唑醇水乳劑(贊米爾,以色列馬g西姆阿甘工業(yè)公司);8%葉菌唑懸浮劑(安道麥(北京)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有限公司)。
1.2.2 藥劑用量與處理編號 具體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編號 處理 劑量(hm2) 1 480g/L丙硫菌唑SC 375g 2 480g/L丙硫菌唑SC 450g 3 480g/L丙硫菌唑SC 525g 4 6%葉菌唑SC 900mL 5 6%葉菌唑SC 1200mL 6 6%葉菌唑SC 1500mL 7 30%丙硫菌唑SC 600mL 8 430g/L戊唑醇SC 450mL 9 25%氰烯菌酯SC 1500mL 10 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750mL 11 400g/L 咪鮮胺·戊唑醇EW 375mL 12 8%葉菌唑SC 1125mL 13 空白對照 ]
1.2.3 小區(qū)安排 本試驗設13個處理,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各藥劑處理區(qū)面積均為0.0667hm2,空白對照面積0.01hm2。
1.3 施藥方法
1.3.1 使用方法 噴霧防治。
1.3.2 施藥器械 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魯農(nóng)—3WBD-20型)。
1.3.3 施藥時間和次數(shù) 于2019年5月1日上午(小麥揚花初期)和5月6日上午各施藥1次。
1.3.4 使用容量 兌水量20 L/hm2。
1.3.5 病蟲害的防治藥劑 每處理藥劑另加適量殺蟲劑吡蟲啉。
1.4 調(diào)查項目
1.4.1 氣象及土壤資料 試驗期間2019年5月1日—5月28日,陰雨較少,共有4個陰雨日數(shù),分別為5月15日、17日、25日、26日。試驗田土壤為砂壤土,pH值為7.4。
1.4.2 病害及防效 第1次調(diào)查在5月12日(第2次藥后7天),第2次調(diào)查在28日(第2次用藥后22天,病情已穩(wěn)定,小麥成熟期),分別調(diào)查各級病穗、病情嚴重度,計算病穗率、病指及病指防效。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diào)查相連200株。共1000株。調(diào)查病株數(shù)、并根據(jù)以下標準分級[3]。
0級:不發(fā)病;
1級: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
3級: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
5級: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
7級: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1.4.3 計算方法
a、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株數(shù)×相對應的病級值)調(diào)查總株數(shù)×7]×100
b、防治效果(%)=(CK1-PT1)/CK1×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375、450、525g/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93.62%、94.95%、95.74%;6%葉菌唑懸浮劑900、1200、1500mL/hm2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別為72.73%、75.76%、81.82%,隨著用量的增加防效顯著提高。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450g/hm2、6%葉菌唑1500mL/hm2防效與430g/L戊唑醇懸浮劑450mL/hm2、400g/L咪鮮胺·戊唑醇水乳劑375mL/hm2、25%氰烯菌脂懸浮劑1500mL/hm2、8%葉菌唑懸浮劑1125mL/hm2 4個處理防效相當,無顯著性差異,但明顯低于30%丙硫菌唑懸浮劑600mL/h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750mL/hm2 2個處理。
各試驗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有效防效排列順序是: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525g/hm2>30%丙硫菌唑懸浮劑600mL/hm2=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450g/hm2>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375g/h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450mL/hm2>6%葉菌唑懸浮劑1500mL/hm2>430g/L戊唑醇懸浮劑450mL/hm2=400g/L咪鮮胺·戊唑醇水乳劑375mL/hm2>25%氰烯菌脂懸浮劑1500mL/hm2=8%葉菌唑懸浮劑1125mL/hm2>6%葉菌唑懸浮劑1200mL/hm2>6%葉菌唑懸浮劑900mL/hm2。
2.2 對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480g/L丙硫菌唑SC525g/hm2處理對防治小麥赤霉病保產(chǎn)效果最好,為26.83%;25%氰烯菌脂SC1500mL/hm2對防治小麥赤霉病保產(chǎn)效果最低,為7.8%。各試驗藥劑對防治小麥赤霉病的保產(chǎn)效果排列順序是:480g/L丙硫菌唑SC525g/hm2>30%丙硫菌唑SC600mL/hm2>480g/L丙硫菌唑SC450g/hm2>480g/L丙硫菌唑SC375g/h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450mL/hm2>6%葉菌唑懸浮劑1500g/hm2>8%葉菌唑SC1125mL/hm2>400g/l咪鮮胺·戊唑醇EW375mL/hm2>430g/l戊唑醇SC450mL/hm2>6%葉菌唑SC1200g/hm2>6%葉菌唑懸浮劑900g/hm2>25%氰烯菌脂SC1500mL/hm2。
3 小結(jié)
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江蘇七洲綠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480g/L丙硫菌唑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效優(yōu)異,與對照藥劑30%丙硫菌唑懸浮劑效果相當,對小麥生長安全,可以在生產(chǎn)中大面積推廣應用,推薦劑量為900~1200g/hm2;6%葉菌唑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防效較好,但防效明顯低于丙硫菌唑的效果,對小麥生長安全,可以在生產(chǎn)中大面積推廣應用,推薦劑量為1200~1500g/hm2[4]。
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受小麥抽穗揚花期的氣象因子影響較大,要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防治策略,齊穗揚花期是防止小麥赤霉病的最佳時期。因此,第1次防治適期為小麥揚花初期(揚花率達5%~20%時),間隔5~7天第2次防治,堅持連續(xù)用藥2次,效果更佳[5]。
參考文獻
[1]丁湧鑫,杜國防,倪運東,等.淮安市洪澤區(qū)小麥赤霉病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技術(shù)[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7,(6):116-117,125.
[2]程順和,張勇,別同德,等.中國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及抗性遺傳改良[J].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2,28(5):938-942.
[3]李金葉,劉玉坤,陳茂娟,等.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田間藥效試驗[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8,(13):103,106.
[4]唐才堯,施保國,孫永軍.江蘇淮安市小麥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討[J].現(xiàn)代農(nóng)藥,2012,11(6):53-56.
[5]孫俊銘,韋剛,張啟高,等.小麥赤霉病藥劑防治適期及不同防治次數(shù)效果研究[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1,17(1):110,139.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