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俄國作家契訶夫(1860-1904)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早在20世紀初,他的作品便在中國翻譯出版。時至今日,他的全部作品都已被譯成中文,唯有那兩只伴隨他寫作生涯的愛犬鮮為人知。
契訶夫養(yǎng)的兩只狗,品種是俗稱臘腸的德國小獵犬達克斯。臘腸犬忠誠、頑皮,生性喜愛追逐、捕殺獾類及其他穴居動物。契訶夫有多部作品,像《卷毛狗》《帶狗的女人》《櫻桃園》《變色龍》等的主人公是狗,而且是不循規(guī)蹈矩之狗、惹是生非之狗。
契訶夫愛狗,寫狗,還常獨自與狗說話。俄羅斯文學研究者使用大數(shù)據(jù)方式研究契訶夫小說,發(fā)現(xiàn)他的經(jīng)典著作每1000字就出現(xiàn)7次“狗吠”,5次“犬咬”和3次“汪汪”。
1892年3月,契訶夫全家遷居莫斯科郊外的梅里霍沃莊園。他在莊園附近的村莊見到活蹦亂跳的雜交狗,甚為開心,稱它們是“貴族”。
但他還是喜歡短腿、長身的臘腸犬,曾戲說臘腸犬是狗和鱷魚的后代。他還說,其小說《卷毛狗》的主人公就是臘腸犬和雜交狗的孩子。有位插畫家為契訶夫的《卷毛狗》做插圖,將主人公的形象描繪成牛頭犬,契訶夫看后不快,就批評說:“我的狗怎么是牛頭犬,應該是臘腸犬啊?!?/p>
不久,他聽說好友、彼得堡幽默文學周刊《碎片》總編輯列伊金的臘腸犬產(chǎn)崽,便向他討要一公一母兩只,打算在莊園豢養(yǎng)。翌年,列伊金將它們千里迢迢運送到梅里霍沃莊園。契訶夫在給列伊金的信上說:“它們在旅途雖經(jīng)勞累、饑餓和寒冷,但很快便適應了我處,終日在草地上嬉戲打鬧?!?/p>
契訶夫的妹妹給它們起了名字,公狗叫布羅姆,母狗是希娜。布羅姆和希娜過了一段時間就更不見外了,它們不僅撕咬家人的皮鞋,晚上,它們趁家人熟睡之時,還將花盆推倒,將泥土和花的種子刨出來……契訶夫家人見狀氣得要命,契訶夫卻不以為然,反而說,布羅姆和希娜長著一對“善良和感恩的眼睛”,美得惹人疼。
他經(jīng)常給列伊金寫信,報告布羅姆和希娜在莊園的生活。他在信中說,布羅姆身手矯捷,反應靈活,對人禮貌有加,但是生性敏感。而希娜肥胖而慵懶,是個貪睡貪吃之徒。布羅姆愛上了鄰村小雜交狗梅里利茲。希娜感到痛苦,因為它認為布羅姆是它之所愛。于是,它經(jīng)常獨自跑進契訶夫的書房,眼淚汪汪地看著他,還將頭搭在他的腿上,搖著尾巴乞憐。契訶夫便用手掌輕撫它的腦門,深切地安慰它。
契訶夫說,布羅姆和希娜都是情感豐沛之狗。他常常和它們談心到很晚,就像他和前來治病的村民那樣。他還喜歡和它們一同嬉戲玩耍。契訶夫的家人說,三個演員一臺戲。晚上,布羅姆和希娜就睡在契訶夫的房里,它們經(jīng)常無理由地低聲輕叫,以吸引主人的注意,跟他撒嬌。當然,它們也常犯錯誤,比如吃飯的時候吵嘴打架,撕咬契訶夫病人的褲子,最終它們也免不了受到主人的懲罰。
2012年,俄羅斯功勛雕塑家羅什尼科夫,在梅里霍沃莊園修建了契訶夫愛犬布羅姆和希娜的銅像。盡管契訶夫本人沒有出現(xiàn)在塑像里,但是他的精神卻充盈在整個莊園。